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01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字词书写 (共2题;共10分)1. (6分)(201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u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shun_吸堤岸(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_。(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2. (4分)根据释义,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范进向他_,坐下。(拱手行礼)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_。(昏迷,失去了知觉)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_。(形容骂得很凶)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_,一个个方面大耳?(大量的家财)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3. (8分)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烈士暮年,_。 (2)_,观千剑而识器。 (3)待到山花烂漫时,_。 (4)_,下自成蹊。 (5)但愿人长久,_。 (6)_,草色遥看近却无。 (7)辛弃疾的破阵子一词中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 三、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4. (10分)名著阅读文段一:牛二紧揪住A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A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A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A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A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A怀里。A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A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文段二: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 B听得说,回过头来。 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B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 B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 B道:“价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B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 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1)文段一中的A是(人名)因这一把刀吃了官司,他的性格特点是 (2)文段二中的B是因这一把刀,被人陷害,发生了事件,导致他被发配沧州。(请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5分)5. (15分)按要求完成小题。 2018年10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1)结合材料,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2)至少写出书法作品的三种字体名称。 (3)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6. (5分)文段(四)。雨雨,像一位音乐家。高兴时总会演奏一两首曲。雨又像一位慈母,在小草干渴的时候,给予滋润。雨,还像一位顽皮的小孩,把过路人给淋湿了。雨,更像是一位小姑娘,在伤心的时候落下一串串泪珠。(1)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7.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 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 , 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注】伯嚭(p):人名,吴国大臣。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吊死同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 . 败吴于姑苏 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 . 阖庐病创将死 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C . 吴王将许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 . 乃兴师北伐齐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含义。 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8.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怨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冀、雍,古代两个州名。曩,nng,以往,过去。(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甲翁之妻子去乡_二翁偕往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3)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即使是从没到过扬州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或八怪名句,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扬州先入为主的心驰神往。而一提到扬州,能立刻令人想起的恐怕非瘦西湖莫属了。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荡漾于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置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陶醉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在那瘦西湖边的长堤春柳之上,粉红的桃花一枝连一枝地开放,枝枝蓬蓬地一束连着一束,一片姹紫嫣红,把蓝空也映衬得粉莹莹、红晕晕的。此时此刻,画入人眼,人在画中。游客忽而登岸游息于台阁园林,忽而下船饱览这画外美景,脚步固然悠闲,眼睛却分外繁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三个小时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度过。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而观月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瘦西湖之中了。