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49716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B . “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朋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C .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大批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D . “万里赴戎机”中“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而“赴”则表现了动作之迅速、果敢。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2. (9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攀条折其荣, _ 。(古诗十九首) (2)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梁甫行一诗中,提醒最高统治者应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诗句是:_,_。 (4)花草树木入眼,即是一幅画卷。崔颢黄鹤楼“_,_”,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状写了清新秀丽、花繁草嫩的景象;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展现了萧瑟怡静、满林皆秋的画面。 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7分)3. (7分)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立志当然要高远,所以要找一座高山去敬仰pn登;立志又往往失于虚空,所以还要找一座幽谷去承载容纳。谦虚虔诚无疑是一味“清热祛火”的良药。说到底,它是一种“自知之明”,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mio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的合一。于是法天行,自强不息,这就是易经所说的“谦尊而光,卑不可逾”。(朱光潜温和的修养)(1)划线字“载”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ziB . zi(2)根据语境给处选择最恰当的汉字( ) A . 建B . 鉴C . 渐D . 健(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nmio_登_小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4. (3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5. (14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射箭B . 康肃忿然曰 忿然:激动的样子C . 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D . 阅十余岁 阅:经历(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B . 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豪。C .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D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B . 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卖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卖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C . 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D . 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6. (1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数沈致远自然数1、2、3是数学之起点,其他所有的数都是从自然数衍生出来的。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否则我们不会采用十进位制。 自然数均为正数,负数之引入解决了小数不能减大数的困难,例如1-2-1。负数也是有原型的,欠债不就是负资产吗?所以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首先,零代表“无”,没有“无”何来“有”?因此零是一切数之基础。其次,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没有进位制就难以表示大数,数学就走不了多远。零的特点还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任何数加减零,其值不变;任何数乘以零,得零零的原型是什么?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再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分数的引入解决了不能整除的困难,例如1313。分数当然也有原型,例如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可以插入无限多个分数以填充数轴上的空白,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换句话说,所有的数都已被发现了。其实不然!有些数就根本无法以整数或分数来表示,最著名的就是圆周率3.14159265358979323846圆周率既不循环,也无终结,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想想看!北京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藏书所包含的信息虽然极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圆周率却包含着无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惊叹!数学家将像圆周率那样无法用整数或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有了无理数以后,原来的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对数的寻求是否到此为止呢?数学家并不满足,继续孜孜以求,寻找尚未发现的新数,果然被他们找到了。发现的契机是研究一些数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是2,是正整数;2的平方根是一个无理数,和圆周率类似。那-1的平方根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任何数的平方均为正数,据此-1的平方根就根本不存在。但不存在的东西可以创造出来!这就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以符号i表示之,并规定i的平方为-1,-1的平方根当然就是i了。同理,-4的平方根就等2i,即2乘以i。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仍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零赞_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飘渺,“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电工学中的虚功要用虚数表示,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要用复数表示。谁说数学太抽象?即使抽象如复数,其应用也实际得很呢。从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复数,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pin章?我们且拭目以待。