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混相驱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5854420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混相驱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气体混相驱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气体混相驱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气体混相驱 主要内容 第1节概述 第3节CO2驱 第4节烃类气体驱 第5节氮气驱 第2节基本理论 1 第1节概述 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 气体混相驱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因为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后 界面张力趋于零 驱油效率趋于100 如果这种技术与提高波及系数的技术结合起来时 实际油层的采收率可达95 以上 本章讨论的是以气体为注入剂的混相驱油 一 用于混相驱油的气体a 烃类气体 干气 以甲烷为主 液化石油气 LPG 由乙烷 丁烷组成富气 以乙烷 己烷为主 含乙烷 己烷30 50 2 b 非烃类气体 CO2烟道气 存在大量CO2 N2二 一次接触混相驱和多级接触混相驱气体混相驱油按其混相机理可以分为一次接触混相驱和多级接触混相驱 一次接触混相驱 是指排驱气体与地层原油以任何比例混合时 一经接触便可立刻达到完全互溶混相的排驱过程 例如 LPG 3 多级接触混相驱 是指排驱气体在地层中推进时 多次 级 与地层中的原油接触后才能达到混相的排驱过程 它可以进一步分为凝析气驱 如富气驱 和蒸发气驱 如二氧化碳驱 干气驱 氮气驱 烟道气驱等 气体混相驱分类框图如下 气体混相驱 一次接触混相驱 多次接触混相驱 LPG段塞驱 丙烷段塞驱 二氧化碳驱 富气驱 干气驱 氮气 烟道气 驱 在气体多次接触混相驱的应用中 富气驱和二氧化碳驱所需的混相压力较低 对原油组成的要求也低 而干气 氮气和烟道气所需的混相压力高 对原油的要求也高 因此 对于一定的油藏 富气和二氧化碳驱能够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鉴于注气的成本和最终采收率 二氧化碳是气体混相驱中最有吸引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4 第2节基本理论 一 基本概念 1 相 具有均一性质 密度 粘度等内在性质 的单组分或多组分体系的混合物 如油水体系有两个相 油相和水相 2 泡点压力 液相存在的最小压力 是无限少的气相与液相达到共存的压力 3 露点压力 气体存在的最大压力 是无限少的液相与气相达到共存的压力 4 临界点 具有相同物理性质的气相与液相共存的极限条件 压力 温度及组成 它是泡点线与露点线的交点 5 临界凝析压力 流体处于单相的最低压力点 也是相包络线上最大压力点 5 6 临界凝析温度 流体处于单相的最低温度点 也是相包络线上最大温度点 7 组分 具有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一体系 如液化石油气有乙烷 丙烷 丁烷等组分 8 拟组分 具有性质相近的不同烃类组分的混合物 如C2 C6为一个拟组分 9 组成 某一物质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 有体积 质量 摩尔等组成表示法 10 压力 温度 p T 相图 体系的相态特征与温度 压力的关系图 用于确定油藏类型 11 压力 组成 p X 相图 体系的相态特征与压力 相数或组成的关系图 6 12 三元相图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表示三个纯组分或三个拟组分的相态特征图 用于测定不同体系组分的相态特征 13 相包络线 体系中存在的单相和两相的分隔线 它是由泡点线和露点线在临界点连接而成 14 系线 两相区内两个平衡共存相的连线 其两端的坐标位置分别代表体系的两个平衡相的组成 15 极限系线 三元相图中过临界点的切线 用于判断达到混相的气 油组成条件 二 三元相图三元相图是描述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三组分或多组分体系相态特征的等边三角形 如果组分数目超过三个 三元相图就称 7 拟三元相图 如C1 C2 6 C7 三个拟组分组成体系的相态特征可用拟三元相图描述 三元相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具有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如图2 1所示 图2 1任意比例下均能混相的三组分三元相图 一个体系含有三个组分A B C 该体系始终落在等边三角形之内 体系中各组成可用质量分数 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 图中 P点代表着一个三组分体系 三元相图的三个顶点各代表一个单组分 即A B C三个顶点分别代表含有100 的A 100 的B和100 的C的纯组分 A B C三个顶点的对边分别代表着A B C组分的含量为零 即三元相图三条边代表着除其对应顶点组分之外的其他两个组分的混合物 8 例如 a b和c点分别表示不含A B C的两组分体系 即a为B 60 C 40 b为A 60 C 40 c为B 50 A 50 的两组分体系 如果一个体系含有A B C三种组分 如右图P体系含有A 40 B 40 和C 20 这个体系的点一定位于三元相图中 图2 2任意比例下均能混相的三组分三元相图 a b C 9 三元相图的主要优点就是易于表示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含量 例如 组分B与M混合后 形成一个新体系P P点一定落在连线上 即系线规则 两个体系的混合物的组成点位置一定处于两个体系组成的连线上 P点的位置由杠杆规则确定 即 或 2 1 2 2 图2 3任意比例下均能混相的三组分三元相图 因此 采用系线规则和杠杆规则可以确定任何两个体系混合的组成 10 图2 4部分互溶的三组分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用于表示三组分体系的相态关系 右图中A B C为三个拟组分 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 在一定温度 压力下 三组分达到汽液平衡 相图中有两个区 一个是两相区 另一个是单相区 二者被相包络线分隔 相包络线是由露点线和泡点线在临界点相连而组成的 如果两相区内有一点P 