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465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大联考考试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调和(tio) 赦免(sh) 阴晦(hu) 解剖(p)B . 教诲(hu) 禅师(chn) 佝偻(1u) 倘若(tng)C . 骈进(bng) 亵渎(xi) 旁骛(w) 喉咙(hu)D . 杜绝(d) 咽气(y) 秘诀(ju) 羡慕(xin)2. (2分)下列句子中有多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B . 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漂荡着。C . 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茏罩在潆漾的小雨中。D . 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查觉的绿芽。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童年的气息一去不返,扑面而来的是青春的馨香,岁月在豆蔻年华的男孩女孩脚下踩出平静的声音,转眼间,又抵达一个成长的驿站青春,一个花开的季节。B . 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 , 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C .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针砭时弊,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层出不穷 , 常常令观众付之一笑,鼓掌欢呼。D . 经过连日在死鱼河段沿岸排查,江门市环保局发现上游一家企业瞒报了当日早上发生的次氯酸钠泄露事故,事故中有大约10吨(浓度10%)次氯酸钠流入西江。4. (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幻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在句末加上“的故事”)B . 杜嘉班纳筷子辱华事件在中国闹得沸沸扬扬,王俊凯、迪丽热巴等国内演员立马终止与其合作,他们的行为夺得大众的赞赏。(把“夺得”改为“赢得”)C . “拼多多”APP平台对出现的伪劣虚假商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起到应该承担的监管。(在“监管”后加上“责任”)D .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这是我国境内首座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正式开通。(删去“正式开通”)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tu,沉l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nshlntu绝_飞_沉_欲_(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或王命急宣_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古来共谈_四时俱备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5)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 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6. (12分)阅读列子愚公移山完成各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河曲智叟亡以应/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 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 . 何苦而不平/苦其心志D . 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鸟影翩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1)独怜幽草涧边生,_。(韦应物滁州西涧)(2)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晓雾将歇,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6)杜甫春望一诗中,“_,_”两句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7)在美丽的绍兴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_,_”的田园美景。(饮酒其五)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 (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作文朱光潜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曾花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曾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重新起首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近来看见一段文章,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副,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她便把他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卷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划线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概述托尔斯泰的儿子回想录里叙述的故事。 (2)结合作者论述的观点,谈谈第段大段引用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3)对于“学文”来说,“临帖”和“写生”具体指什么?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为什么不能换成括号中的句子。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人们会以为这样咬文嚼字是迂腐。)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愧死。)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昏里的男孩余华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了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一个男孩正注视着他。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走开。”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走开了。过了一会儿,男孩又回来了。这一次男孩站在一旁,他对孙福说:“我饿了。”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我饿了。”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走开。”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地又说:“走开。”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过了一会儿,孙福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去。男孩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孙福喊叫了起来:“抓小偷!抓住前面的小偷”男孩拼命向前跑,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倒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孙福向他喊叫:“吐出来!吐出来!”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你给我吐出来!”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吐出来!”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了,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还有,还没有吐干净。”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这时候孙福才说:“别吐啦。”男孩的眼睛出神地望着他,孙福兴奋起来了,他说:“要是从前的规矩,就该打断他的一只手,哪只手偷的,就打断那只手”孙福抓住男孩右手的手腕,另一只手将他的中指捏住,接着孙福两只手一使劲,“咋”地一声扭断了男孩右手的中指。男孩发出了尖叫,声音就像是匕首一样锋利。然后男孩看到了自己的右手的中指断了,耷拉到了手背上。