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9001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8题;共24分)1. (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B .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 .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2. (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 .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 . 穆旦是南开中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过自己的诗作,颇受大家崇拜。D .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3. (3分)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李明的父母对他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 这不,昨天他妈妈又给他送衣服和牛奶来了。B . 六千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真是鳞次栉比 , 蔚为壮观。C . 老师家的藏书真多啊,偌大一个书房放得满满的,真可谓汗牛充栋。D . 犯罪分子常用一些不名一钱的废外币冒充美元骗取一些贪财的老奶奶的金首饰。4. (3分)对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遭遇不如意事,“反其道而行之”,以身作则用减法,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态;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心胸狭隘,遇不如意事,喜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喜欢做加法,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生活中的减法,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减少了不如意事,增进了社会和谐,何乐而不为呢?A . 选段中运用“有人冷落了锤炼了你的能力”的排比句,列举了以“减法”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种种困境反而收获颇多的现象,证明了“减法”有助于个人成长。B . 选段中“你的生活处处绿意,充满阳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减法”可以使生活变得非常美好。C . 选段中“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采用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并认识到心胸狭隘的后果。D . 选段运用了排比、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了完美自己的人格,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5. (3分)选出不是夸张的一项( ) A . 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B . 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C . 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D .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6. (3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B . 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的形象带来良机。C . 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D . 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7. (3分)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仁慈,;同情,;关怀,。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A . B . C . D . 8. (3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夫不能以游堕事B . 偕数友出东直C . 山峦为晴雪所洗D .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9. (8分)(2015山东聊城)按要求填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问渠那得清如许?_。(朱熹观书有感)江山代有才人出,_ 。(赵翼论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孟子告子上)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_,_”表达了美好祝愿,成就了千古传唱的名句。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与朱元璋书中“_ ,_”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抒发“会当凌绝顶,_ ”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_,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漠孤烟直,_ ”的雄浑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_ ,_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10. (5分)(2014福建)“我对它说一定要尽力保全自己的性命;万一我能回到英国,我希望我能对自己的同类有所贡献。我要向人类宣扬著名的慧骃的好处,鼓励人类学习它们的美德。”这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文段中“我”鼓励人类学习“慧骃”的哪些美德?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 (15分)文言文阅读 与程 秀才【北宋】苏轼某启。去岁僧舍屡会,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聚散忧乐,如反覆手,幸而此身尚健。得来讯,喜侍下清安,知有爱子之戚。襁褓泡幻,不须深留恋也。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仅庇风雨,然劳费已不赀矣。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乍热,万万自爱。不宣。(选自苏轼文集)【注释】程秀才:程天侔,苏轼在惠州时的朋友。僧舍:指嘉佑寺,苏轼在惠州时的家居之地。海外:当时苏轼被远贬到海南岛儋州,故称“海外”。侍下:代指父母。爱子之戚:指程夭侔之子新亡。泡幻:指死亡。悉数:全部说完。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之气。不赀(z):不可计量。造物:造物者,指天帝。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险即止。(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然亦未易悉数/然则何时而乐耶B . 故人知之,免忧/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C . 聚散忧乐 , 如反覆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 . 惟有一幸,无甚瘴也/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仆离惠州后大儿房下亦失一男孙亦悲怆久之今则已矣(3)请补写下面句子省略的内容。 赖十数学生助工作,躬泥水之役,愧之不可言也(4)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在信的开头回忆了与程秀才的相聚之乐,感慨当时不懂珍惜,如今却无法相见。B . 苏轼在得知朋友程秀才失去襁褓中的爱子而悲伤时,劝慰他不必太过留恋,太过悲伤。C . 苏轼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生活极其不易,一无所有,苏轼为此感到十分悲伤难过。D . 苏轼与小儿子建造房子,并得到学生的帮助,但他也因学生躬身泥水之劳而深感愧疚。(5)结合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2. (11分)阅读胡忠伟读书贵有疑一文,完成小题。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儿时向老师质疑:“胡不窄小其制反宽大其形,是何以故?”老师默然不答,李渔颇感失望。直到远游塞外,才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塞外天寒地冻,这种服装是日当蓝衫夜当被的。这应是“学贵疑”的很好的事例了。读书做学问,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处,自古以来,人们就很赞赏提出疑问的精神,认为“会读书,当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怕的不是有疑难,而是终日读书没有疑问书上说什么就信什么,是不会有进步的;书上说什么,不懂装懂,更是难有出息的。有疑难就会想方设法去破疑释疑。学问学问,当然是既“学”且“问”的。“问”是钻研,是“学”的深化;只“学”不问,容易埋进死读书、读死书的昏庸里。“问”是知识长进的一种方式,无所谓“羞耻”之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惑而不从师,终为惑矣”。惑能从师,固然是好事,但做学问终须自己动手动脑,才有所得,否则我们便与留声机无异了。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不能只当翻译家,而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地,这就是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始当求其所以入,终当求其所以出”,是谓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心悟,守旧无功”,都是经验之谈。思考可以明智,可以捷才。更进一步说,读书做学问有一个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里头,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学问,才能集大成,成一家之言。古人读书尚疑贵思,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在这个浩瀚的世界中,一定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还未能了解的,思考与质疑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滞。那种食而不化,只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潇洒是潇洒,只怕未必能于学问有所长进。(1)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李渔故事的作用。(2)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认为:“善于思考,思考才能有所启发,有所得。”请你先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这个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3. (15分)阅读话说重阳,完成后面的题。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y),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1)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2)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3)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4)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 (7分)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清)宋琬塞鸿犹未到芜城 , 载酒登临雨乍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注】芜城,扬州的别称。(二)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些小: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1)对(一)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B . “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C . 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D .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2)(二)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3)结合(二)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七、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 游山是为了 , 玩水是为了 , 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划线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几乎(j)提炼B . 强调(qing)淘冶C . 特殊(sh)鼓厉D . 匹夫(p)夸耀(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A赋诗 B旷怀 C寻真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游山是为了_,玩水是为了_,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 八、 写作题 (共1题;共60分)16. (60分)有位哲人指出,精神家园才是你我真正的家园。请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8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9-1、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10-1、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1-1、11-2、11-3、11-4、11-5、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2-1、12-2、12-3、13-1、13-2、13-3、13-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4-1、14-2、14-3、七、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15-1、15-2、15-3、八、 写作题 (共1题;共60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