它可以分成平衡气相Y和平衡液相X 根据杠杆规则及PX和PY的距离比值 可以计算出气相和液相的相对含量 两相区内连接平衡气相和平衡液相的直线称为系线 如XY 临界点表示的是平衡气相与平衡液相组成完全相同的组成点 即两相界面张力为零 因此 临界点是气 液两相相态特征完全相同点 即两相共处的极限点 与临界点相切的直线为极限系线 11 图2 5拟三元相图 原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体系 即使是采用最先进的分析手段 目前也无法全面地进行原油的化学组成 组分分析 因此人们认为 原油是由无数个组分组成的 要表示原油的相态特征 就需要拟三元相图 如右图所示 在拟三元相图中 把性质相近的各组分视为一个组分 拟组分 一般 将原油中易挥发的组分视为第一个拟组分 如C1 N2 CO2 把中等挥发性组分C2 C6 中间组分 视为第二个拟组分 把不易挥发的组分 如C7 最为第三个拟组分 每一个拟组分只能表示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 12 三 最小混相压力最小混相压力 MinimumMisciblePressure 简称MMP 是指在油层温度下 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所需的最低压力 最小混相压力是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的一个重要参数 如果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 那么油藏平均地层压力必须高于注入气与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 才能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主 要是细管实验法 细管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主要由填砂盘管 高压正向驱替泵 毛管玻璃观察窗 回压调节器 湿式气体流量计 液体计量器装置和恒温空气浴等组成 图2 6细管实验装置 13 上图实验装置从毛管玻璃观察窗来观察 判断注入气体与原油在试验中的混相特征 但是 从毛管玻璃观察窗中 不能判断最低混相条件 如果注入气体与原油未达到混相 注入气体突破后 从观察窗中可看出界面清晰的两相流 如果注入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 观察到的是浅色的液体 而不是原油的颜色 如果混相过程中有沥青沉淀 那么 混相后液体的颜色要比原油的颜色浅得多 而且有暗黑色的段塞通过观察窗 细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1 抽空细管 完全饱和溶剂 测定填砂细管孔隙度 2 利用溶剂做驱替介质 测定细管的渗透率 3 用原油饱和细管 4 将注入气体充入气缸 加压到一定的注入压力 5 用增压驱替泵将气体注入到细管中 14 6 记录注入气体量与细管中原油采收率的关系数据 7 如果采收率小于95 改变注入压力 重复上述步骤 4 6 直到原油采收率高于95 8 绘制注入压力与注入1 2孔隙体积的气体时的采收率关系曲线 如图2 7 确定注入气体在油藏温度下的最低混相压力 图2 7采收率与注入压力的关系 温度和原油组成恒定 一般 最低混相压力的确定是根据注入1 2孔隙体积气体时采收率达到95 以上 而且随着注入压力升高 采收率不再增加 基本上维持在95 的水平 如图中水平段所示 15 细管实验所测得的采收率并不能代表油藏的混相驱采收率 但是获得的最小混相压力数值可以代表油藏的注入气体与原油之间的混相压力 因为油气混相的动态平衡过程与岩石性质无关 在细管实验中要尽可能排除不利的流度比 粘性指进 重力分离 岩性的非均质性等因素对最低混相压力测定结果的影响 在细管实验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1 细管长度 对细管长度的要求 保证油气系统在驱替距离 细管长度 上 能够形成动态混相 保证注入1 2倍孔隙体积的气体后 油 气体系达到完全混相 2 注入气的流速 保证注入气的粘性指进和重力分异效应不影响混相过程 3 细管和沙粒的直径 保证注入气通过横向分散作用抑制粘性指进 16 一 CO2 原油的性质1 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性CO2在原油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与在水中一样 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上升而上升 随温度的升高和原油分子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同条件下 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3 9倍 因而即使在低压下CO2也是一种很好的非混相驱注入剂 而在高压下 CO2则是一种很好的混相驱注入剂 由于CO2在油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此它可以从水溶液中转溶入原油中 在转变过程中 油水界面张力会逐渐降低 驱替方式也逐渐接近或达到混相驱 第3节CO2驱 17 随着饱合压力 原油粘度 这是气体分子进入烃类分子中间后 降低了烃类分子的内摩擦力之故 随压力 原油密度 因为在高压下CO2不仅溶于油中 同时 又将 有较轻的烃类分子进入气相 故原油密度增加 2 CO2对原油密度 粘度的影响CO2比原油的密度 粘度都低得多 因此 不利流度比和重力分离必然是排驱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在水平地层中 一般 将CO2用于背斜地层或倾斜地层中 18 CO2溶解在原油中 使得原油的粘度显著下降 这是CO2驱的一个机理 溶解了CO2的原油粘度下降程度取决于压力 温度和原油本身粘度的大小 图2 9中 o指原始原油粘度 m指溶有CO2的原油粘度 随着饱和压力的增加 溶解了CO2的原油粘度急剧下降 在相同饱和压力下 中质和重质原油的粘度降低幅度比轻质原油的降低幅度大 由于CO2能大大降低重质原油的粘度 所以CO2主要应用于重质原油降粘开采 图2 9与饱和压力的关系 19 3 CO2 原油的又一重要性质是原油的膨胀系数 膨胀系数定义为饱和压力下溶解了CO2的原油体积除以标准状态下的原油体积 膨胀系数越大时 依靠原油体积膨胀的驱油效率就越大 一定体积的CO2溶解于原油 可使原油体积 膨胀 其增长幅度取决于压力 温度和原油组分 原油体积可增加10 100 如左图所示 膨胀系数随溶解的CO2摩尔浓度增加和原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少而增加 在一定CO2浓度下 轻质原油的膨胀系数大 指原油的平均分子量 图2 10原油膨胀系数与CO2在原油中的摩尔浓度的关系曲线 20 