(1)第段中“数的发展史是否还有更新的pin章”的“pin”应写作_。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3)段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分别是( ) A . 时间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过程及“数”的概念B . 逻辑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过程及“数”的原型C . 时间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时间及“数”的概念D . 逻辑顺序 人类认识“数”的时间及“数”的原型(4)第段末作者引了自己写的一首零赞,请你推测原文应该是( ) A . 你自己一无所有 /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 难怪你这样美 /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B . 你的存在是如此渺小 / 却把别人有限的生命无限延长C . 你每一次艰难的倒立 / 都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真理D . 你的出现 / 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5)对于本文写作意图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普及“数”的概念,希望人们通过“数”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B . 揭示“数”的原型,敦促科学家继续探究“数”, 解决生活难题。C . 改变“数”枯燥乏味、抽象单调的感觉,带人领略“数”的美感。D . 联结“数”和“文”的关系,证明“科学”、“文学”的性质相同。7.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B .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C .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D .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篇先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 . 选文第二段用比喻、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C .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D .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 .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 .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 . “以和为贵,求稳,顺势而变”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典“青春化”,靠谱吗?2016年末,一本号称“青春版”红楼梦的新书高调上架,随即引发热议。而“出版史上最优质版本”的宣传语也引起各界激烈辩论。正方同济大学张瑞鸿先别着急“什么鬼”,且问名著分层普及是不是好事?传统经典成为流行是不是好事?是!就对了!这个时代,阅读新产品层出不穷,任何改良都是对经典的挑战。但只要得当就能杀出重围成为新的经典,毕竟大众精英阶层,你我皆凡人,也无需为文学代言。至少青春版红楼梦把更多的人领进了经典文学的世界。形式只是形式而已,若能成为阅读的契机,也算好事一桩,不是吗?反方澎湃新闻莫默说实话,从牡丹亭到凤求凰再到红楼梦,经典“青春版”都有股鹤发童颜奇装异服的古怪气质,形式本身就很反正统了,出奇的同时还要出色,简直难上加难。现在让我们看看它到底有多“新”: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好妹妹乐队演唱主题曲以及“你会愿意随时一起拍照”超级心疼文案君的内秀,真想替他说出口:“拿这本书装酷就对了!”营销本无罪,但触碰经典须谨慎啊!正方新世相公众号张伟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个“古董”了,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那么多代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但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了,这太可惜。对经典始终心存敬畏,而“青春”是奇以尝试的方式,红楼梦可以成为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反方解放日报施晨露经典作品何须放低姿态靠青春粉嫩的脸皮去迎合不读书的那些人呢?这个所谓青春版,难道只是改一种装帧方式+迎合年轻人携带、拍照、晒图习惯+高于常规的天价就可以了?对于经典作品来说,读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红楼梦的博大之处,恰恰在于它是写给时间的,它甘于等待并召唤那些选择去读它的人,“流行”本身并非红楼梦的使命。中立文化研究员郭万超经典红楼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青春版也有存在的意义。有些人一辈子不会读红楼梦,说不定这个版本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当然,这种书籍属于快消品,仅仅适用于这个时期,并不能代替经典版本。(选自格言2017年第7期,有删改)(1)从材料看,青春版红楼梦的“青春”体现在哪里? (2)在辩论中,双方常常会产生激烈的思想交锋。阅读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各自的观点。 正方:张瑞鸿:形式只是形式而已,若能把更多的人领进经典文学的世界,也是好事。反方:莫默:_。正方:张伟:_。反方:施晨露:红楼梦等待并召唤那些选择去读它的人,“流行”本身并非它的使命。(3)某班就“青春版红楼梦靠谱吗”的话题举行了一场辩论会。有意思的是,正反双方都用同一句话作为辩论素材。请选择你赞同的一方,对这句话加以阐释,以支撑自己的观点。 正方:青春版红楼梦靠谱。反方:青春版红楼梦不靠谱。素材:世上本没有经典,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作家刘瑜)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9. (6分)判断正误。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青年时期求学的地方。 (2)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求学时的老师。 (3)西游记中,曾给唐僧师徒制造了不少麻烦的青牛精和金银角大王,和太上老君都有直接的关系。 10. (1分)名著阅读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1) 这段文字节选自_(人名)创作的_(作品)。 (2) 补全回目名:唐三藏路阻火焰山,_。 (3)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 作文。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你以“十四/五岁,我多了一份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2-1、2-2、2-3、2-4、三、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7分)3-1、3-2、3-3、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4-1、4-2、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5-1、5-2、5-3、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3分)6-1、6-2、6-3、6-4、6-5、7-1、7-2、7-3、8-1、8-2、8-3、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7分)9-1、9-2、9-3、10-1、10-2、10-3、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