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联考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全真模拟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90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城联考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全真模拟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同城联考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全真模拟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同城联考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全真模拟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城联考2020届九年级语文中考全真模拟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诡谲(ju) 拾(sh)级 瞭(lio)望 重峦迭嶂(zhn)B . 涟漪(y) 汲(x)取 譬喻(p) 首当其充(chn)C . 襁(qin)褓 拘泥(n) 亘(n)古 气冲斗(du)牛D . 贮(ch)藏 褴褛(l) 宽宥(yu) 贪脏(zn)枉法2. (2分)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模式 要决 高谈阔论 肆无忌惮B . 创意 滞碍 不知所错 怀古伤今C . 灵感 伦理 不言而喻 根深地固D . 推敲 玄虚 一事无成 自欺欺人3. (2分)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一项是( ) A . 春天的靖江人民公园,花树俯仰生姿 , 蜂蝶轻飞曼舞,游客们无不感到繁华和欢悦。B . 我市为即将路上军旅之路的20名新兵接风洗尘 , 举行了欢送新兵入伍仪式。C . 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不攻自破了。D . 强台风飞临海港时,扶摇直上、海浪涛天、船只相撞带来“嘭嘭”的巨响。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国风美少年通过年轻人热衷喜爱的方式,呈现和传承国风音乐,推广国风文化。B . 严谨的傅雷多次在家信中向傅聪提出学习要正规化和计划化,生活要科学化的活动。C . 林清玄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他重视阅读、观察和思考的原因。D . 世界知名的摇滚马拉松,已成为全世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路跑赛事。5. (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班长在班上对同学们说:“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自欺欺人。”B . 报社编辑对撰稿人说:“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C . 小伟爱讲脏话,小明对他说:“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哪。”D . 某学校为了激励初三学生,在校道上打出一条标语:“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6. (2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 呐喊中的人物。B .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C .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D .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7.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布封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B . 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神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终被擒,置炼丹炉冶炼四十九日。C . 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捉去当了壮丁,他趁战乱混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把它们以三十五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老头。祥子生病时说梦话透露了这次经历,得了个“骆驼”的外号。D . 五猖会描述了儿时到东关看五猖会前,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心驰神往,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禾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我”去看会。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5分)8. (2分)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_;山峦、田野、屋舍_,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似的。这红彤彤的景致煞是可爱,绝不亚于七仙女织就的锦绣。A . 西边的那半边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B . 西边的那半边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C . 西边的那半边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D . 西边的那半边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9. (3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响应号召,我校决定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形式我设计】(1)请你设计三项活动形式。 (2)请你为主题班会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3)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 “孝”的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0. (6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顾明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古人怎样取名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别号怎样取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选自阅读时代,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古代只有男性才有字,女性没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B . 古人取名有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就很好地避开了这些禁忌。C .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只用于平辈间称呼。D . “号以寓怀”,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自取的,用于自称或文友间互称,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2)“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哪几种?请列举。 (3)第段划线句中划线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 , 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4)第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列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11. (20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1)第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句中“像侍弄土地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说说“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这句话的含义。(3)从全文看,窗花文化包含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回答。 (4)文章结尾,作者想象一位老人在炕上剪窗花的情景,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2.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 . 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 . 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D . 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3.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天镜园浴凫堂 , 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 , 一泓漾之,水木明瑟 , 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张岱天镜园)【注】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樾:树荫。兰荡:湖名。明瑟:明净新鲜。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轻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桨。(1)解释下列划线词。 晓雾将歇_夕日欲颓_无可名言_但有惭愧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3)【甲】文表达了苏轼_的情怀,【乙】文中同样表明作者张岱这一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 14. (1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蔡襄传宋史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教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 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日:“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祭蔡端明文宋欧阳修自公之奋起徒步而名动京师,遂登朝廷,列侍从。其年壮志锐而意气横出,材宏业茂而誉望伟然。使天下为子者,莫不欲其亲如公之亲;为父母者,莫不欲其子如公之为子也。其荣且乐,可谓盛哉!及其衰也,母夫人丧犹在殡,而公已卧病于苫块之间,而爱子长而贤者遽又卒于其前,遂以奄然而瞑目。一孤藐然,以为二丧之主。呜呼,又何其不幸也!此行路之人闻之,皆为之出涕,况于亲戚朋友乎!况如修者,与公之游最久,而相知之最深者乎!【注】蔡襄:北宋名臣,曾任端明殿学士,故欧阳修称其为蔡端明。四贤一不肖诗:因范仲淹被贬而作,颂扬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抨击时任朝廷副相的高若讷。鬻:卖。苫块: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鬻书者市之(购买)B . 莫不欲其亲如公之亲(以为亲人)C . 愿陛下察之(希望)D . 而爱子长而贤者遽又卒于其前(迅速地)(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君 有 过 失 不 救 之 于 未 然 传 之 天 下 后 世 其 事 愈 不 可 掩(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为父母者,莫不欲其子如公之为子也。(4)结合两段文字,分析欧阳修为蔡襄撰写祭文的原因。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5. (6分)诗文名句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 (2)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十二章) (5)古诗词尤其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用“青”“绿”两色描绘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色;杜甫的“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墨色”和“天黑”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岑参的“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表现出边塞的寒冷气候。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6. (1分)(2014邵阳)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承诺文题二:茶能醉我不需酒,书能香我何需花。冰心曾说过:“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闻着书香,一路成长,被感动、被鼓舞,有欢笑、有哭泣请以“一路书香一路_”(歌、笑、痛、阳光、春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5分)8-1、9-1、9-2、9-3、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0-1、10-2、10-3、10-4、11-1、11-2、11-3、11-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2-1、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3-1、13-2、13-3、14-1、14-2、14-3、14-4、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15-1、15-2、15-3、15-4、15-5、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