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7055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班调研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喧(xun)腾 玷(zhn)污 黄晕(yn) 猝然长逝(z)B . 伶(ln)仃 堕(du)落 报酬(chu) 瘦骨嶙峋(xn)C . 伫(zh)立 栖(x)息 抖擞(shu) 春华(hu)秋实D . 迂(y)回 缀(zhu)连 应和(h) 心旷(gun)神怡2. (2分)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瞰望 妇孺皆知 顾名思义 怙恶不俊B . 倾刻 进退维谷 周道如砥 置若惘闻C . 演绎 挺而走险 好高骛远 肄无忌惮D . 修葺 有例可援 运筹帷幄 飞扬跋扈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_在预定海域。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_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马克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这座桥。对于你的痛苦,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_你、鼓励你。A . 降落 繁衍 崇拜 安慰B . 溅落 繁衍 推崇 安慰C . 溅落 繁殖 推崇 慰问D . 降落 繁殖 崇拜 慰问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B .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C .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D . 是否有顽强的意志是迈向成功的关键。5. (2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出生北京城的祥子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工作,但生活三起三落,最后失去了生活信心。B .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C .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小说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D . 英国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小说简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爱情故事,反映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 (6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选自隆中对)【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出师表)(1)解释加线字词。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B既帝室之胄_C总揽英雄_D夙夜忧叹_E庶竭驽钝_ F攘除奸凶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迎将军者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B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以伤先帝之明C .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当奖率三军D .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先帝知臣谨慎(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均可)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文段正体现了前半句中的“_”,【乙】文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 (6)诸葛亮备受后世推崇,而【甲】【乙】两段文字正好体现了他最受推崇的两个方面特点,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呢?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8.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顾晓蕊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到了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lu,用手握着条状物,顺着移动、抚摩),一嘟噜(一串)花朵落进筐里。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那一刻,安静极了。忽然,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1)阅读全文,说说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3)“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4)本文结尾写道:“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怎样的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对此,你一定有所感悟吧?请将你的感悟具体写出来。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 . 入/则无法家拂士C . 然后能/自反也D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B . 然后能自强也 强:强大C . 不知其善也 也:代词,它D .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其:表希望(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西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B .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 .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要安排一半的时间去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D . 开头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来深化强调论点。(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 (10分)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鹳:形似鹤的水鸟。A .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B .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C .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D .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1. (8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曹操观沧海) (2)回乐烽前沙似雪,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是:_,_。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六、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6分)12. (5分)“清明”“白露”“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请仿照示例,从“白露”“冬至”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诗句,对“节气”特点加以解释。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阴雨连绵,扫墓祭祀,缅怀祖先。13. (6分)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14. (15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活动一】对联、成语、古诗到处都有龙的踪迹。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编成一期关于龙文化的班刊,准备用下图作为插图,请你用一个含龙的四字短语,给这幅图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用楷书或行书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活动二:龙年说龙】中国民间逢年过节舞龙灯、赛龙舟、庙宇、壁画、廊柱龙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龙呢?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龙”的问题探究出三条主要原因。 材料一:龙是中国古人对蛇、鳄、鱼、鲵、猪、鹿、熊、牛、马等动物和雷电、云、虹、龙卷风等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群君”。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龙”很早就作为一种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象征物而存在。在古代,龙更是帝王的象征,着龙袍,坐龙椅,龙图腾成了皇权的象征。材料三: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朝时把龙绘制在国旗上,制成黄龙旗。随着使节、商船、留学生和华侨走出国门,龙成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份的标识,产生了莫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3)【活动三: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中也不乏“龙”的身影。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写龙的古诗词,请联系全诗,说说韩愈笔下的“龙”是怎样的形象。龙移韩愈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综合实践。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其中的人物典故两个。(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 (5分)作文。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文体自选,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7-1、7-2、7-3、7-4、7-5、7-6、8-1、8-2、8-3、8-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9-1、9-2、9-3、9-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0-1、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11-1、11-2、11-3、11-4、11-5、六、 综合性学习 (共3题;共26分)12-1、13-1、14-1、14-2、14-3、七、 小作文 (共1题;共5分)15-1、15-2、15-3、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