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基坑围护方案—投标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83125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某基坑围护方案—投标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某基坑围护方案—投标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某基坑围护方案—投标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本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5目录第一部分 基坑围护设计说明一、 设计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土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分析1、 土质条件分析2、 水文地质条件3、周围环境条件分析四、 基坑围护方案比较与确定1、本工程的特点2、基坑围护方案的比较及确定五、支撑系统设计六、基坑工程施工七、基坑降水措施八、现场监测内容及要求九、应急抢险措施十、工程造价估算第二部分 围护结构分析计算说明一、计算内容二、设计参数三、计算结果四、承压水计算第三部分 基坑围护设计图纸基坑围护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周边地块杭政储出(2013)40号地块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2、本工程总平面图;3、本工程桩位图及地下室结构平面图;4、本工程建筑、结构图;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0、建筑基坑支护术规程(JGJ120-2012);11、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12、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96-2014);13、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2010) ;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5、其它有关设计计算规范及规程。二、工程概况三、土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分析1、土质条件分析根据邻近工程勘探报告,在地表向下72.5m勘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可分为7大层,细分为17个亚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1 杂填土:灰褐色、灰黄色、杂色,以建筑垃圾、混凝土块及粉土为主,含碎石及植物根茎,夹有少量有机质,局部为原建筑物基础,层厚1.207.70m。-2淤填土:灰黑色,流塑,以塘泥为主,含较多腐植质及少量碎石、砖瓦块,及大量有机物,一般存在于原河道及水塘底部, 层厚0.905.00m。-3素填土:灰褐色、灰色,以粉土及粘性土为主,局部含淤填土、碎石及植物根茎,夹有少量有机质, 层厚0.705.00m。-3夹碎石:青灰色,粒径在30cm以上,一般存在于素填土底部,为原建筑物基础碎石垫层, 层厚0.502.00m。 砂质粉土:灰色、青灰色,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局部混粘质粉土,层顶高程为3.47-0.33m,层厚6.2010.70m。-1 砂质粉土混粉砂:灰色、青灰色,湿,中密,局部密实,含云母片,颗粒较均匀,局部夹大量粉砂,层顶高程为-4.92-8.44m,层厚2.907.10m。-2粘质粉土:灰色、灰黄色,很湿,稍密,含云母碎片,层顶高程为-10.53-13.34m,层厚0.403.80m。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夹大量薄层状粉土,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层顶高程为-12.62-14.75m,层厚3.306.00m。-1粉质粘土:灰绿色、灰褐色,硬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及高岭土团块,层顶高程为-17.76-19.29m,层厚1.203.10m。-2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硬可塑,底部局部可塑,含少量有机质及高岭土团块,底部含粉砂薄层,层顶高程为-19.39-21.88m,层厚3.258.50m。-1 粉质粘土混中细砂:灰色、灰黄色,可塑,含云母及少量有机质,夹含中细砂,局部中细砂含量高,层顶高程为-25.45-28.85m,层厚0.603.60m。-2圆砾:灰色、灰黄色,中密,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约占45%55%,磨圆度较好,呈亚圆状,粒径一般为13cm,最大可达6cm,成分为砂岩、石英砂岩和凝灰岩,其间充填中粗砂及粘性土,胶结较差,层顶高程为-28.07-31.29m,层厚0.203.20m。-3粉质粘土混粉砂:灰褐色、灰色,软可塑,含云母及少量有机质,局部夹大量粉砂及砾石,层顶高程为-29.46-32.93m,层厚0.604.80m。-4圆砾:灰色、灰黄色,中密,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约占50%60%,磨圆度较好,呈亚圆状,粒径一般为13cm,最大可达8cm,成分为砂岩、石英砂岩和凝灰岩,其间充填中粗砂及粘性土,胶结较差,局部易漏浆,该层上部砾砂和中粗砂含量较高,随着该层埋深增大,颗粒粒径相对增大,该层在纵向和横向均有所变化,层顶高程为-30.42-36.04m,层厚7.0018.80m。-a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青灰色,母岩成份已完全风化,风化后呈粘土状,硬可塑,手捏易碎,层顶高程为-49.24m,层厚0.60m。 -b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青灰色,风化成碎块状,裂隙较发育,矿物成份显著变化,用手不易掰碎,岩芯锤击声哑,遇空气和水较易风化,局部夹少量中等风化岩块,层顶高程为-49.34-49.97m,层厚1.909.10m。-c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岩芯呈短柱状,局部碎块状,柱长15-40cm。节理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岩体质量等级级。原岩结构清淅,锤击声稍脆,不易碎,钻进平稳,干钻极难钻入。泥质胶结,胶结差,钻进每米约25分钟,层顶高程为-57.98-58.94m,该层未揭穿。场地地层分布及变化情况详见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层分布统计表。参考该工程地勘报告,本项目基坑围护土质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表层号层 名重 度固快(峰值)三轴(UU)渗透系数kN/m3C(kPa)()C(kPa)()Kh(cm/s)Kv(cm/s)-1杂填土(18.5)(5.0)(14.5)(5.0E-04)(6.0E-04)-2淤填土(16.5)(10.0)(9.5)(5.0E-05)(6.0E-05)-3素填土(17.5)(12.5)(12.0)(6.0E-05)(7.5E-05)砂质粉土18.573.26.07.121.03.87E-042.86E-04砂质粉土混粉砂19.34.532.05.525.01.03E-038.60E-042、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地下水上层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下层地下水属承压水。潜水埋藏较浅,主要赋存于场地内的填土、粉土中。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HCO3-Ma.Ca型,pH=6.817.20,在勘察期间在钻孔内测得其埋深在地表下1.013.70米,该层潜水其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周边河道、地表水补给及季节变化等影响,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02.0米之间。另外,场地潜水水位会随场地大面积开挖回填而下降或上升。场地中部为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层圆砾层。水量较丰富,承压水受侧向径流补给,富水性好,具有明显的埋藏深度、污染少、水量大、流速极慢、咸微咸的特点。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承压水位高程为-3.5米左右,年变化幅度12米。据附近工程经验,该层地下水对一层地下室施工基本无影响,对二层地下室施工有一定影响。场地深部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b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c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的裂隙之中,通过钻探时揭示,该场地内基岩风化层地下水水量极小,地下水联通性极差。据附近工程经验,该基岩裂隙水对其工程建设和使用基本无影响。3、周围环境条件分析本工程东侧为沿江大道,现状围墙即为用地红线,围护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2m,沿江大道和用地红线间为现状绿化带,宽度约22m。基坑西南侧为规划运河东路,现状为空地,围护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26m。基坑西北侧为规划闻涛路,现状部分道路被万科项目占用,围护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15m。基坑东北侧为规划绿化带,现为在建项目,围护边线距离用地红线约3m15m。纵观本工程周边环境,基坑东北侧和西北侧较为复杂,均为在建项目,围护结构需考虑相邻基坑施工的相互影响。其余侧环境条件相对较好。同时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为砂质粉土层,渗透性高,水量丰富。因此,降水和止水是基坑设计的关键,设计中应对降水有严格的要求。在距离基坑底5m左右为6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厚度约为5m,工程性质较差,对基坑的位移及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四、基坑围护方案比较与确定1、本工程的特点综合分析本工程的基坑形状、面积、开挖深度、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基坑围护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基坑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为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等,基坑开挖基本处于3层砂质粉土中,该层土渗透系数大,基坑开挖容易引起管涌,导致基坑的失稳,因而对降水应予以充分考虑。同时基坑底距离下伏6层淤泥质粘土,围护设计需考虑下伏淤泥质软土层的隆起稳定。(2) 基坑东北侧和西北侧距离邻近工地的临时用房较近,围护设计须考虑基坑开挖和坑外降水对临时板房的影响。(3) 该工程大面积开挖深度接近或超过15m,局部深坑开挖深度更深,同时开挖面积大,围护设计应对支护体系的整体平衡、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予以充分考虑。(4) 基坑东北侧和西北侧为邻近在建项目,围护设计应选用合适的围护形式,尽量减小两个相邻地块施工的互相影响。 2、基坑围护方案的比较及确定 围护设计进行了以下几种基坑围护方案的比较:(1) 大放坡方案。大放坡方案造价低,施工工期短。但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大范围距离用地红线较近,不具备大放坡条件。