4 CO2抽提原油的特征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CO2不仅能溶解于原油中 而且可置换出原油中某些轻质或中间组分的烃类物质 这种置换作用称为CO2对原油的抽提 这是CO2多级接触混相驱的最基本条件 CO2与原油接触时 萃取原油中的轻质组分而使CO2加富 加富的CO2再与原油接触进一步抽提原油 再接触 再抽提 不断地使CO2被加富 当CO2抽提到足够的烷烃时 含油富气的CO2相能与原油混溶 压力 温度对抽提有影响 原始气油体积比 即CO2体积 原油体积 对抽提也有影响 如下图2 11所示 21 该图是某原油在不同气油比以及四种压力下进行的相平衡试验 在一定压力下 凝析油量随气油比增加而增加 且存在一最佳气油比 在该比值下抽提效率最高 也可以看出 对于一定的CO2 原油体积系数 CO2对原油的抽提效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且存在一个发生抽提的最低压力 当压力低 图2 11CO2体积 原油体积与凝析油关系 于此值时 无论气油比多大都不发生 抽提 随着原油中轻烃和中间烃组分含量增加 原始气油比上升 CO2抽提原油中轻烃组分量增多 22 二 CO2混相驱油机理在CO2驱中 CO2的溶解气驱作用 混相驱替 膨胀原油作用 降低原油粘度 碳酸水提高岩石渗透率等作用都会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1 溶解气驱由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较大 是在水中的3 9倍 在注入过程中 一部分CO2溶于原油 随着注入压力上升 溶解的CO2量越来越多 当油藏停止注入CO2时 随着生产的进行 油藏压力降低 油藏原油中的CO2就会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为溶解气驱提供能量 形成类似于天然类型的溶解气驱 即使停注 油藏中的CO2气体仍然可以驱替油藏中的原油 而且 一部分CO2像残余气一样圈闭在油藏中 进一步增加采出油量 23 2 原油的膨胀CO2溶解于原油后 与油藏原始状态的原油相比 其体积系数大大增加 溶解了CO2的原油体积可以增加10 100 原油体积膨胀倍数取决于压力 温度及原油的组分 溶有CO2的原油膨胀系数随着原油平均分子量的减小 轻质组分增多 而增加 随着CO2在原油中的摩尔分数增加而增大 如图2 10 此外 温度和压力也影响膨胀系数 高压下溶有CO2的原油膨胀系数较大 3 粘度减小CO2可使原油粘度显著降低 CO2溶于原油后 可使原油粘度下降到原粘度的1 10 1 100 一般来说 原油粘度越高 CO2可使原油粘度下降的幅度越大 如图2 9 即CO2溶解在重质原油中引起的粘度下降幅度比CO2溶解在轻 24 质原油中引起的粘度下降幅度大得多 因此 认为CO2可以用来开采重质原油 由于溶解CO2原油粘度下降 流度比得到改善 油相渗透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4 岩石渗透率增加CO2在水中存在一定的溶解度 尤其是在高温高压下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5 油藏水中溶有CO2 水的粘度 密度 体积系数等参数变化不大 但溶有CO2的水形成碳酸水后具有酸性 可以溶解油藏中的钙质胶结物或白云岩 提高岩石渗透率 现场应用经验表明 注CO2后注入井附近的渗透率可大幅度提高 注入量增加 注入压力下降 碳酸水效应对于注水是有利的 尤其是低渗透油藏 25 5 CO2混相效应CO2多级接触混相驱是指CO2通过油层时 与孔隙中的原油依次接触 而每次接触都使气相的组成发生改变 最终达到临界点组成而混相驱油 因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和抽提烃类物质的能力强于其它气体溶剂 故CO2是发展多级接触混相驱的良好气体 CO2与原油的混相取决于原油的组成 油藏压力和温度 在油藏压力中等以上和油藏温度较高的油藏 注入的CO2与原油通过多次接触 不断抽提原油中的中间组分C2 C6 加富注入气 从而达到动态混相 即蒸发气驱混相 而在高压低温油藏 CO2冷凝为富含CO2的液相 与原油一次接触就能达到混相 但是 在绝大多数油藏条件下 CO2与原油的混相过程为蒸发气驱混相 26 1 体系A与体系C是完全混相的 称A混相排驱C 2 体系P与体系E以任何比例混合 新生成的体系必然落在PE上 也是两相平衡共存体系 存在界面和界面张力 称P和E两体系是非混相的 3 体系A和体系E混合 新生成的体系可能呈单相 也可能呈两相 称A和E两体系部分混相 图2 12上图为 型相图 A C在单相区 P E在两相驱 CO2多级接触混相驱机理 27 图2 13CO2多级混相驱机理 L1 富含烃类的液相 L2 富含CO2的液相 不考虑原油体积膨胀 用一系列压力缸代表排驱道路上的孔隙 当第一批注入气体B在第一个压力缸内与原油A接触时为第一级接触 混合后生成的新体系组成为M1 设M1存在两相 其平衡气液相的组分分别为G1与L1 G1含有C2 6 但却比注入气B少了一些CO2 这些CO2溶入了原油A 它使原油的组成变为L1 L1含的C2 6较原油A少 是因部分C2 6已抽提进入气相G1中 气液相组成的变化正是CO2在原油中溶解和抽提烃类组分的结果 由图看出 在一定的油藏压力和温度条件下 注入CO2与原油的多次接触混相 蒸发气驱混相 基本原理如图2 13所示 28 G1 L1两平衡相的组成较B与A两组成更接近 在孔隙介质中 气相G1因其粘度低 受第二批注入气B的排驱 G1超越L1进入第二孔隙 G1与第二个孔隙中的原油A接触 是为第二级接触 气相已由注入气B变为G1 设G1与A的混合物为M2 假设M2仍存在气液两相 其气相组成为G2 液相组成为L2 经过二级抽提 G2比G1含有更多的C2 6 同时 G2比G1的CO2浓度低 是二级接触后CO2再次溶解于原油之结果 原油A也变为L2 G2 L2两组成更驱接近 同样 G2受到排驱进入第三孔隙 是为第三级接触 如是发展下去 沿流动方向孔隙中的体系组成将依次发生变化 其气相组成沿露点线向临界点趋近 液相组成沿泡点线向临界点趋近 最终 在某油层位置上气相与液相组成完全相同 达到临界点组成k 临界点流体被其后面的气体排驱 与前方原油接触 新体系落在k A线上 k A线完全处于临界点切线混相区一侧 故k混相排驱A 注气过程在一段时间内是连续 29 进行的 当第一个孔隙中生成气相G1与液相L1时 同时注入气体B进入第一孔隙 B与G1接触 是气体组成落在B G1线上 最终将第一孔隙内的气体组成变为B 同样 第二 第三孔隙内的气相组成依次逐渐变为B 沿排驱道路上 形成一气相组成由B至k的过渡带 同时 具有临界点组成的区域也随排驱进行在扩大 最终形成一组成为k的混相区 称之为混相带 混相带混相排驱与它接触的油 油在前进中也混相排驱与它接触的油 使含油饱和度增加形成一油带 油带中油相饱和度和分流率的大小 取决于油水流度比和混相带流体与水的界面张力 若原油组成不在临界点切线混相区一侧 而是在另一侧 那么 总有一条系线的延长线通过原油的组成点 