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1213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_世说新语_二则》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8课二则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5题;共21分)1. (2分)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B .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C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A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B . 是进亦忧(这样)C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担忧)D . 不以物喜(以为)3. (2分)下列加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B . 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C . 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D . 或以为亡 国恒亡4. (2分)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 . 未若柳絮因风起C . 陈太丘与友期行D . 君与家君期日中5. (13分)根据课文填空。词是_兴起的一种_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一般称为“_”,后来才称为“词”,又称“_”、“_”等。温庭筠,原名_,字_,晚唐太原祁人,是_词派的重要作家。武陵春的作者是_,她是_(朝代)著名的女词人。号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范仲淹(9801052),字_,_(朝代)_家、_家。苏州吴县人。苏轼是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_,号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_,弟_合称“_”。辛弃疾(11401207),字 _,号_,著有_,存词600多首。强烈的_思想和_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二、 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90分)6. (2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以上语段出自_(填书名),这部书是记录_和他的弟子_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 (2)给文中划线的字写上拼音。_愠省罔殆(3)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不亦说乎_吾尝终日不食_(4)请写出文中的四个成语: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7. (2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作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期日中期 _去后乃至乃 _尊君在不不 _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_(2)翻译下列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友人的无信表现在_无礼表现在_, 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_?(用原文回答)(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8. (2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沿溯阻绝 溯:_清荣峻茂 荣:_良多趣味 良:_属引凄异 属: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文章最后引用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9. (13分)文言文阅读 【甲】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日:“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即入,谓其妻日:“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日:“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蚤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因。一一列女传贤明传【乙】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日:“王愿请先生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妻从市来,日:“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迹,何其深也?”接舆日:“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日:“得无许之平?”接舆日:“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恶,我许之矣。”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接舆日:“吾不许也。”妻日:“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夫负釜甑,妻载妊器。变名易姓而远徒。莫知所之。一一列女传贤明传【注释】镒:y,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驷:s,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屦:用麻、葛等制成的一种鞋;不肖:不才,不正派;品行不好,没有出电等。在旧时也是被读书人用来表示自谦的词;甑:zng,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红器:纺织工具。(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请入与计之_岂将老丽遗之哉_夫负釜甑_(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体会于陵子终妻和接舆妻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得无许之乎?10. (13分)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奚:怎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反也_君子之学必好问_舍问,其奚决焉_(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运用 (共5题;共21分)1-1、2-1、3-1、4-1、5-1、二、 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90分)6-1、6-2、6-3、6-4、6-5、7-1、7-2、7-3、7-4、8-1、8-2、8-3、9-1、9-2、9-3、9-4、10-1、10-2、10-3、10-4、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