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310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为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一项。 (1)热忱( ) A . 真实的情意B . 诚恳C . 诚挚D . 不真实的情意(2)奇观( ) A . 看B . 观察C . 景象D . 对事物的看法(3)冗杂( ) A . 多余无用的B . 繁忙C . 繁忙的事D . 繁琐2. (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 晨曦血腥B . 臭名昭著 月明风轻 荒谬憧憬C . 精疲力竭 满院狼籍 杀戮箱箧D . 响彻云宵 转弯抹角 纳粹鞠躬3. (2分)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_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_在河水暴涨的时候,_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水对桥身的冲击。A . 因为 所以 也B . 不但 而且 还C . 虽然 但是 却D . 如果 并且 就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罗一笑事件所牵扯的营销、诚信以及关于私德的讨论不能成为撕裂共识的理由,而是所有的议论本身都应该形成更为文明和理性的认识,避免让这种毁灭社会基本价值观的事件不再重演。B . 如今在生活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马路上开车时、过斑马线时、走路时、骑车时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多,因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C . 刚刚过去的体育抽测和艺术抽测在提醒我们,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素养,不可只顾着学科成绩的提高。学校、家长、学生都要有这样的认识。D . 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5. (2分)下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 忽哨 暮色 奢侈 斌予B . 愧树 发愣 高梁 拆散C . 殉职 蹒跚 咒骂 朱熹D . 孕育 颜语 凝固 迄今6. (2分)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 .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 . 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 . 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二、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7. (7分)崇文中学开展“气象物候与身边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钩卷云,外形像标点符号中的逗号,顶端带有小钩,主要是由于冷暖气流在高空汇合引起层级不稳定对流而成,是雨带来临的预兆。霞是日出前后,阳光通过大气层被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早晨有霞,说明云层状态不稳定,容易造成阴雨;傍晚见霞,说明西部天空没有云彩,天气晴好。【材料二】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材料三】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窗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袭人了。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吴功正阿里山纪行)(1)【写谚语】请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两句气象谚语。 (2)【猜时节】依据所学物候知识,判断材料二中诗句所描写的时节并写出你的理由。 (3)【巧释疑】对材料三中的“一山三景观”,很多同学不是太理解,请你用所学物候知识作一解释。 (4)【精设计】为了普及气象物候知识,九(1)班语文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一次“气象物候与古代诗词”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形式(要求:紧扣主题、可操作) 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8. (12分)阅读课文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选文第1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句中,“这点”指什么?为什么说“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句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完这篇文章后,你该如何来反驳这种观点? 9. (15分)(2017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2)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七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A .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 .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C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 .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10. (25分)阅读刘国贤的大时代需要大担当一文,完成后面小题。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担当需要正气。当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身边跟差提醒说,鸦片由来已久,且官商勾结,不可深查,与其得罪权贵和洋人,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退路。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棘手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躲,遇事不敢担风险,守摊度日不作为。怕承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名节,怕丢乌纱帽。表面上一个“怕”字,实际上是“私”字作怪,缺少勇于担当的正气。担当需要能力。水浒传里的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结果被人家轻松打倒;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敢立军令状守街亭,却因纸上谈兵、刚愎自用失了街亭,丢了性命。没有能力的担当,样子做得再足,终究只是花架子。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只有这样 , 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人的梦想!(选自解放军报2014年4月8日)(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选文第段画线词语“只有这样”中的“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3)请简述选文第段的论证过程。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1-1、1-2、1-3、2-1、3-1、4-1、5-1、6-1、二、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7-1、7-2、7-3、7-4、三、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8-1、8-2、8-3、8-4、9-1、9-2、9-3、9-4、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