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573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4分)1. (2分)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 蜡梅无妨蜈蚣B . 影写佣肿绣像C . 倜傥和蔼规则D . 怪哉方正斑蟊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 , 是我们交友的典范。B .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C .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D .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 , 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3. (2分)下列各项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B . 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C . 记叙的线索是指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人、事、物、情感等。D . 列夫托尔斯泰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4. (2分)选出标点符号填在空格内正确的一组( )。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三种夸克A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5.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B .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1月27日发布,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C . 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速度和规模。D . 目前,“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大约2017年左右择机发射。6. (2分)下面情境下,你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值清明,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今年,哈市推出了“植树祭故人”、“音乐祭悼”、“鲜花换纸钱”、“天堂短信”等祭奠方式,市民可以通过以上方法文明祭扫,而你的爸妈还要沿袭旧习,到路边烧纸钱。A . 爸,妈,你们别再搞这种封建活动好不好啊?B . 爸,妈,咱们追思先人可以,但也不能不讲功德啊,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C . 追思先人无可厚非,但作为文明公民,我们也应该移风易俗,选择文明祭扫的方式,这样,一可以追思先人,二又响应了政府号召,你们说对不对啊?D . 爸,妈,今年清明节,咱们换种祭扫方式好不好?比如天堂短信,又文明,又能传递思念,你们看行吗?7. (12分)填补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 (1)月下飞天镜,_。 (2)_,浅草才能没马蹄。 (3)_,芳草萋萋鹦鹉洲。 (4)柴门和萧条,_。 (5)盈盈一水间,_。 (6)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观景色的名句:_,_。 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3分)8. (20分)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选文有改动)(1)第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 9.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主角【美】安古德里斯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演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应征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说。“因为我的角色。”圣诞前夜只有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很纳闷儿,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丹吉。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丹吉(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的意义。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在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但这不是简单的爬,丹吉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了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接下来,“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刚说到这儿,丹吉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们家的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男主角继续讲,“突然,一声轻响从屋顶上传来”昏昏欲睡的丹吉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这时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用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所有的观众。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1)你认为妹妹演出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2)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她丢给我们一个字”一句中“丢”字的表达效果。(3)“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妹妹总算没有退出。”请你揣摩人物心理,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爸爸和妹妹”谈话以后妹妹的心理活动, 50字左右。(4)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注意铺垫和照应,行文有波澜。B . 小说描写了“我”观剧时的感受和观众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了妹妹表演的精彩。C . “我赶紧往座椅里缩了缩”,表现了“我”很有礼貌却又略显拘谨的样子。D . 小说结尾爸爸的话,使妹妹态度的转变合理可信,也有揭示主题的作用。10. (12分)阅读海子爷与老雪狼(郭雪波)一文,完成下列各题。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1)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从描写方法角度,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本文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请结合相关文章,概括出它们的内容,说明其作用。【链接材料】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鲁迅孔乙己本文第段:11.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释下列划线词。犬牙差互 _隶而从者 _(2)下列句子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 A . 全石以为底B . 卷石底以出C . 以其境过清D . 因以为号焉(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_”,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_”。(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1段由远及近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小石潭水清、石奇、树绿的特点,展示了小石潭的美。B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了水的清澈,侧面则写了鱼在水中嬉戏。C . 第3段描写了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设喻贴切,突出了溪流的曲折有致,溪岸的峭拔多姿,以及溪源的神秘莫测。D . 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第4段写小石潭“寂寥无人”“其境过清”,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12. (7分)阅读唐朝张谓的诗早梅,完成下列小题。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迥:远。发:开放。经:经过。销:这里指冰雪融化。(1)诗中交待早梅开放地点的一句诗是:_。(2)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朵状特征,请谈谈你的看法。(3)第四句“疑是经冬雪未销”中的“疑”字用得好,请加以分析。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 (15分)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_;人们爱竹,爱它那_。(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_。A . 野泉声入砚池中B . 清香移在菊花枝C . 梅梢月斜人影孤D . 空谷幽兰绝美人(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 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四、 作文 (共1题;共1分)14. (1分)请你以“生活因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7-2、7-3、7-4、7-5、7-6、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73分)8-1、8-2、8-3、8-4、9-1、9-2、9-3、9-4、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12-1、12-2、12-3、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1、13-2、13-3、四、 作文 (共1题;共1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