(2) 钻孔灌注桩复合土钉墙支护方案:采取钻孔灌注桩结合土钉墙支护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但坑外须降水至一定深度,采用该方案需考虑周边建筑物和管线对降水深度的要求,以及土钉穿越用地红线的问题。(3) 桩墙式支护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施工质量也容易保证。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在成桩时不存在挤土问题,材料运输及排污也比较方便。(4) 咬合桩采用钢套管施工,清障效果好,但相对造价高。咬合桩集受力与止水与一身,无需另外设置止水帷幕,可节省场地空间。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下,采用以下方案:1、采用900直径钻孔灌注桩作围护桩, 结合850直径三轴水泥搅拌桩全断面套打施工作止水帷幕,设置两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围护体系;2、局部电梯井深坑采用深井降水结合放坡开挖。3、基坑周边和基坑内采用自流深井降水的措施,具体详见基护图纸。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大,设计考虑采取分段施工的措施来控制基坑变形,并尽量减少大面积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施工前应进行降抽水试验,以适时调整井点的布置数量。4、西北角一层地下室范围,待大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根据场地条件情况,采用大放坡或土钉墙支护方案;本支护形式结合基坑的平面布置特点和周边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这种围护形式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均比较适合于本工程。五、支撑系统设计为有效控制围护体的变形,同时方便挖土,经对多种支撑形式比较分析,采用大角撑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详见基护平面图)。这种支撑系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a)、支撑杆件受力明确,可有效控制围护体的侧向变形;(b)、基坑中间留有较大的施工空间,方便挖土施工; (c)、支撑的平面布置尽量避开结构柱及混凝土墙,保证结构柱及墙按规范要求预留插筋。支撑立柱尽量利用现有的工程桩。(d)、可根据邻近地块的施工情况,灵活布置围护结构。支撑竖向标高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如下几个因素:(a)、支撑与基础底板之间应留有一定的净空,避免因支撑存在而影响主体结构施工的情况发生;(b)、尽量降低支撑标高,以使围护桩在各施工工况的内力变形更加合理。六、基坑工程施工基坑工程施工应按如下顺序进行:1、场地普查及修整。主要进一步查明地基浅层障碍物的种类、分布及深度,场地内外管网分布情况等,并对浅层障碍物进行清理以保证三轴水泥搅拌桩的质量。场地地坪绝对标高应控制在设计自然地坪标高范围内,局部高出此标高处应进行卸土、修整。2、施工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等。应先施工三轴水泥搅拌桩,再施工钻孔灌注桩,且应确保成桩过程周边建筑物及设施的安全,尽量减少成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埋设测斜管、施工水位井。施工轻型井点和自流深井井点。4、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及围护结构施工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挖土压顶梁底以下150,施工压顶梁和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5、已施工第一道钢筋混凝土围檩和支撑达到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进行第三阶段土方开挖,分层分块开挖至至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标高以下150,施工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围檩;复合土钉墙位置按如下要求施工:1)沿基坑各边,每完成 20m长度的土方开挖,立即进行相应范围的土钉墙施工,待该部分土钉墙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邻段土方的开挖;2)已施工完成的土钉墙养护48小时后, 进行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挖土至第二排土钉标高深度, 按第(1) 点要求分段进行土钉墙施工 ;3)根据上述要求直至挖土至坑底, 按第 (2) 点要求分段进行剩余部分墙及护坡施工;4)直至开挖至第二道围檩底,保留基坑周边被动区留土。7、已施工第二道钢筋混凝土围檩和支撑达到设计强度且降水至一定标高后,开挖至基坑底;8、坑底标高以上30cm及地梁、承台等局部深处采用人工修土。9、待局部深坑水位到位后,进行局部电梯井深坑的开挖。10、进行基础及底板、传力带1的施工;传力带1采用C20素混凝土填实基础底板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隙;11、待基础及底板具有100%设计强度后, 拆除第二道混凝土支撑;12、施工地下二层、地下一层楼板和传力带2;13、待地下一层、地下二层楼板和传力带2具有100%强度后,拆除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在基坑开挖及整个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围护体各部位有无渗漏现象,如有,则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堵漏。机械开挖时,挖土机严禁直接压在支撑上,应在支撑两侧先填土,且填土高出支撑顶面400,然后在其上铺设路基箱,这样方可通行机械车辆。