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056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郭沫若、成仿吾、陈垣,最次也是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古诗文默写_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_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 , _。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 , _。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3. (4分)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下划线字的拼音。 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y_和春光无限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一样明媚的笑靥 _。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融一切坚冰,让人情意缱绻 _,醉眼蒙昽,春心荡yng_。(摘自黄蓓佳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 (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之辰。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这天道教会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在民间,下元节这天大多数人家会准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在农村,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1)材料分别从“下元节”的_、_和_三个角度给我们介绍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2)除了“下元节”,我们还有“上元节”、“中元节”,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请写出一句与“上元节”或者与“月亮”有关的诗句:_,_。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5. (20分)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你们学校开展了以“书香满校园”为主题的活动,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你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请你完成小题。 (1)请结合活动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广告语以营造气氛。 (2)在这次活动中,大家交流了各自搜集到的读书方法。请你推荐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3)在这次活动中,有位同学搜集到了以下资料,请你任选角度,写出你的发现。2007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中国人民大学探访。在探访中,一位同学提到总理常在谈话中引用诗文,有很深的文学造诣。温总理笑着说:“我在网上看到,沈阳有位教授曾把我几次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代诗文统计了一下,说我引用的诗文95%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4)在这次活动中,有位同学读水浒传。当他读到“鲁提辖打死镇关西”这一情节时,情不自禁地对语文老师说“打得真痛快!鲁提辖不愧为豪侠仗义、智勇双全、除暴安良的英雄。我也要学鲁提辖,路见不平出手打个痛快!”如果你是语文老师,你如何劝说这位同学。 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6. (15分)阅读下词 ,回答相关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B . 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 . 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D .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7分)阅读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回答下面小题。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张兴德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衰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结合第段文字,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3)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然后_;最后_。(4)第段能否删去,为什么?9.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庄稼乡村程玉宇乡村是庄稼和乡村植物的产房。而一年四季的庄稼们,则是乡村粗野的汉子和柔情如水的小媳妇。春天,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如一幅油画一般,将小小的乡村人家也装进了画框。乡村因此而色彩浓烈艳丽,香气四溢,就连乡村人家门前的那条小溪,那一朵朵蹦起跃下的浪花,也奔流着芬芳的气息。难怪,我村门前那条瘦弱的小河,便被村人们亲昵地称为“香溪”。我想,我家乡的河流是一位野丫头,她虽然粗服乱头,布衣荆衩,但她绝对不会流淌什么脂粉之气。她春天从油菜花的原野上流过,夏天从农家的瓜果菜园淌过,秋天又沾了一溪的稻花,一溪的荷香。亦因此,在有月的晚上,在大片大片玉米林叭叭的拔节声中,那条河,那条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饱含了乡村原野上五谷杂粮的成熟气味和庄稼的芬芳,不但给整个乡村蕴含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初夏时节,麦子成熟了,整个大地原野一片金黄。在乳汁一般的月色下,微风吹过,如一片波涛滚滚的大海,把我的小小村子,如一只小船一般,淹没在一片纯粹的麦香之中。而那淡蓝色的远山里,以及小溪流过的白杨树林里,正有一只鸟,如怨妇一般,声声哽咽:我儿种错!我儿种错!就在这种鸟的凄厉呼唤声中,庄稼地边涧畔畔上的南瓜花,便在月色里一大朵一大朵悄然开放了。乡村土瓦房前的三两树杏子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麦子一般黄亮,第二天一早,那些握着霜刃走向麦田的乡亲们,便在老梁叔的吆喝声中,吃上麦黄杏了。原野上的麦子才收割不久,整个乡村世界和田野上,又被一片片绿得发黑的包谷林覆盖。而村前大河边的那几顷稻田里也一片葱绿,一支才出水不久的小荷上,便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扇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似坠欲坠又勉强站立的模样,让人顿生怜悯之情。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簌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瞬间,那千只万只蛙们便像听到了冲锋号似的,全都亮开嗓门鼓噪起来。满世界一片震天动地的蛙声,宏大如乐团,使整个乡村大地和庄稼的原野,都弥漫在一种民间的土地的田园的音乐之中。庄稼,庄稼,无边无沿的庄稼,而庄稼地当中的乡村人家,则如浩瀚的银河系中闪烁的一颗亮星,那么的耀眼,又那么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当一场凉爽的秋风掠过,粮食们便如排着队伍一般,一垛又一垛地从田野上回到村子,且一疙瘩金黄,一疙瘩鲜亮地挂在农家的屋檐下,或架在我们门前的核桃树柿子树的树枝上。最是那些大豆们,如调皮的孩子似的,老是趁着大人们不注意,便在场院里蹦蹦跳跳的,东藏一颗西躲一颗,逗得三两只花喜鹊总是在庄稼院里一边装模作样地报喜,一边在草丛里,在包谷杆上,在土墙的角落里寻寻觅觅。这时候,乡村大地一片空白,只有涧畔畔上的柿子树们,举起千只万只红灯笼,守望着空荡荡的庄稼大地。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乡村,是庄稼的乡村。而那重复了又重复的春夏秋冬,又总是在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和瓜果蔬菜的轮回中,给乡村换上了一层又一层盛装。亦因此,庄稼便成了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总是要让乡村的后代繁衍生息,总是要让乡村茁壮地成长。(选自到庄稼地里转转,有改动)(1)本文描绘了庄稼乡村的四季图,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春:_;夏:_秋:_;冬:雪野孕绿(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静,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绿到天涯。(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来写家乡的那条小河? (4)第段写道:“乡村,是庄稼的乡村。”请阅读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九、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0. (12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A)听得“扑通”的一声响,可怜这妇人,正被直丢在大酒缸里。武松托地从柜身前踏将出来。有几个当撑的酒保,手脚活些个的,都抢来奔武松。武松手到,轻轻地只一提,提一个过来,两手揪住,也望大酒缸里只一丢,桩在里面;又一个酒保奔来,提着头只一掠,也丢在酒缸里;再有两个来的酒保,一拳一脚,却被武松打倒了。先头三个人,在三只酒缸里,那里挣扎得起?后面两个人,在地下爬不动。这几个火家捣子,打得屁滚尿流,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B)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做粉碎。宋江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告道:“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答道:“众贤弟请起,且把这厮监下。”众人皆喜。有几个当刑小校,向前来请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挣扎?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说了,便随着小校去监房里睡。宋江听了他说,不觉酒醒,忽然发悲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宋江道:“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1)联系原著分析,选文(A)中武松打妇人和酒保的原因是_;结果是_。(2)选文(B)体现了李逵、武松、鲁智深怎样的个性特点?(3)原著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其中的一种。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作文题:啊_这事儿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写标点符号:可以是“,”;可以是“?”;可以是“!”;还可以是“”。写作一篇叙事性的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默写 (共1题;共8分)2-1、三、 书写 (共1题;共4分)3-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4-1、4-2、五、 综合题 (共1题;共20分)5-1、5-2、5-3、5-4、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6-1、6-2、6-3、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7-1、7-2、7-3、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1、8-2、8-3、8-4、9-1、9-2、9-3、9-4、九、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2分)10-1、10-2、10-3、十、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