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行线(1)【学习内容】教材P11-12 5.2.1平行线(1)【学习目标】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2. 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教法学法】教法:引导观察,归纳总结. 学法: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习准备】多媒体 PPT【学习过程】1 情境引入1. 教师演示教具.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 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 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二互动导学 (一)自主预习1. 结合演示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认识:平行线是同一 的两条直线平行线是 交点的两条直线2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 特别注意: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 ”,这里“ ”是平行符号.思考:如何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一)平行线定义及表示法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第三、是两条直线而不是射线或线段。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探究二)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 (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 (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 (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c. (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如果ba,ca,那么bc.(三)归纳小结1.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3.本节课你还有哪些困惑?三达标拓展(一)当堂检测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即相交或平行 (3)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 (4)若a/b,b/c,则a 与c不相交(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经过一点有两条直线与某一直线平行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如图,长方体的各棱中,与A平行的条数有()、 ABCDA1B1C1D1(二)拓展练习1.如图所示,()过上任意一点画 的平行线交于;()过画/AB;(3)直线PT,MN是何种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ABCP四作业布置(用小四宋体,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