这时 气相与原油之间不可能继续发生溶解和抽提 也即 平衡相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这种排驱未达完全混相 称为部分混相驱 由此得出 原油组成落在临界点切线上或混相区一侧 是CO2实现混相驱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30 压力和原油组成对混相驱的影响CO2 烃类物质的拟三元相图密切地依赖于压力和温度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对于一个具体的油层 温度基本上认为是一定的 而压力却有比较大的变化 因此 研究压力对混相驱油的影响是有实际意义的 当对油田进行CO2混相驱油的筛选时 原油组成是关键参数因为它决定着混相驱的可能性 对于一定的CO2 烃类体系 在一定温度时 拟三元相图的两相区随压力的增加而缩小 对于一定组成的原油来说 小的相包络线更有利于形成混相驱 如图2 14所示 31 图2 14中两条相包络线分别代表压力为p1和p2时的情况 且p1 p2 若原油组成为B 当油层压力为p1时 可实现混相驱 而当油层压力p2时 不能实现混相驱 但是 若原油组成为A 油层压力为p2时 也能实现混相驱 这是原油A较原油B含有更多的C2 6组成之故 由此得出 含较多轻质和中间组分的原油有可能在较低的地层压力下实现混相驱 图2 14压力和原油组成对混相性的影响 32 对于一个实际的油藏 其原油组成和地层温度是一定的 可以通过PVT试验 绘出该原油与CO2的拟三元相图 使在某压力下相包络线的临界点切线恰好通过原油的组成点 于是CO2在该压力下与原油多级接触后 最终可以达到临界点组成 形成混相驱 将此压力定义为该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 用MMP MinimumMisciblePressure 表示 MMP是油田进行CO2混相驱最重要的筛选参数 当油田确定注CO2混相驱时 最重要的是确定MMP 若MMP是油层条件 井下和地面设备条件能满足的压力时 CO2混相驱在技术上是能实现的 MMP 是指在油层温度下 CO2与原油能达到多级接触混相的最低限度压力 33 混相带混相带是指体系组成为临界点附近的油层区域 图图2 15所示 CO2 混相带在以下情况可能退化 1 从注入井到生产井 油层压力逐渐下降 当压力低于MMP时 2 混相带从注入井到生产井推进时 通过断面扩大 混相带变薄 3 混相带被CO2或过渡带的组分稀释 CO2或过渡带的气体从高渗夹层或旁通孔道穿入混相带时出现这种情况 4 当有不渗透的透镜体存在时 混相带绕流而变薄以致消失 图2 15油层中的各带 34 为了保证油层实现混相驱就必须保持混相带的稳定 这要求 1 油层平均压力大于MMP 可保持在一定的排驱路径上是混相驱 2 混相带应具有一定体积 防止混相带变薄消失或退化 因此 必需注入足够量的CO2 只要CO2存在且油层压力大于MMP 消失了的混相带或退化了的混相带都可以重建 三 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小混相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 温度及注入气体的组成 1 原油的组成和性质1 原油的API重度 35 API重度是衡量原油中轻质烃类数量和相对密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API重度与相对密度成反比 API重度越大 说明原油中轻烃含量越高 相对密度越小 随着原油的API重度的增加 原油中可挥发的轻烃含量增加 CO2对原油的抽提能力增强 混相能力增加 最低混相压力减少 2 C5 C30的含量CO2与原油的混相是由于CO2能抽提地层原油中的烷烃 原油中可抽提的烷烃 C5 C30 浓度越大 其最小混相压力越低 原油轻烃 C5 C30 中 低碳烃含量越高 则最小混相压力减小 高碳烃中的芳香烃有助于降低最小混相压力 C1组分的含量不仅要影响最小混相压力 而且如果大量的甲烷存在 易于产生粘性指进 36 3 相对分子质量原油中C5 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是影响最小混相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图2 16所示 在一定温度下 随着C5 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 达到混相所需要的最小混相压力增加 图2 16CO2混相压力与原油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4 重质组分性质原油中重质组分的性质显著地影响CO2 原油体系的最小混相压力 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越高 最小混相压力越大 相同含量下 高沸点的沥青质比低沸点的沥青质的混相压力高 37 2 温度温度对最小混相压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 最小混相压力升高 如图2 16所示 由于在温度升高 压力不变 时 CO2密度下降 引起CO2的萃取能力 轻烃萃取量 降低 因而要达到混相所需的压力增加 如图2 16所示 不管原油中C5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只要温度增加 CO2 原油的混相压力就上升 例如温度从140 上升到240 混相压力就会从2000psia增加到3200psia 因此高温油藏对CO2混相驱是不利的 3 注入气体组成随着CO2气体中CH4 N2含量的增加 最小混相压力增加 如果CO2气体中含有C2 C6烃类 其与原油的混相能力增强 最小混相压力降低 38 CO2驱油筛选标准如表2 1所示 注 腐蚀问题 2CO2 H2O Fe Fe HCO3 2 2H 3 的碳酸水对钢铁的腐蚀速度比普通水大15倍 CO2中有可能混进水或H2S等气体 四 CO2驱的筛选标准 39 五 CO2驱工艺技术CO2驱的过程示意图如图2 17 先注入一个相当纯的CO2 段塞与原油接触 通过油气多次接触 原油中的中间组分进入CO2中 当CO2所含中间组分足够多的时候 CO2就与原油达到混相 形成一个混相带 这样油 气界面张力为零 通常一个纯CO2段塞的尺寸为21 孔隙体积 图2 17二氧化碳混相驱示意图 40 由于CO2与原油的密度和粘度差异较大 粘性指进和重力分离效应会使CO2在生产井过早突破 降低了混相程度及CO2的波及效率 因此 在注入CO2段塞后 一般采用注入一个段塞的水 如上图2 17所示 这种方法称为水 气交替注入技术 Water Alternating Gas 该方法改善了CO2驱的波及效率 此外 还可以采用CO2泡沫等方法改善CO2的流度控制能力 CO2驱生产井的响应是存在一个明显的富集油带 这是CO2 原油混相驱效果的一个显著标志 当CO2突破后 地面分离器和净化器是产出的CO2可以重新利用 注入地层 1 