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846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B . 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得其所。C .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 , 尽情地谈笑。D .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 ,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2. (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B . 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C . 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D .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 默写。(1)_,山岛竦峙。树木丛生,_。秋风萧瑟,_。(曹操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凉的句子是:_,_。 (4)乡书何处达,_。(王湾次北固山下) (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6)古诗词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请默写出你喜欢的一句: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2分)4. (2分)课文内容填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_第二: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_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_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沧鹰击于殿上。_过尽千帆皆不是。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6. (20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选自愚公移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甚矣,汝之不惠(2)翻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3)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4)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7. (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苟巨伯探病友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令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字词。值胡贼攻郡_ 友人语巨伯曰_宁以我身代友人命_ 一郡并获全_(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友人有疾,不忍委之。(3)读了苟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8. (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工智能2.0“人工智能AI”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心态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潘云鹤说,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更紧密的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会和混合增强智能,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将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AI2.0。“30年后的AI2.0必将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在潘云鹤的构想中,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前瞻性的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对于人类最关心的话题之一AI2.0对人类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潘云鹤料想,“AI用于预防医药,已进入发力阶段”。近年来涌现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力,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和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人体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在未来,借助人工智能,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或许能得到预防或者阻断。另一个关于AI的梦想是:人脑和电脑联通。潘云鹤说,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如果一个学生能轻而易举的记住新华字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会因此产生怎么样的改变。AI的能力似乎无可估量。可以想象人类未来与AI共存的种种图景:当你在街上碰到陌生人时,系统会产生并处理数据,通过AI程序就能知道你和他的印象如何。在医院里,AI分析X光片的水准,比人类医生还要棒,这些智能机器还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到期检查,甚至你上不知晓的情况下采取防治措施。一场彻头彻尾的人工智能革命,真切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做出预测: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社会被少数精英阶层掌控。于是一个关于AI的终极恐惧,进入人类的集体思想AI会控制人类吗?(节选自读者有删减)(1)在潘云鹤的构想中,30年后的AI20将在哪些方面展示他的能力? (2)第段中划线词“到那个时候”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会AI控制人类吗?为什么? 9. (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美丽的邂逅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1)“邂逅”指的是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这个“邂逅”是“美丽”的?结合下面句子加以分析。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3)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 10.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画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徐疾,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有改动)【注】淬(cu):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ng)论:不必谈及。(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2)文章第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3)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2016昆明)任选一题作文。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请以“留只耳朵听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要求: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1、2-1、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3-1、3-2、3-3、3-4、3-5、3-6、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2分)4-1、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6-1、6-2、6-3、6-4、7-1、7-2、7-3、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8-1、8-2、8-3、8-4、9-1、9-2、9-3、10-1、10-2、10-3、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