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85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20分) (共5题;共20分)1. (3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荫庇(yn) 腆着(din) 袅袅烟云(lio)B . 馈赠(ku) 坍塌(dn) 重蹈覆辙(f)C . 亵渎(xi) 阔绰(chu) 断壁残垣(yun)D . 瑟索(sh) 诓骗(kng) 吹毛求疵(c)2. (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 , 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 , 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我们从中不仅能汲取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脍炙人口B . 养育C . 汲取D . 变迁(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3.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B . 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知青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C . 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D . 市卫生局与下属大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4. (3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准确性。B . 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一个与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真实存在的社会,这里的生活使作者很是向往。C . 大雁归来选自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代表作沙乡年鉴。D . 卖炭翁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及其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5. (6.0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 (2)露从今夜白,_。(杜甫月夜忆舍弟) (3)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4)急湍甚箭,_。(吴均与朱元思书) (5)王籍在入若耶溪中达到“动中兼静意”的美学效果的诗句是:_,_。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突出边陲沙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 (7)杜甫在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他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之情的名句是:_,_。 二、 现代文阅读(35分) (共3题;共35分)6. (5.0分)名著阅读。 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昧草药,给他灌下去A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选段中人物A是_。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为什么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 7. (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的意义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马克吐温材料一:旅行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旅游天地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值得注意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节选自余光中的何以解忧)材料三: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梁衡的壶口瀑布)材料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径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1)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B . 作者认为,台湾各大学的毕业旅行,目的不在于游山玩水而在文化的巡礼。C . 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上游推了1500米。D . 游人到杭州西湖,漫步于白提柳岸,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2)材料二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旅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是教育的延长。B . 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快活,感受旅行更多的乐趣。C . 旅行途中最好有旅伴同行,有许多交流思想的机会,发现世界的美好。D . 古人游历名川大山,可谓是尽情尽兴,在遭贬滴之际,仍能态情山水。(3)从材料三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4)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认识。 8. (14.0分)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 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所熟知。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2)文章第段中的加下划线字“极”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章第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2019年重阳节,你居住的社区准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现征集活动内容。请你结合从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为社区提两条活动创意。 三、 古诗文阅读(20分) (共2题;共20分)9. (15.0分)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表,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 不可不察也。”(选自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却:摒除。念:想。恣:任凭。吉:吉祥。贼:敌人。(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又相天子( ) 犹恐失天下之士( ) 每著一衣( ) 汝等勿鄙人短( )(2)下面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予谓菊 太宗尝谓皇属曰B . 长自深宫 自非亭午夜分C . 夫贵为天子 则念耕夫D . 皆谦德也 火伴皆惊忙(3)翻译下面句子。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4)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甲文表现周公做法的句子是: , ;乙文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 , 。(5)读完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实际,淡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10. (5.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 .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C .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D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四、 语言表达与作文(45分) (共2题;共45分)11. (5分)口语交际。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微民”已经超过五亿,微信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信的朋友圈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网络谣言。2015年1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那些“科学”谣言,你识破了吗一文,曝光了2014年十大“科学”谣言。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是地暖辐射会导致白血病,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吃一碗方便面要花32天解毒,感染埃博拉病毒会变“僵尸”这天晚饭后,你的母亲正在看手机微信时,突然惊讶地嚷道:“原来吃一碗方便面得花32天解毒哇!我得马上把这条消息发给大家,让朋友们都别再吃方便面啦!”这时,你该怎样劝阻妈妈呢?(限80字以内)12. (40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一)半命题作文在时光的阁楼中总会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珍藏的过往,久久难忘。将理想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将美好珍藏在记忆深处,不让它因时光的涤荡而黯然褪变;将友谊珍藏在心底,不让它因漂泊的流转而隐没迷失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题目:将 珍藏在(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20分) (共5题;共20分)1-1、2-1、2-2、3-1、4-1、5-1、5-2、5-3、5-4、5-5、5-6、5-7、二、 现代文阅读(35分) (共3题;共35分)6-1、6-2、7-1、7-2、7-3、7-4、8-1、8-2、8-3、8-4、三、 古诗文阅读(20分) (共2题;共20分)9-1、9-2、9-3、9-4、9-5、10-1、10-2、四、 语言表达与作文(45分) (共2题;共45分)11-1、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