二氧化碳来源CO2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中得到 41 1 天然的二氧化碳矿藏 2 天然气处理厂 3 氨厂 4 电厂烟道气 5 其它气源 如混相驱过程中产出的CO2可以回注 炼油厂的制氢厂副产品 酸气分离厂 水泥厂和石灰厂的烟道气等都能提供浓度较低的CO2 2 二氧化碳注入工艺技术CO2驱的注入工艺技术流程包括二氧化碳源 二氧化碳凝缩装置 输送装置 储藏系统 变压注入装置 二氧化碳分配站 注入井 分离装置等系统 流程图如下图2 18所示 42 加压装置 CO2分配站 分离提纯装置 高压注入装置 凝缩装置 输送装置 生产井 注入井 CO2分配站 二氧化碳气源 二氧化碳分离 提纯 压缩或冷凝 储藏系统 设备检修 WAG 水气交替注入 使用 补充二氧化碳输送过程中消耗的能量 提高压力 使二氧化碳在油藏达到混相 实施二氧化碳的配注 气体的分离 提纯 根据各个井段所需实施二氧化碳的配注 图2 18二氧化碳注入流程图 43 3 CO2注入方式 不同油层注入CO2方式不同 不同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 1 连续注CO2气体 对倾角小的的砂岩地层不经济 可用水或N2顶替 据美国报导 采1m3油需1000m3CO2 2 注碳酸水 CO2缓慢扩散 前沿有水汇集带 与原油的作用变差 其采收率比注CO2段塞低25 35 3 水驱CO2段塞 水与CO2不混相 4 交替注CO2和水 WAG法 WaterAlternatingWithGas 对倾角小的灰岩地层 交替注入小体积 5 PV或更低 的CO2和水 WAG法是最经济可行的CO2驱工艺 不适合低渗砂层 44 5 同时注CO2气体和水 油层上部注水 下部注CO2气体 需双注系统 存在严重的操作问题 6 CO2重力稳定驱 对倾角大的油层 可降低CO2在倾斜油层中的重力超覆现象 提高CO2波及系数 4 二氧化碳吞吐CO2单井吞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产措施 尤其是重质油藏和低渗透油藏 CO2单井吞吐机理是通过CO2的溶解特性 降低原油粘度 膨胀原油体积以及碳酸水溶解钙质而获得增产的 该方法具有投资少 见效快 增产单位体积原油所用CO2量少等特点 适合于CO2气源不丰富的井场 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 同时它也是一种稠油冷采的工艺技术 CO2单井吞吐方法与蒸汽吞吐相似 用卡车 恒温罐 将CO2拉至井场 用泵将液态的CO2挤入油井附近地层 并关井 45 一段时间 几周 后 使CO2充分地渗入地层并溶解于原油 开井生产后可获得较高的采油量 如果油井生产量降到原来水平 即可进行下一轮吞吐 CO2单井吞吐的周期也与蒸汽吞吐相似 一般吞吐次数可达5 6次 随着吞吐次数增加 每个周期增产油量下降 CO2吞吐的用气量一般为每英尺油层 0 1 0 4 106ft3 ft3 立方英尺 如果用增油量来表示 增产1bbl原油需注入 1 3 106ft3CO2 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因素有 1 周期次数 CO2的有效性随着周期吞吐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2 生产期间的回压 在生产期间 回压越高 CO2吞吐的效果越好 这是由于髙回压下原油中的CO2的溶解度较高 存在较高的原油潜在产量 46 3 注入压力 高的注入压力迫使更多的CO2进入地层中 原油粘度降低的幅度会增大 因而 处理压力越高 CO2吞吐的效果越好 4 原油的粘度 CO2吞吐提高原油产量主要是降低原油的粘度 高粘原油的吞吐效果越好 但过高的原油粘度的CO2吞吐的效果较差 因此 大规模的应用通常要求原油的粘度低于2000mPa s 5 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任何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含油饱和度越高的油层 CO2吞吐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肯定越好 6 渗透率 对于粘度较高的原油 高的渗透率起到增强CO2吞吐增产的作用 而对于低粘度原油 其意义不大明显 47 5 二氧化碳驱流度控制技术尽管二氧化碳驱具有混相压力低 驱替效率高的优点 但它的一个严重缺点是与原油相比 粘度和密度太小 二氧化碳 原油之间密度 粘度差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 导致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粘性指进现象和超覆现象 使得二氧化碳在生产井提前突破 气窜 降低二氧化碳的波及系数 因此 如何控制二氧化碳驱的流度是二氧化碳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问题 目前 提高二氧化碳波及效率的方法有 水气交替注入法 WAG 二氧化碳泡沫法以及弱凝胶处理等方法 1 水气交替注入法水气交替注入技术是利用注入的水段塞作为 堵塞剂 阻碍二氧化碳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 达到控制流度的目的 在实 48 际应用中 通常将二氧化碳和水分成若干个小段塞 交替注入到油层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平面波及效率 如图2 19所示 而且有助于控制二氧化碳的超覆现象 提高垂向波及效率 a 低流度比下混相段塞的分布 b 高流度比下混相段塞的分布 图2 19不同流度比下混相段塞的分布 49 水气交替注入法的不足 注入大量的水会使油藏原油不易和二氧化碳接触而达到混相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量 减小二氧化碳驱在经济上的吸引力 降低低渗透率油藏的注入能力 2 二氧化碳泡沫法改善二氧化碳驱流度比最为直接的方法是增加驱替相本身的粘度 室内和矿场实验结果表明 二氧化碳泡沫可以明显改善注入井的吸气剖面 与水气交替注入联合使用时 可使二氧化碳的流度降低5 以上 二氧化碳泡沫可抑制二氧化碳驱前缘的不稳定性 缓解粘性指进和重力超覆 形成二氧化碳泡沫要求 表面活性剂在油藏温度下必须稳定 不能产生降解 该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的吸附损失量要小 考虑该表面活性剂与地层水中二价离子的配伍 50 性 最为重要的是必须保证表面活性剂在油藏孔隙介质的流动过程中 能使泡沫液膜稳定 否则不能达到流度控制的目的 现场注入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同时注入二氧化碳和表面活性剂 即将表面活性剂溶液和二氧化碳通过双油管管柱注入 