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858886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1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拓宽学生视野1、师生交流诗歌创作的背景及作者的相关资料2、学生结合资料、注解自主学习3、理解字词,品读赏析1、学习竹子所拥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习诗人的气概、培养学生为民着想的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题画诗的诗情画意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创作时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突破分析法、诵读法相结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提高认识,通过读、画、悟等方法升华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借物抒情,借自然之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他们虽然所系不同属科,但都有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他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文人所仰慕,被誉为岁寒三友。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郑板桥的墨竹图题诗,一道去欣赏墨竹图,去感受诗情画意。二、 解题,交流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资料1、板题,读题,解题2、同桌之间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相关资料补充,郑板桥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他不仅对清代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把书法、绘画、文学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作品。他微观清廉、爱民亲民,因不畏权贵而被罢官,后以卖画为生。乾隆十三年,弘历冬巡时,封郑为书画史,中国近百年来的著名书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毛泽东等都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徐悲鸿称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的最卓越的人物之一。3、通过预习课文,同学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么谁来说说这首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写于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当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本文记载的又是一个夜不能寐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棂,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板桥立即联想到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送予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并上书请示放赈,救济百姓。)4、观画:既然这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我们就要先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请同学们看图,看看竹子有什么特点?出示图,(常绿,多年生,在冬夏生笋,有年份之分,茎有佷多节,中间是 空的,质地坚硬。是一种坚强的植物,傲然挺立,有君子之称,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三、 初读诗歌,字词过关,了解大意1、初读诗歌前面,我们了解了许多都是为了读,现在请同学们按自读要求自由读诗歌。要求:第一遍,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工具书自己解决。第二遍:借助资料,初步体会诗歌大意。第三遍:通过诗画结合,了解诗歌意蕴,体会情感。第四遍:带着理解再读,注意节奏型及重读的地方。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A、抽读生字,注意字形 衙 斋 燮 赈 遂B、抽生读诗,指导朗读(朗读基调应充满仁爱之心、体恤之情,语气幽婉深情,语调低沉舒缓。通过要表现出作者的人格魅力及思想情怀)注意节奏感、重读,校正C、提问单字义;从你们的理解中,你们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四、研读诗歌,赏析感悟1、逐句研读,分析理解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并指名回答,教师补充A、释义:(前两句)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两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B、赏析: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 ,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是作者由凄凉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C、释义:(后两句)我们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D、赏析:三四句畅述胸怀。第三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其他官吏等,可见忧国忧民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语双关,看似写竹,实则写人。这句话即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感情,写出了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教师小节赏析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特,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把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写得极如情理,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品格。前人画竹多写实,竹竿粗,竹叶小。郑板桥笔下的墨竹图,竹子竹竿很细,但细中有强;竹叶着色不多,却浓淡疏密有致,青翠欲滴,鲜活之气跃然纸上。并且,全用水墨,更显其傲然挺立,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文中“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一个凄风冷雨之夜,但竹却傲然挺立,丝毫没有风吹雨打之姿,更让人对其充满敬佩之意,对诗人充满仰慕之情。因此,作为题画诗,诗画共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与气节,诗与画应为一个整体,以后,在赏析题画诗时不能忘记观画。2、写作特点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及借物喻人的方法。怎样理解象征手法?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明月寄托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圆月则象征着团聚,残月是人们心情沮丧、失落的象征,而竹子是因为有节、笔直象征有气节,不低头等,这是郑诗中的,杜甫的诗中对竹子却是批判的。借物喻人要找到事物的相似之处,借物是为了喻人,因此描述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密切关联,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醒地认识到要借物赞誉什么样的人。例如,我们可以借路来赞誉老师,表现老师像路那样默默奉献的情怀。借蜜蜂、春蚕和蜡烛来赞美有奉献精神的人。3、齐读诗歌,再次体会作者情感:墨竹图题诗是一首题画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借竹喻人,表达了画家淡泊名利、亲民爱民、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五、拓展延伸、知识积累1、指名说说关于竹子的成语:竹报平安 青梅竹马 势如破竹成竹在胸 罄竹难书 斑竹一枝千滴泪2、郑板桥的其他诗。(生答)。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俩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3、课外收集扬州八怪的诗、画。4、找一找生活中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去歌颂他。(300百字以上)板书:墨竹图题诗(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写竹 傲然挺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喻人 心系百姓淡泊名利 爱民亲民 关心百姓疾苦任风雨来袭 我自岿然不动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