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76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哺育(p) 淳(chn)朴 岿(ku)然不动B . 抖擞(su) 轩(xun)榭 谆谆教诲(hu)C . 驯(xn)良 诧(ch)异 不省(xng)人事D . 煦(x)暖 参(cn)差 不胜(shng)枚举2. (2分)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诓骗 狼籍 五彩班斓 惟妙惟肖 自知之名B . 取缔 暗哑 哀草连天 长途跋涉 根深蒂固C . 告禀 决别 物竟天择 消声匿迹 无与伦比D . 繁衍 荒谬 在劫难逃 不可思议 更胜一筹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B . 在扬州见面后,小张要北上北京,小李要南下广州,于是就在扬州分道扬镳了。C . 接着我来谈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请大家洗耳恭听。D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一再强调: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4. (2分)(2013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B .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C .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D .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5. (2分)下列作品或文学常识理解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B .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C .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D .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杨志,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杨志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6. (3分)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光明初中积极鼓励本校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为此702班王凯特意买了些水果,去看望学校退休教师陈大爷,以下是他们的对话,请用恰当的语言补充完整,注意语言得体。王凯:陈大爷,您好。_陈大爷:谢谢你了,这么冷的天还过来看我。王凯:_陈大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唉老了不中用了,身体老是不好,做什么事都不方便。王凯:_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7. (4分)古诗词默写。 (1)关关雎鸠,_。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 (2)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气蒸云梦泽,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来去不定比作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比作故人之情的诗句是:“_,_。” (7)杜甫身处漏雨的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的呼喊。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 (5分)名著阅读。 (1)下图是中国邮政1989年发行的特种邮票水浒传二中“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画面中的两个人物是_、_。(2)俗话说“梁山泊的好汉,不打不相识”,请你再简述一个梁山英雄“打”而相识的故事。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9. (9分)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 ,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注】固:使稳固。浚(jn):疏通,深挖。下愚:愚蠢。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当:主持,掌握。神器:这里指国家。(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曾益其所不能曾_臣闻求木之长者闻_(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曾益其所不能曾_臣闻求木之长者闻_(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_的表达方式。(6)【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_的表达方式。(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六、 诗歌阅读 (共1题;共10分)10. (10分)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各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B . 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C . 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D . 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1.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魏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会惊叹不已。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竟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到了唐代后期,人们社会意识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激情,渐渐被忧患重重的顾虑取代,先前那种能动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索渐渐地转变为被动的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体验。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取纯朴淡雅之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东渐,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庶民为黑、车夫为红,丧服为白,轿夫为黄,厨人为绿,官奴、农人为青”。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色的。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敝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表还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等,体现了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所产生了不同审美主张。B . 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C . 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因此明代成为中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D . 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是绝不能用黄色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服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B . 文章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唐代人追求时尚,追求服饰色彩华丽的审美意识。C . 第段中引用晋记相关内容,意在说明竹林七贤服饰审美对后人的影响之深,突出魏晋时期服饰审美追求自然,个性解放。D . “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句中划线后句意未发生明显变化。(3)结合文章内容说设材料中有关上元年文武官员官服颜色及佩带被限定的缘由。(材料链接)新质书,车服志中有记载,“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12. (25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在进入这座市政大厅之前,我们已经A(漫步游览漫游)过广场,在街心露天咖啡馆喝了饮料,并且欣赏过几乎任何商店橱窗全都陈列着的大大小小的老鼠,棕黄色,安了胡(z),既像是皮革缝制的,又像是泥巴捏成的可笑的老鼠。更重要的是,我第一个发现了那位花衣吹笛人(这使我不禁有点得意了),于是,我赶紧挎着照相机过去同他攀谈,同他合影留念。(全场活跃,笑声)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笑声)首先我招呼他“哈罗!穿花衣服的先生,您好哇!原来你藏在人群中,叫我好找!”他似乎抱歉地耸了耸肩膀,(笑声)接着,我就对他自我介绍:“我是一个中国作家,在那遥远的东方,我读过你们德国作家写的关于您的书。我了解您,您是一位本领高强的魔法大师,您有一支魔笛,这会儿,它就捏在您的手中,不是吗”可是,花衣吹笛人既不点头,也不走开,只是一个劲儿地瞅着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说的到底是不是真话。(笑声)我不管这许多,便开始B(恳求求告呼告)他:“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全场活跃,交头接耳)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很同情德国人,喂,先生,您听明白了没有我很同情德国人,先生,请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带走了,行吗”(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见这位魔术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过去统治海姆佗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早就完蛋了,他们说话不算话,又愚蠢,又小气,如今的海姆佗市长先生和他的同僚先生们,可是一些信守(nu)言的好人!(欢呼,鼓掌)假如他们应许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们要好了!他们会给的,一定会给的,我知道,现在的德国人有的是钱(哄堂大笑,鼓掌)因为,联邦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不过,听了我这一番话,花衣吹笛人是怎样考虑的,我可来不及讨个回音,因为,接见的时间到了。我们的司机UweLaue先生催我上车了,我只来得及最后大喊一声:“行行好吧,先生!”(大笑,跺脚,热烈鼓掌)便直奔这座大厅。(1)根据拼音写汉字。znu胡_言(2)给选段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A_B_(3)画线的句,如果去掉“赶紧”意思有什么变化?(4)画线的句,如果改成“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首先我招呼”表达上有什么不同(5)作者直率地指出联邦德国存在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6)画线的句中“他们”指什么?作者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知道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材料中的信息;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地名等。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6-1、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7-1、7-2、答案:略7-3、7-4、7-5、7-6、7-7、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8-1、8-2、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9-1、9-2、9-3、9-4、9-5、9-6、9-7、9-8、六、 诗歌阅读 (共1题;共10分)10-1、10-2、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11-1、11-2、11-3、12-1、12-2、12-3、12-4、12-5、12-6、八、 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