双油管必须下到油层深部并进行防腐处理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二氧化碳在井底混合形成二氧化碳泡沫 另一种方法是将二氧化碳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交替注入 在这种方式下要防止井底出现二氧化碳 水溶液的重力分离现象 使油层底部形成高含水的泡沫 二氧化碳泡沫法既具有二氧化碳驱的高驱油效率 又具有高波及效率的双重优点 这种流度控制技术可以明显限制二氧化碳粘性指进和过早突破 51 3 聚合物弱凝胶方法弱凝胶的可流动特性使二氧化碳驱流度控制或流动转向变为可能 Hild等人利用弱凝胶技术 改善了注气井的吸气剖面 提高了纵向和平面波及效率 弱凝胶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变革性的提高波及效率的技术 弱凝胶是一种由低浓度聚合物 100 1200mg L 和交联剂 20 100mg L 形成的以分子内交联为主 以分子间交联为辅的弱凝胶体系 弱凝胶技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化学剂用量 由于弱凝胶体系成胶时间长和成胶强度小 可以进入油藏深部 因此 弱凝胶可以用于油藏的深度调剖 弱凝胶体系的特点是 聚合物用量小 具有凝胶属性 有很好的耐温性和抗二价离子能力 成胶时间长 流动性好 可长时间保持流动和注入能力 52 第4节烃类气体驱 一 烃类气体性质1 组成烃类气体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包括C1 C4 甲烷 丁烷 烃类气体的组成表示法有三种 摩尔组成 体积组成和质量组成 1 摩尔组成 它是指烃类气体中某一组分 i 占总体积的摩尔分数 即 2 3 式中Xi 组分的摩尔数 烃类气体的总摩尔数 53 2 体积组成 它是指烃类气体中某一组分的体积占总体积的分数 即 2 4 式中Vi 烃类气体组分的体积 烃类气体的总体积 3 质量组成 它是指烃类气体中某一组分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分数 即 2 5 式中Wi 烃类气体组分的质量 烃类气体的总质量 54 2 相对分子质量烃类是由多组分组成的混合物 因此 烃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 平均 概念 烃类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定义为760mmHg和0 条件下 体积为22 4L烃类气体所具有的质量 它在数值上等于标准状况下 1摩尔烃类体积的质量 烃类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 2 6 式中M 烃类气体相对分子质量 Yi 烃类气体各组分的摩尔组成 Mi 烃类气体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55 3 拟临界参数烃类气体的拟临界参数有拟临界温度和拟临界压力 它们的定义为 2 8 2 7 式中ppc Tpc 分别为烃类气体的拟临界压力和拟临界温度 pci Tci 分别为烃类气体中i组分的拟临界压力和拟临界温度 Yi 烃类气体中i组分的摩尔分数 4 烃类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性烃类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性取决于原油的组成 烃类气体 56 的组成 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烃类气体与原油的组成越接近 其在原油中的溶解性越好 轻质原油 富含中间组分C2 C6的原油 中溶解的烃类气体多于重质原油 富气 中间组分C2 C6含量较高 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高于干气 中间组分C2 C6含量很少 压力越高 烃类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越大 当压力达到原油饱和压力时 烃类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达到极限 如果进一步增加烃类气体 原油中气体达到完全饱和 不能再进一步地溶解烃类气体 随温度的升高 烃类气体溶解性稍有降低 高压时 这种降低幅度更大 这是因为温度的增加 使烃类气体的饱和蒸汽压亦随之增加 5 烃类气体的粘度烃类气体的粘度取决于气体的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烃类气体中甲烷含量越高 烃类气体相对 57 分子质量越小 粘度越小 压力越低 粘度越大 高压和低压下 温度对烃类气体粘度的影响规律不同 图2 20为烃类气体的粘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比值同对比温度的关系 图中 Xi为i组分的摩尔分数 Mwi为i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Tr为拟对比温度 Tr T Tpc pr为拟对比压力 pr p Tpc 为重均相对分子质量 为烃类气体粘度 10 3mPa s 在一定油藏压力和温度下 已知烃类气体组成 就可通过图2 20查出烃类气体的粘度值 图2 20烃类气体粘度计算图版 58 二 一次接触混相驱1 一次接触混相驱机理注入的驱替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立即混相 称为一次接触混相 FirstContactMiscible 简称FCM 最常用的一次接触混相驱的混相剂一般是中等分子量的烷烃 C2 C6 如丙烷 丁烷或液化石油气 右图2 21是一次接触混相图 图中 图2 21溶剂段塞一次接触混相图 原油的组成点位于O点 注入的溶剂为C2 C6 组成位于中间组分的顶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 注入的溶剂和原油一次接触后的组成点位于单相区 即达到混相 任意比例的一次接触混相剂和油的混合物都位于单相区 如果注入气体中中间组分含量较少 组成点位于A点上方 不可能达到一次接触混相 59 2 一次接触混相的注入方法尽管注入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 C2 C6 能很好地与原油混相 但是连续注入的费用太高 不经济 因此 一次接触混相驱替过程一般都包括两个段塞 先注入富含中等分子量的烷烃的小段混相段塞 溶剂段塞 与原油混相 再注入廉价的大段驱替段塞 一般为甲烷 理想的一次接触混相驱替应该是驱替段塞混相驱替溶剂段塞 溶剂段塞混相驱替原油 因此 FCM过程中 要考虑的相态包括溶剂段塞与原油之间以及驱替段塞与溶剂段塞之间 即溶剂段塞的前面和尾部 的相态 溶剂段塞与驱替段塞之间的混相通常决定着初级接触的混相压力 图2 22给出了甲烷与一些纯组分段塞物质的临界凝析压力 60 