男孩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孙福推着男孩走到了自己的水果摊前。他从纸箱里找出了一根绳子,将男孩绑了起来,绑在他的水果摊前。他看到有几个人跟了过来,就对男孩说:“你喊叫,你就叫我是小偷。”男孩看看孙福,没有喊叫,孙福一把抓起了他的左手,捏住他左手的中指,男孩立刻喊叫了:“我是小偷。”孙福说:“声音轻啦,响一点。”男孩看看孙福,然后将头向前伸去,使足了劲喊叫了:“我是小偷!”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我是小偷。”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我也是为他好。”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磨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我是小偷。”天就要黑了,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向西而去。这天晚上,孙福像往常一样,去隔壁的小店打了一斤黄酒,又给自己弄了两样小菜,然后在八仙桌前坐下来,慢慢地喝着黄酒。在很多年以前,在这一间屋子里,曾经有一个漂亮的女人,还有一个五岁的男孩。他经常坐在屋内的椅子里,看着自己的妻子在门外为煤球炉生火,他们的儿子则是寸步不离地抓着母亲的衣服,在外面细声细气地说着什么。后来,在一个夏天的中午,几个男孩跑到了这里,喊叫着孙福的名字,告诉他,他的儿子沉入到了不远处池塘的水中了。他狂奔起来,他的妻子在后面凄厉地哭喊着。然后,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儿子了。到了晚上,在炎热的黑暗里,他们相对而坐,呜咽着低泣。再后来,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像以往一样生活,于是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这一年的冬天,一个剃头匠挑着铺子来到了他们的门外。在天黑以后,妻子离开了孙福,追随剃头匠而去了。就这样,孙福独自一人,过去的生活凝聚成了一张已经泛黄了的黑白照片,贴在墙上,他、妻子、儿子在一起。儿子在中间,戴着一顶比脑袋大了很多的棉帽子。妻子在左边,两条辫子垂在两侧的肩上,她微笑着,似乎心满意足。他在右边,一张年轻的脸,看上去生机勃勃。(原文有删减)(1)余华常用话语的反复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你用关键词概括下列几组反复的话语塑造的人物形象。 句子人物形象他说:“走开。”皱着眉说:“走开。”冷酷、麻木孙福响亮地又说:“走开。”冷酷、麻木男孩立刻喊叫了:“我是小偷。”使足了劲喊叫了:“我是小偷!”他仍然在喊叫着:“我是小偷。”_孙福向他喊叫:“吐出来!吐出来!”向他喊道:“你给我吐出来!”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吐出来!”_(2)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了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说说对“黎明”一词的理解。)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结合划线词揣摩人物心理。)(3)余华善于用冷峻且几近冷漠的态度去叙述故事。结合小说故事情节,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余华这种叙事特点的。 (4)“苦难”是余华小说常见的主题,也是其他作家经常思索的主题。结合文中人物和链接材料中的老王面对苦难的不同人生态度,阐述你对“苦难”的理解。 【连接材料】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节选自杨绛老王)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希望中学于5月1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300本。你是学生会主席小明,现在要由你经手代写一张收条。要求:内容齐全、格式正确。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是李白获悉好友王昌龄被贬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B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 . 三,四句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寓意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会像皓月一样永远长久。D .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诗歌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2. (10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城里宣布了戒严。这是一个黑沉沉的,阴郁的夜。乌云犹如远方大火腾起的团团浓烟,在昏暗的天空缓慢浮动,移近一座佛塔,便用浓重的烟雾把它遮掩起来。佛塔变得模糊了,仿佛抹上了一层污泥,而逼近的乌云仍在不断给它着色,越着越深。昏黄的月亮发出微微颤抖的光,也沉没在乌云之中,如同掉进了黑色的染缸。窗外的人影晃了一下,用压低了的粗嗓门说:“是我,朱赫来。”接着,他两手按住窗台,纵身一跳,头就同保尔的脸一般高了。“我到你家借宿来了,小弟弟,行吗?”他小声地问。“当然行,那还用说!”保尔友好地回答。“你就从窗口爬进来吧。”朱赫来粗壮的身体从窗口挤了进来。他随手关好窗户,但是没有立刻离开那里。他站在窗旁,倾听着窗外有没有动静。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照亮了大路。他仔细观察了路上的情形,然后才转过身来,对保尔说:“咱们会把你母亲吵醒吗?她大概睡了吧?”保尔告诉他,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水兵朱赫来这才放心,提高了嗓音说:“小弟弟,那帮吃人的野兽正在到处抓我。为了车站上最近发生的事,他们要找我算账。虐杀犹太人的时候,要是大伙心再齐点,本来可以给那帮灰狗子一点厉害看的。可是人们还没有下火海的决心,所以没有干成。现在敌人正盯着我,已经两次设埋伏要抓我了。今天差点给逮住。刚才,我正回住处,当然啦,是从后门走的。走到板棚旁边一瞧,有个家伙藏在院子里,身子紧贴大树,可是刺刀露在外面,让我看见了。不用说,我转身就跑。这不是,一直跑到你家来了。小弟弟,我打算在你家抛锚,停几天船。你不反对吧?行。那就好了!”朱赫来吭哧着,脱下那双沾满泥的靴子。朱赫来的到来使保尔十分高兴。最近发电厂停工,他一个人呆在家里,冷冷清清的,觉得非常无聊。两个人躺到床上。保尔马上就入睡了,朱赫来却一直在抽烟。后来,他又从床上起来,光着脚走到窗前,朝街上看了很久,才回到床上。他已经十分疲倦,躺下就睡着了。他的一只手伸到枕头底下,按在沉甸甸的手枪上,枪柄被焐得暖烘烘的。朱赫来突然深夜到保尔家借宿,同保尔一起住了八天,这件事成了保尔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保尔第一次从水兵朱赫来嘴里听到这么多重要的、令人激动的新鲜道理。这八天对年轻锅炉工的成长,有着决定的意义。(1)请说说朱赫来为躲避追捕来到保尔的家后,这一章里朱赫来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最后结果怎样? (2)节选部分第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3)朱赫来是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请结合作品说说朱赫来对保尔有着怎样的影响? 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 (15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活动一】对联、成语、古诗到处都有龙的踪迹。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活动二:龙年说龙】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 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3)【活动三: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中也不乏“龙”的身影。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写龙的古诗词,请联系全诗,说说韩愈笔下的“龙”是怎样的形象。龙移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1、5-2、5-3、5-4、5-5、6-1、6-2、6-3、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7-1、7-2、7-3、7-4、7-5、7-6、7-7、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8-1、8-2、8-3、8-4、9-1、9-2、9-3、9-4、五、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1、七、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12-1、12-2、12-3、八、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13-1、13-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