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I )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966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联考试卷(二)(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分) (共4题;共20分)1. (6.0分)按要求填空。(1)_,飞鸟相与还。(2)金樽清酒斗十千,_。(3)_,儿女共沾巾。(4)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不畏浮云遮望眼,_。(6)春蚕到死丝方尽,_。(7)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应关注民生,让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买得起房。这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唐代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的两句诗是:_,_。2. (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写出汉字或拼音。 宋词三五成句三六成情或细(n)婉约,如“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首照彩云归”,抒发物是人非的怅(wng)之情;或豪迈奔放,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抒发对昔日英雄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抑或戏谑滑(j),如“劝得官家(皇帝俗称)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抒发对神圣君主的嘲讽之意宋词如一阵清风掠过我们心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nwngj细_怅_滑_(2)给文中划线字注音。 _掠过3. (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bng溅的水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A】(忍不住笑)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zh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榜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只有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才是无止境的。(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bngzh_溅_立伶仃(2)文段的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_改为_(3)根据括号中的解释,文中【A】处应填的成语是_。(4)文中最后一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 (4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如果将这篇课文的标题改为“怀念”好吗?为什么? (5)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二、 阅读理解(50分) (共5题;共48分)5. (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_亭亭净植_(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无车马喧B . 飞鸟相与还C . 晋陶渊明独爱菊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B . 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C . 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D . 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6. (14.0分)(2012江苏)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古镜(宋)沈 括甲古人铸鉴 , 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B .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C .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D .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2)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收人而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 . 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 . 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 .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7. (7.0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本来面目长如故韩青苏轼在老人行中写道:“本来面目长如故。”意思是说,不管时间、环境、地位、遭遇等怎么变,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总是跟原来的一样。而这样的始终如一就是一种节操,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持着。而事实早已说明:一个人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的本色,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男神”,不仅如此,他的演技更是精湛传神,韵味十足。可是,他并不恃才放旷,而是更加谦逊,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他也会在他的包里放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力,在演艺界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从来没有在演出中念过白字。他曾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态度和精神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高尚的人格。可是,有一种人,他声称自己是始终如一的人,当他一旦言行不一的时候,就会找个借口来敷衍,这样的人,就不是始终如一的人。因为,真正始终如一的人,不会找一些借口来应付的,即使有时候忘记了曾经的承诺,也会再去找个机会弥补。当代画家李苦禅就是这样的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他从不食言。可是,有一次,一个老友请他作一幅画,当时,因为有事在身,他没有及时完成。后来,他在老友病故后才想起这件事,于是立即作了一幅画,并郑重地题上老友的名字,还盖上印章,随后把画作带到后院烧掉。事后,他告诉儿子:“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虽然,迟了一步,但是,他终究没有食言,没有改变自己始终如一的本色。托马斯麦考利说:“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质,要看他在知道永远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做些什么。”说实话,李苦禅的这位老友已经离世了,就是不作画,这位老友也不会知道了,可是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始终如一。而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始终如一,就必须保护好自我的纯粹性,不能有其他杂质的介入。美国作家福克纳曾有一段时间为金钱而写作。他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同一团乱麻。为了摆脱负债的状况,他与华纳、福克斯公司等著名电影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为他们写剧本,这使得他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他素来痛恨为了金钱而写作,偏偏却不得不为金钱而写作。这使得他背离了真正的自我,也使他的写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欲望、金钱的诱惑与干扰,那么他的文学成就会更大。所以塞内克说:“始终如一,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些始终如一者,必须有高尚的品德做根基,否则,建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像无根的浮萍,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只有保持着始终如一的言行,他才能赢得世人和这个世界的尊敬。”也许有人会说,那些出尔反尔、变化多端的人照样活得风风光光、有滋有味。但是,要知道,那毕竟是暂时的,因为时间如水,终究会洗去他们这些渣滓。(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下面两则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段的道理论据?请简要说明理由。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罗斯福(4)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8. (6分)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 林冲觉得身上暖和了,便买了一葫芦酒和一些牛肉,冒着风雪,飞也似的向草料场奔去。林冲来到草料场,只见两间草房已被大雪压倒,这时天色已黑,林冲想到买酒时路上见到的古庙,便想去那里暂宿一夜。林冲来到古庙,只见墙壁破败不堪,他用一块石头顶住门,然后坐下来,慢慢饮酒吃肉。忽然,听得外面噼里啪啦地爆响。林冲从门缝向外观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他拿了花枪,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外有人说话,便伏在门边倾听。林冲听出原来是高太尉派陆谦、富安和差拨来陷害他,不由得心头怒火万丈,大喝一声,冲出门外。三人见是林冲,慌忙逃走,林冲紧赶几步,一枪刺倒差拨,又一枪结果了富安,翻过身来,抓住陆谦丢在地上,直取他的性命。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古典小说_,连环画讲述的_的情节,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_的主题。9. (15.0分)(2015辽宁辽阳)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一件毛衣的温度19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了去上海的列车。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带着黏黏的液体。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现45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随即,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可是,寒冷一阵阵袭来,我越来越觉得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停地打架,“借”还是“不借”,抗争越来越激烈。最后,还是“不借”败了!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我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等身子暖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表。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3)选文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第段中那件毛衣虽然旧了,还有一个小洞,可为什么至今“我”还要留着它?(5)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男孩儿是个怎样的人。(6)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第段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冷清、寂静的气氛,烘托了“我”接受了失恋这个事实后平静的心情。B . 选文第段和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互照应。C . 选文第段中“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中加点的“盯”字传神地写出男孩儿特别想把衣服借给“我”的心理。D . 结尾段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我”对男孩儿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2分)10. (52分)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写道“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晏殊在浣溪沙中咏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古今中外的作家对于过去的岁月都有着独特的自我感受。那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呢?请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0分) (共4题;共20分)1-1、1-2、1-3、1-4、1-5、1-6、1-7、2-1、2-2、3-1、3-2、3-3、3-4、4-1、4-2、4-3、4-4、4-5、二、 阅读理解(50分) (共5题;共48分)5-1、5-2、5-3、5-4、5-5、6-1、6-2、6-3、6-4、7-1、7-2、7-3、7-4、8-1、9-1、9-2、9-3、9-4、9-5、9-6、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2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