图2 22甲烷和可能的段塞物质的临界凝析压力 在临界凝析压力以上 甲烷与这些物质直接混相 尽管溶剂段塞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并不是最主要的 但仍需注意的是 当油藏温度低于溶剂段塞物质的临界温度时 压力至少应达到使溶剂段塞液化而使溶剂段塞 原油混相 当油藏温度高于溶剂段塞物质的临界温度时 溶剂无法被液化 压力应高于溶剂段塞 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的临界凝析压力 61 对于一次接触混相 还应该注意 1 中间相对分子质量的烃溶剂会从沥青质原油中沉淀出沥青而影响驱替效果 2 在驱替过程中 由于驱替段塞分子的快速扩散而使原油 溶剂段塞 驱替段塞产生混合 在理想的情况下 如果三者之间没有混合和扩散发生 那么需要的溶剂段塞的量就会无限小 但实际上 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油藏的倾角很大 或者为潜山构造 那么利用原油 LPG和甲烷的重力差实施混相驱 可以取得很好的驱油效果 注入过程是先注入一个溶剂段塞 溶剂从油层顶部开始与原油接触并达到混相 然后再注入一个干气段塞推动混相带向油层顶部推进 进入处于油藏底部的生产井 62 3 一次接触混相驱的特点一次接触混相驱主要的优点是 驱替效率高和混相压力低 由于注入气体与原油很容易达到混相 基本上可以排除油藏中与之相接触的全部残余油 由于混相压力很低 对那些不能用多次接触法开采的油藏 可用一次接触混相驱方法提高采收率 缺点是 溶剂需要量大 成本高 此外 波及效率通常较低 除非在有一定倾角的油藏或潜山构造的油藏 如果油藏倾角不够 溶剂段塞在油层移动过程中 会存在严重的流度控制问题 如果注入流体的流度问题十分突出 可能会丧失与原油的混相性 粘性指进会导致溶剂驱较低的波及系数 63 三 凝析气驱混相驱凝析气驱混相驱 是指注入富含C2 C6组分的气体 富气 与原油通过多级接触而达到动态混相 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如果地层原油为重质原油 中间组分 C2 C6 含量少 地层压力较低或油藏较浅 那么可以采用凝析气驱 相反 如果原油为轻质原油 富含C2 C6 那么就可以用干气驱 而不必用成本较高的富气驱 1 凝析气驱混相机理注入气中必须含有较多的成分的C2 C6组分 即注入气的组成点位于极限系线的右侧 原油组成点与注入气组成点分别位于极限系线的两侧 可以达到凝析气驱混相 凝析气驱过程中注入气体是富含C2 C6的烃类气体 而不是干气 凝析气驱的混相过程可用拟三元相图 图2 23 表示如下 64 右图为凝析气驱的混相相图 注入气体组成处于B点 原油组成处于O点 由于O点位于极限系线的左侧 如果注入气为干气 那么注入气与原油无法达到混相 对于理想的凝析气驱混相过程如下 1 注入气体B与原油O混 图2 23凝析气驱混相相图 合 形成一个新体系M1 由系线 规则可知新体系M1的平衡液相为L1 平衡气相为G1 2 注入过程中平衡气相G1在平衡液相为L1的前缘向前移动 而液相L1就会留在后面与注入气体B进一步接触 形成一个新体系M2 M2点应在BL1混合线上 3 根据系线规则 混合物M2又可以分为平衡气相G2和 65 平衡液相L2 4 随着注入气相与越来越富化的液相 其中C2 C6越来越多 的接触次数增加 液相的组成点沿L2 L3 Ln变化 使油相中的C2 C6含量越来越高 5 当油相的组成点达到P点时 注入气体即可与原油达到混相 即注入气A在P点形成体系完全位于单相区 2 凝析气驱混相条件条件1 注入气中富含C2 C6组分 即注入气的组成点应落在极限系线的右侧 条件2 原油的中间组分C2 C6含量较少 其组成点应位于极限系线的左侧 以下将从三种情况讨论混相条件 66 1 注入气体中间组分C2 C6含量太少 原油中重质组分较多 从图2 23看出 如果不满足条件1 注入气中主要为可挥发组分C1 而中间组分含量太少 注入气的组成点就会落在极限系线的左侧 那么即使原油组成满足条件2 也不可能达到多次接触后混相 因为注入气与原油接触后 原油不可能富化到混相点 例如 注入气组成点位于C点 注入气与原油接触后 形成一个新体系M1 其中平衡液相为L1 平衡气相为G1 注入气与平衡液相接触后不能使原油富化到临界点 而只能富化到L1 也就是说 注入富化原油的过程停止 无法达到临界点P 也就不可能达到混相 这种情况为烃类气体非混相驱 2 注入气中间组分C2 C6含量太少 但原油富含C2 C6组分 67 如果注入气不是含C2 C6的富气 而是含有绝大多数易挥发的组分C1 而且原油中富含C2 C6组分 那么 在低压下不能达到多次接触混相 因为在低压下 拟三元相图中两相区范围较大 如果达到混相必须提高压力 缩小两相驱范围 使相图中的极限系线移至注入气组成点的左侧 所以只有在高压下通过注入气多级接触原油才可以达到混相 这种情况为汽化气驱混相 3 注入气富含C2 C6中间组分 组成点位于拟三元相图A点的右侧 或靠近顶点C2 C6 无论原油组分点位于何处 都能达到混相 这种情况为一次接触混相 以上分析可知 在凝析气驱中 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参数达到混相 一是压力 二是气体组成 68 3 凝析气驱混相压力凝析气驱的混相压力取决于原油组成 注入气中间组分 C2 C6 含量以及油藏温度等参数 Benham图版描述了不同原油和不同注入气下 凝析气驱混相压力与中间烃浓度之间的关系 如图2 24 图中原油的组成是用戊烷及更重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表示 中间组分的组成用C2 C4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表示 Benham图版的应用条件 1 戊烷及更重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80 240 2 C2 C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35 58 3 油藏温度范围为70 260 4 油藏压力范围为1500 3000psi 69 图2 24凝析气驱混相压力相关关系图版 a T 100 b T 150 c T 200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中间烃类浓度越小 混相压力越高 原油中C5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高 混相压力越高 如果C5 相对分子质量高 C2 C4相对分子质量低 油藏温度又高 那么要达到凝析气驱混相就需要增加压力或提高注入气中富含C2 C4组分的浓度 70 4 凝析气驱特点凝析气驱优点 1 混相条件较灵活 调整注入气组成很容易通过添加丙烷 LPG等中间组分而实施 从而降低达到混相所需的压力 因此凝析气驱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2 驱替成本较低 与 丙烷 段塞一次接触混相驱相比 