中秋之夜,当您在五亭桥观赏洞下秋水的月亮,在二十四桥吟诵古人咏月的篇章,你必会像诗人一样发出一声感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实,皓皓明月,无私地普照九州,怎么会独宠扬州?那是因为在瘦西湖,多碧水,多杨柳,多芳树,多园林。水波清澄,柳烟迷蒙,芳林璀璨,楼阁精巧,如此典雅清丽的环境,自然是美月寻到最合适的舞台,将她的天资丽质一泻无余。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在我看来瘦西湖就像是一幅艺术盆景画,又仿佛是一座城市山林。她是大自然的展览馆。瘦西湖,她不像避暑山庄皇家宫殿那样宏伟,也不像寺庙道观宗教名山那样出世,更没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那样游客如织的拥挤。瘦西湖的山水,虽非天造地设,但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游乐赏玩。曾几何时,在梦里,一人独坐二十四桥边,仰望明月,猜想那月宫中美丽的嫦娥是否也在与我共享美景。(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线词语“先入为主”的含义。(2)联系全文,请回答文章中划线句子“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水墨山水长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点不超过4字)(3)“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一句中“映日荷花”“接天莲叶”分别指什么?(4)请参考本文,为扬州瘦西湖拟两条旅游宣传语。10. (25分)深层阅读赏析阅读纽扣的方向,完成文后的题目。我匆匆穿过潮湿阴暗的街道赶往医院,坐在了母亲病床旁边。母亲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双眼闭着,但不时微微颤动,仿佛正想着心事。我望着她暗忖:“母亲是否知道我来了?是否知道我是她儿子?”我把手伸到大衣的襟下,摸到一颗缝在里子上的旧纽扣,就在我胸口的上方。它是棕色的,扁圆形。关于这颗纽扣的来历,一切恍如昨天。我们一家四口住在美国东部一座大山深处,过着勉强温饱的生活。我儿时满脑子幻想,总觉得不该待在这地方,一有机会就逃跑,但无非跑进深山或沿着河流走到下游去。不过,这阻碍不了我,有一次,我因为觉得在家里受到了冷落,又逃跑了。这次我跑进了树林。我这么做,就是天真地要让母亲知道她不对,要让她难过。我在树林里又冷又饿,只好在寒夜的月色中跌跌撞撞地奔回家。但母亲不见了,她这时应该在家的。火炉熄了,屋里很冷。我奔出门口,在坚实的泥地上绕屋跑了一圈。接着,我沿河边朝400米外一位邻居的家跑去,沿途不断有又尖又硬的灌木枝条抽打着我的脸。“孩子,你妈妈不在这里。她白天来过,没说什么,只把你妹妹留下,就匆匆忙忙跑了。”“跑了?为什么?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也许母亲早就想逃离这个地方。毕竟,她在家里有什么好做的呢?这里没钢琴,也没谁懂得欣赏她那动人的歌喉。可她为什么竟把我一个人丢在这儿?我走到岸边,捡起几团泥巴扔到河里,扔向柳树。这时,我看见有棵柳树上挂着母亲的一件旧外衣。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际:母亲跑了,跑到河对岸的肯塔基州去了!我朝四周不停地大喊:“妈妈!”直到声嘶力竭。我走到那件外衣前,觉得它是母亲已离弃我的象征,把它扯了下来撕碎,扔在地上使劲用脚踩。有一颗扁圆形的棕色纽扣脱落在了我手掌上。最后,我把那外衣抛到了河里。回到家,我不想进屋,便去马棚找了张给马盖的破烂毯子,裹住身体坐下,希望这毯子能帮我抵御寒夜的潮湿冷风,融化结在心头的冰。第二天早晨,我还在那里守着。晨曦徐徐越过山脊照到山谷里了,我看见母亲沿着泥路朝着房子走回来,身上的披肩和头上的红发泛着金光。她走路姿态优雅,我们谁都比不上。母亲见到我时一言不发,我看得出她在生我的气,怪我昨天的出走。炉火生起了,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我悄悄走进厨房,坐在屋角的木柴箱上。母亲说话了,她说上游有个妇人病了,她曾去帮忙。“可我在河岸上看到了你的外衣。”“我的外衣?我把它给了邻家的女孩穿。我有披肩,她却连外套都没有。你知道,她身体不是很好看来她并没把衣服穿回家去。”母亲看着我,知道我正在想什么她昨天离家出走了。她缓缓地说:“坚强的人是不会逃避困难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他们会去追求。”母亲给我端来早餐,有饼干和熏猪肉。我知道她原谅我了,可我始终没告诉她我曾怎样对待她的那件外衣。岁月流转,此时我坐在洁白的病房里,握着母亲的手,手指轻抚着大衣内那颗纽扣。我这辈子曾经几千次要逃避困难,但只要摸摸这颗纽扣,逃避的念头就立即打消了。我紧捏着纽扣,心里知道:母亲无论要往哪里去,总会知道自己的方向。(1)理思路认真阅读文章,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逃进树林,无奈回家回到马棚,用毯御寒。(2)揣心理文中划线处“融化结在心头的冰”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3)品环境文中两次写到炉火,请找出相关语言,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作用。(4)析形象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5)明主旨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纽扣的方向”的理解。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作文一:根据要求作文。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初三时,第一天上生理卫生课,老师就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幅人体解剖图,图上标明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一个学期,那幅图都挂在那里。临近期末的一次考试,我们一走进教室,那幅解剖图便被老师收起来了,而整张试卷也只有一道试题:列举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老师没有讲过,我们也从来没有学过。”“这不是理由。”老师微笑着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答了一会,便草草交了卷。“请同学们永远记住,”老师忠告我们,“学习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东西。”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字词书写 (共2题;共10分)1-1、1-2、1-3、1-4、2-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3-1、3-2、3-3、3-4、3-5、3-6、3-7、三、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0分)4-1、4-2、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15分)5-1、5-2、5-3、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6-1、六、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7-1、7-2、7-3、8-1、8-2、8-3、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9-1、9-2、9-3、9-4、10-1、10-2、10-3、10-4、10-5、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