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510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选项中读音和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憔悴(qio cu) 决(je)别B . 祁(q)祷 咄咄(du du)逼人C . 徘徊(pi hu) 菡萏(hn dn)D . 匿(n)笑 攲(q)斜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B . 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 , 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C .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D . 咱们跟咱们的祖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忘本罗。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就今年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相结合考试的作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我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新举措。”B . 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C .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一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D . “朗读亭”空降浙江紫荆港校区,杭州的爱书之人纷纷前去体验,许多附近学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这个朗读大军。4. (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扬州古城保护和利用的12个字原则:、扬其韵、铸其魂。“不与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精致、比秀气、比大气、比文气。”扬州对古城的成功保护,源自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思路。这种、的“扬州理念”,早已植入扬州人的心中。美其颜护其貌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A . B . C . D . 5. (2分)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通过都德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 . 草这篇散文以“草”为线索,描述了红军误食毒草,周恩来副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尝毒草,并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C . 我的母亲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D . 美丽的西双版纳按“分总”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6. (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子曰:“_,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2)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 (3)万里赴戎机,_。(木兰诗) (4)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 (5)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7)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就是希望我们做“_,_,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7.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游点苍山记自余为僇人,所历道途万有余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名山水者,无不游已。及至楪榆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之游。北行二里,至点苍神祠。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郭楼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抵三塔寺,中溪有书楼在焉,因留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悬流百尺,其承流处有石如盘。盘中有一石,为瀑流所激 , 跳跃如马,声如雷鍧。石壁上有朱字诗,为液沫所涂,远不可辨。己亥,由上关水月楼,放舟遵岛屿而南。则见削壁卷阿正向,点苍十九溪峰尽在几席右。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技。予曰:“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酌酒相庆,恋恋不能去。榜人催促,予二人相向惆怅,恐不能复来。勉从入舟,遵崖壁而南。壁下石窟,有深有浅,皆渔家妇子居之。生事萧条,身无完衣,指予舟中几案食器,互相问诘,盖素所未见也。予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问其男子何在?曰:欠课为官家所系。”其情可悲也。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若干首,汇为一帙,名曰点苍杂咏云。(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之”与“及至楪榆之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多助之至B . 处处志之C . 太医以王命聚之D . 前人之述备矣(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总写点苍山胜景,作者从自己遍游名山胜水的经历写起,意在衬托点苍山独特之美。B . 第二段开始记述我游点苍山的经历,一天之间游历了“问俗亭”“三塔寺”“瀑布溪”三景。C . 第三段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了对点苍山胜景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以及对石窟中渔家妇子的悲悯之情。D . 作者在被贬流放期间畅游点苍山,用简洁秀雅的文笔、优美的描绘,再现了点苍山的奇特而幽美的胜景,读之令人神往。(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比入龙尾关_ 为瀑流所激_盖素所未见也_ 名曰点苍杂咏云_(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知吾曩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始。此非点苍真面目乎?微公几失此奇观矣!8. (16分)(2015江苏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注释信:韩信。萧何:刘邦的丞相。上:帝王,这里指刘邦。(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臣本布衣(_) 先帝不以臣卑鄙(_)何闻信亡(_) 王许之 (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此乃信所以去也。 _(3)【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9. (20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原文有改动)(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母狼的哪些行为细节中表现出了它的“智慧”?(2)第段中划线句子“在白天它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中“居然”、“老”能否删去?为什么?(3)结合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蒲松龄的狼和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说说你如何看狼这个动物?(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根据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另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 (10分)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完成后面问题。最后一课(节选)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他(韩麦尔先生)写出的“法兰西万岁”饱含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这样的结尾好在哪里?1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听到水边沙洲上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就引发起君子想求得淑女为配偶的情意。还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也是“兴”的作用。(节选自好诗共欣赏,叶嘉莹,三联书店2016年版)【材料二】我们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不纯粹是指诗歌的数量。这样说,主要指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比如汉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汉语有声调上的抑扬起伏,即平上去入的不同。二是从先秦到今天,我们的理论核心,即真善美的原则标准是统一的。我们的美学思想同真和善不可分割。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汉人诗讲究“温柔敦厚”,都是与真和善紧密结合的。从上述两层意思说,中国确是诗的国度。(节选自莎斋闲览,吴小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材料三】陶渊明是中国诗人里边最有思想性的诗人,一般的诗人写诗,他们常常是见景生情,就是说看到什么景物,引起他们什么感情,就写下一些诗句,像李后主看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想到“往事知多少”了,其实李后主也是信佛的。一般人他们所写的诗大都是因景生情:悲欢离合呀,伤春悲秋呀,可是陶渊明的很多诗都不是像一般人所表达的那种见景生情的偶然的感情,陶渊明是一个最有思想性的诗人。(节选自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叶嘉莹,中华书局2007年版)【材料四】陶渊明朱光潜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陶渊明是这个原则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正和他的诗一样,他的人格最平淡也是最深厚。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渊明的生活中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他饱经忧患,极端贫穷,逼得要自己种田,他逼的要去乞食,穷还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诗集满纸都是忧生之嗟。他的大半生中,国家兵戈扰攘,几无宁日。他一个穷病书生,进不足以谋国,退不足以谋生,也很忧愤。渊明诗篇篇有酒,他要借酒压住心头极端的苦闷,忘去世间种种不称心的事。但渊明由冲突达到调和,并不由于饮酒,弥补这世间缺陷的有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的极深广的同情。渊明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能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他先是打破了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发现许多可“尚友”的古人。在诗中,他把他所敬仰的古人排起队来,向他们馨香祷祝。渊明还打破了身处的小天地界限,他的世界中,人与物与我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如庄子所说的“鱼相与忘于江湖”。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更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与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这种物我的回响交流,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互相增辉。所以无论是微云孤岛,时雨景风,或是南阜斜川,新苗秋菊,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他没有由苦闷而落到颓唐,也正因此。渊明尽管胸襟高超,却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他在诗中表现最多的是对子女的慈爱。他做了官,特别派遣一个工人给儿子,以减轻他的劳作之苦。还关照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既可以见出做父母的仔细,尤可见出人道主义者的深广的同情。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总之,渊明经过极端的苦闷,达到极端的和谐肃穆。他的智慧与他的情感融成一片,酿成他的极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的为人和他的诗一样,都很淳朴,却都不很简单,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声响。(节选自诗论,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1)自然景象常让人内心感动,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再举一例“见物起兴”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 (2)“材料三”中,陶渊明中的人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活与诗从未有片刻的分离。请联系上述几则材料,谈谈你对生活与诗的关系的理解。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12. (6分)名著阅读。(1)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语段选自小说_,“他” 是作者_(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2)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语段中的“他”是_(名字)。作者写此文表达对“他”的_的感情。(3)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语段中描写的“他”是 _(名字)。他最大的梦想是_。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还记得背影里的“父亲”吗?“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还有走一步,再走一步里的“我”,“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攀爬”是最美的姿态,有时候为别人,那是付出;有时候为自己,那是成长。或许是身体的苦旅,或许是心灵的跋涉。请你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9分)6-1、6-2、6-3、6-4、6-5、6-6、6-7、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7-1、7-2、7-3、7-4、8-1、8-2、8-3、8-4、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9-1、9-2、9-3、9-4、10-1、10-2、11-1、11-2、11-3、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12-1、12-2、12-3、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