富气中C2 C6的组分要少得多 它的成本相对较低 凝析气驱还可以采用油气分离器的气体 把油气分离器的气体回注油层 不必花巨资铺设长距离的管线 3 混相压力较低 与汽化气驱相比 凝析气驱可在较低压力下达到混相 在一定的油藏压力下 不能与干气达到混相驱的原油可以与富气经过多次接触而达到混相 因此 凝析气驱可应用于较浅的油藏 71 凝析气驱的缺点 1 流度比不利 由于注入气体与原油粘度差和密度差太大 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的影响 尽管凝析气驱的扫油效率很高 但波及效率较低 流度比不利导致注入气体粘性指进 而重力分异效应使注入气垂向波及效率降低 注入气体在油层顶部突入生产井 此外 油藏非均质性也会使注入气体提前突破 2 影响混相的因素较多 油藏的非均质 气体的重力分异 以及粘性指进都有可能破坏混相前缘的富气段塞 甚至完全丧失混相能力 5 凝析气驱筛选标准凝析气驱筛选条件如下 1 原油粘度小于1cP 有利于水平驱替 原油粘度的上 72 限尚未很好确定 但可以接近5cP 重力稳定驱替的粘度上限 取决于油藏的渗透率 由于粘度的限制 重度在30 API以上的原油最适合于凝析气混相驱 2 所要求的混相压力一般在1500 3000psi范围内 根据油藏裂压力的不同 最小的油藏深度应在2000 3000ft 英尺 以上 3 如果垂向渗透率高 足以实施重力稳定的混相驱替 那么具有巨大构造隆起的油藏应优先使用这种混相驱 4 裂缝发育 油藏有气顶 强烈水驱和高渗透率差异增加了工程的风险 5 混相驱的原油饱和度应当较高 可接受的饱和度取决于注入流体的费用 油价 油藏特性及流体特性 但25 孔隙体积的含油饱和度湿一个接近最低的值 73 四 蒸发气驱混相驱蒸发气驱又称汽化气驱或高压干气驱 它是将甲烷等贫气注入地层 与地层原油多次接触 达到动态混相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在汽化气驱多次接触混相的过程中 由于原油中的中间组分 C2 C6 不断地从原油中逃逸 或蒸发 气化 出来 进入气相 加富注入气 因而又称蒸发气驱 汽化气驱注入气为贫气 中间组分C2 C6含量很少 因此又称贫气驱或干气驱 1 蒸发气驱机理汽化气驱机理可用拟三元相图2 25表示 假设地层原油的组成点为C 注入为干气 其中含有大量的C1和非常少量的C2 C6 其组成点位于A点 注入气体与原油的混相过程描述如下 74 a b c 图2 25蒸发气驱混相拟三元相图 1 在注入气驱替前缘 气体A与原油C接触后 形成一个新体系的混合物a 2 混合物a位于两相区 存在一个平衡气相V1和一个平衡液相L1 3 气相V1在液相L1的前面向前移动 气相V1又一次与其前面的 新鲜 原油接触 形成一个 混合物 其组成点b位于V1C 上 4 混合物b又可以分为一个平衡气相V2和一个平衡液相L2 5 气相又与原油接触 这样气相组成沿V1 V2 Vn加富 直到临界点 加富的气体与原油达到混相 75 2 蒸发气驱的混相条件蒸发气驱混相取决于与原油组成 压力及温度 如果油藏压力很高 原油为轻质烃类 即原油中富含C2 C6的组分 就有可能达到蒸发混相 从拟三元相图可知 只要油藏原油组成位于极限系线的右侧 使用的天然气组成点位于极限系线的左侧 依靠蒸发气驱机理就可能达到混相 此外 如果油藏目前压力较低 拟三元向图中两相区范围较大 原油组成暂时位于极限系线的左侧 通过注水或注气 油藏压力能够恢复到最低混相压力 那么 注入气体也能在油藏中与原油道道动态混相 因此 要达到蒸发气驱混相应具备如下条件 1 原油组成必须富含C2 C6中间组分 组成点落在极限系线右侧 2 油藏压力较高 增加压力可以增加蒸发作用 使原油中的C2 C6烃类气化进入气相 从而减小两相区 并改变极 76 限系线的斜率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压力增加 原油组成再次落在极限系线的右侧 3 注入气体组成 注入气体组成对蒸发气驱混相过程并不是一个关键性参数 不同的经验报导指出 混相带是从注入井把注入气体送入地层传送过12m之后建立起来的 此刻一个混相流体环即环绕着注入井 进一步注气 便推挤混相前沿通过油层以排驱它在前面的油和可流动的水 图2 26表示了油层内的这种过程 图2 26蒸发气驱驱替示意图 77 注入气体由注入井向外移动 在混相前沿形成之前只可能移动一定的距离 距离的大小随压力 油的组分和油的饱和度而变化 当混相前沿形成时 留在混相带后面的是缺乏C2 C6组分的重质馏分 注入气体继续使油蒸发 直到只剩下沥青残余物为止 当混相环膨胀时 该环就不断地破裂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 就重复多次接触过程直到混相性得到恢复为止 混相所需的压力通常是20 68MPa 或大于此值 操作或施工的实际上限大约是41 37MPa 设备以及压缩机运转的压力 都远在该压力 20 68MPa 之上 3 蒸发气驱的特征蒸发气驱的优点 1 贫 干 气多次接触混相驱法的躯体效率高 尽管这 78 种方法不能吧注入气波及范围内的残余油全部采出 但是高压干气混相驱可大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2 高压干气混相驱的注入气成本要比富气混相驱的气体 丙烷或富气 低 3 蒸发气驱混相带的再生能力强 4 产出的干气可以回注 5 同丙烷或富气法相比 具有较好的流度比 由于用于贫气混相驱的原油粘度一般较低 注入气体与原油的流度比值较为有利 蒸发气驱的缺点 1 注入压力高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原油的特性必须是富含C2 C6组分 而在实际应用中 这种油藏的数量很少 79 2 注入压力高导致高的压缩费用 3 虽然波及效率一般比丙烷或富气法要好 但与注水法相比则仍然是低的 4 重力分异可能在高渗透的油藏内仍然存在 80 第5节氮气驱 一 氮气 原油的性质1 氮气的密度和粘度氮气的密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相同压力 温度条件下 氮气的密度要比二氧化碳的密度小 比甲烷的密度高 但比其他的烃类气体的密度低 在一般情况下 氮气的密度要低于油藏气顶气的密度 这一特性有利于注氮气重力驱替和开发凝析气田 标准状况下 氮气的运动粘度为168 10 6Pa 氮气粘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如图2 27所示 在相同条件下 氮气的粘度比二氧化碳和天然气的粘度都低 在压力接近42MPa时 氮气的粘度与甲烷的粘度相近 这一特性有利于重力驱的气顶油藏注氮气开采 81 图2 27氮气的粘度 2 氮气的溶解性氮气在水中和原油中的溶解性都很微弱 该特性对于注氮气保持油藏压力开采原油来说十分重要 温度对氮气的溶解性影响非常小 压力升高 氮气的溶解度增加 含盐量的增加会降低氮气的溶解性 在原油中 氮气在高重度原油中的溶解性强于低重度原油 但都非常微弱 82 3 氮气的压缩性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