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邓稼先》同步练习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746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邓稼先》同步练习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邓稼先》同步练习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邓稼先》同步练习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邓稼先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10题;共40分)1. (2分)对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年。(表示直接引用的话)B . 1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表示特定称谓)C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表示直接引用)D .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表示突出强调)2. (1分)下文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两周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_(只填序号即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3. (10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_xi_r_鲜为人知两_清风鞠躬尽瘁妇_皆知彷徨yn_kungbzh平沙无_当之无愧热泪盈_锋芒_露_友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B . 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C . 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D . 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5.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B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C .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元勋:最高领导人。D .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 , 没有矛盾。彷徨:犹豫不决。6. (15分)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7. (2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的科学家:邓稼先。那是中华民族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的。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的人物。A . 鲜为人知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B . 当之无愧 任人宰割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C . 鲜为人知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家喻刻晓 可歌可泣D .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任人宰割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8. (2分)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9. (2分)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顶是( ) A . 本文选取“明天封不封阳台”这样一个日常生活的细节,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B . 本文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深化了中心。C . 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与“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表明两人是出于完全相同的考虑,折射出父子俩对生命的关爱之情。D . “儿子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说明儿子对小动物的喜爱,形象地写出了他长久被围于楼宇之间难以接触大自然,猛见鸽子后无比兴奋的心情。10. (2分)下面语段传达的主要信息是(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选自十八大报告A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B .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C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D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民族永续发展二、 问题理解 (共13题;共66分)11. (1分)【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答:_12. (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江南在哪里周有光江南在哪里?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江南指江南丘陵区。南陵以北,洞庭湖和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这一片丘陵和盆地相间的区域,就是江南。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区。梅雨所覆盖的地区就是江南。淮河以南,南陵以北,湖北宜昌以东,直至大海,都是江南。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区。南方六个方言区都是江南,其中吴语区(江浙)是狭义的江南。历史学者说:江南是历史沿革。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富区。文学家说:江南是人间天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在江北,怎么也是江南?(选自选贝集,有改动)“江南”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主张的是哪一种?为什么?13. (5分)格列佛到达大人国都经过哪些险阻。请至少举出两例。 14. (5分)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15. (5分)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16. (5分)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17. (5分)黄河化险毛泽东和任弼时两人的争论,表现出两个人怎样的个性、关系?18. (5分)“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创举,而且也是中国文人的骄傲”这句话如何理解?19. (5分)文章是写好嘴杨巴,可前面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来写杨七的好手艺呢?20. (5分)蜡烛中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1. (5分)为什么邓小平喜欢在大海里游泳?找原句或结合他的革命和政治经历谈一谈。22. (5分)读课文三个太阳,当长城站落成时,考察队队长为什么流泪了?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人?23. (10分)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特点和效果。(1)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面前展销。(2)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20分)24.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辰州途中沈从文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丘阜。山势既较平和,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皆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气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的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了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其中一只货船大致还是昨天才坏事的,只见许多水手在石滩上搭了棚子住下,且摊晒了许多被水浸湿的货物。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水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追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儿,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屈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皆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皆同画相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皆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在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无不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多美丽的一幅画图,一首诗!但除了一个从城市中因事挤出的人觉得惊讶,难道还有谁看到这些光景矍然神往?下午二时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经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滩水上完,到了一个平静长潭里。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皆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湖。船离辰州只差十里,过不久,船到了白塔下,再上个小滩,转过山岨,就可以见到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了。(转引自叶圣陶文章例话,略有删改。)(1)两段中,哪两件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概括。(2)第段画线句说“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请分析“这件事”在船上人看来“太平常”的原因。(3)在作者看来,老水手是一个怎样的人?细读第段具体分析。(4)沈从文先生曾对误读其作品的读者说:“你们能欣赏我的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你从这一篇作品背后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选文具体分析。四、 拓展阅读 (共1题;共17分)25.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材料一: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材料二: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材料三: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1)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3)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B .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C . 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D . 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4)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10题;共40分)1-1、2-1、3-1、4-1、5-1、6-1、6-2、6-3、7-1、8-1、9-1、10-1、二、 问题理解 (共13题;共66分)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3-2、三、 课内阅读 (共1题;共20分)24-1、24-2、24-3、24-4、四、 拓展阅读 (共1题;共17分)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