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5126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宋濂,明代文学家,所作送东阳马生序是他的名篇。篇名中的“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是一本书的“序言”。B . 课文我的母亲选自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胡适自传。文章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母亲所给予的“做人的训练”的不尽感激。C . 再塑生命的作者,是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生命奇迹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D . 马说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文章借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 (8分)古诗文默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_,_。(王湾次北固山下)八百里分麾下炙,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夫战,勇气也。_,_,三而竭。(曹刿论战)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_,_。”(请选用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填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表达了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真情的意思。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_,_”。(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3. (3分)某中学九(3)班以“小说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渲染活动气氛。 (2)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3)下面是魏晓曼同学写的活动感言,请你帮她修改。有人把书籍比作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觉得点儿都不为过。【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B】人生是短小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C】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都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A】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将“_”删去。【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改为“_”。【C】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_”改为“_”。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4.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 , 予客济源 , 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 .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 .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 .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 .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C .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 .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5. (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7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1)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 . 儿童相见不相识D . 相形见绌(2)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 . 儿童相见不相识D . 相形见绌(3)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居庙堂之高 B . 时人莫之许也C . 孔子云:何陋之有D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4)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居庙堂之高 B . 时人莫之许也C . 孔子云:何陋之有D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_ 苔痕上阶绿_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 岂直五百里哉_(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_ 苔痕上阶绿_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 岂直五百里哉_(7)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8)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11)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B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D .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B .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D .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6. (22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跟陌生人说话刘心武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火车、大街等公共场所。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条上却并不能率先l xng;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者我抿嘴笑,你拍膝盖。母亲的嘴不设防,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有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坐的是硬座,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灰色的棉絮。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另一只;他旁边那个小伙子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俩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竟一去不返了。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3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7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逮住了我不由得暗自吃惊: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3号车厢。看来,母亲的善良感动了那两个抢劫犯,他们才没对我们下手。母亲84岁谢世,算得高寿了,在她84年的人生经历里,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与陌生人说话而遭致的损失,或许是上帝对她的厚爱,或许也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歌曲,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走进唱歌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的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的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l xng(2)文章起笔交代父亲对于子女的嘱咐是: ;在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时,“我”的动作显示“我”遵从了父亲的嘱咐。(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4)文章写了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两件事,略写 ;详写 ;这样安排详略是因为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赞扬母亲总以万分的善意对待别人。B . 劝慰我们应热情友善地对待陌生人。C . 揭示即使萤火般的善意也会被煽亮。D . 体现打破功利防守会创造美好境界。(6)联系上下文,在第段结尾处补写一段“我”的内心独白。(80字左右)7. (12分)阅读勤于用脑完成后面小题。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1)用一句话概括第段的内容。(2)第段画线的部分综合运用了等说明方法,说明了_的道理。(3)第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4)“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为什么?(5)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这篇文章,有些什么体会?(请简要回答)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8. (12分)大家看了里约夏季奥运会后都表示大有收获,感慨良深。你班准备开展一个“奥运精神大家谈”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以下是活动中将要回放的一则新闻,请结合新闻内容,为之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8月22日晚间消息,女排夺冠激发了网友庆祝的热情,也刷新了奥运开幕以来微博互动量的峰值。微博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夺冠当天,微博上奥运相关内容的讨论量达7462万,互动量达11亿,达到开赛以来的新高。“女排精神”成为国人共同的关注点。女排夺冠相关内容的互动量在当天达到7285万次,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34亿次。朱婷是当天微博上被提及最多的运动员,提及量达到1245万次,紧随其后的惠若琪微博提及量也达到1083万。奥运会期间女排曾两次引爆微博。1/4决赛逆转东道主巴西的视频,24小时内在微博上播放量达到4795万次。半决赛击败荷兰后,朱婷以607万的提及量成为当天最热门运动员。在微博和尼尔森联合发布的体坛风云榜上朱婷排在第4位,比前一天大幅提升12位。排名前20的运动员中有5位来自中国女排。(摘引自新浪体育)(2)这个夏天,奥运健儿们挥洒汗水,超越自我的同时,他们的很多画面,都让我们感动不已:因病儿征战七届奥运的丘索维金娜;梦断裁判手,挥泪别拳台的吕斌;大战后相拥握手的林丹李宗伟;豪取23金而挥泪告别泳池的菲尔普斯请你从以上人物或你所知道的其他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话,在“感动时刻”这一环节中为大家描述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修辞)(3)经过多日的比拼,中国代表团一共获26金、18银、26铜,奖牌总数70枚,在金牌榜上位居第三,比上届减少了12枚,是近5届奥运会的最差战绩,上一次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少于26枚还是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部分网民就此事发帖评论,针对以下观点,请你以网民“南楼花开”的身份跟帖,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南山风:大国实力早就不需要用金牌数来界定了,我们的评价标准早就应该从“金牌论”“唯结果论”改变过来,成为“唯过程论”!扁舟出海:中国体育青黄不接,老队员体力不济,新队员意志不强,训练不刻苦金牌数下降是必然的!闲看孤云:运动员无论谁都会有压力!他们很辛苦,不容易啊!南楼花开:_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9. (7分)名著阅读 (1)水浒传中绰号是人物性格或特征最为简明的符号,杨志因为脸上有一巴掌大小的褐色色素沉着斑,故名为“_”。鲁智深叫“花和尚”是因为_,从“醉打山门”一事可见这一点;宋江叫“及时雨”,是因为他重情重义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从_一事中可见这一点。(2)根据你对傅雷家书的阅读体验,以下哪句话更像是傅雷对傅聪说的话,请简要说明理由。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作提示: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展开阐述。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2-1、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3分)3-1、3-2、3-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4-1、4-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5-1、5-2、5-3、5-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6-1、6-2、6-3、6-4、6-5、6-6、7-1、7-2、7-3、7-4、7-5、七、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8-1、8-2、8-3、八、 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9-1、9-2、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