塔吊、混凝土泵车等施工设备应另行设置基础。挖土要求:根据建设部 2009(87)号文件,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实施。挖土机械的通道布置、挖土顺序、土方驳运以及建材堆放等,均应避免引起对围护体和周围环境等的不利影响。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应结合地下室结施图进行,当结施图与基护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有出入时,以结施图为准,并应及时通知业主和围护设计人员。土方开挖应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应避免坑底土扰动,挖土至基础板底标高24小时内须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垫层的施工,垫层应延伸至围护体边。工程桩桩头可在垫层浇筑后处理。同时应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有效控制围护体的变形。基坑周围10米范围内,地面超载不得大于15kPa。施工时,若场地条件限制,地面堆载超过上述规定时,设计将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围护结构采取加强或加固措施。七、基坑降水措施从本工程的地质情况以及相邻工程施工经验来看,开挖范围土的透水性好,故坑内采用自流深井降水,坑外周边采用应急自流深井降水结合坑外三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的措施,具体详见围护图纸。基坑降水宜在基坑挖土前一周进行,降水工作启动后,必须保证降水的连续性,不得间歇降水。施工现场应保证双路供电或备有发电机,降水须严格控制基坑内水位降至坑底下1m左右,严禁断电和抽混水。另外,为防止地面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四周设置地面排水沟,将地面水引进邻近下水道。八、现场监测内容及要求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开挖的顺利进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化施工。根据众多深基坑开挖的工程经验,现场监测对于深大基坑的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进行现场监测,才能及时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情况,掌握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有效地指导施工,及时调整施工措施,确保周边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绝对安全。(一) 监测内容1. 周围环境监测:周围建筑物、道路的路面沉降、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地下管线设施的沉降等。2. 围护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监测,特别是坑底以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围护体最大侧向位移控制值为:40mm,连续三天侧向位移控制值为3mm/天。3. 支撑的轴力监测: 第一道支撑 8000KN;第二道支撑 10000KN;4. 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观测。水位变化警戒值+0.5m/天。5. 压顶圈梁及墙后土体的沉降观测。6. 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和侧移,竖向立柱的垂直位移控制值为5mm,侧移控制值为5mm。 (二) 监测要求1. 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监测,应在工程桩及围护桩施工之前就开始进行,并将测得的原始数据以及周围的现状记录在案。 2. 一般情况下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 如遇位移、沉降及其变化速率较大时,则应增加观测次数。 3. 观测数据一般应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及时提供给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 4. 每天的数据应绘制成相关曲线,如位移沿深度的变化曲线,位移及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等,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基坑的稳定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5. 基坑挖土施工开始后,每一周应提供基坑开挖一周监测阶段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包括一周时间内所有监测项目的发展情况,内力或变形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位置,如测量值大于控制值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以便采取应急补救措施。九、应急抢险措施为确保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设计对可能出现的险情作如下对策:1、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堵漏,堵漏有困难时,应立即采取回填措施。坑外布置应急深井降水,减少水头差。2、开挖过程中出现围护体变形过大或变形发展速率过快时,应立即停止相应范围的土方开挖,必要时采取回填措施以控制围护体的变形发展。坑外可考虑挖土卸载。十、工程造价材 料工程量单价(元)总价(万元)钻孔灌注桩(围护桩及新打立柱桩)5800m31500870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及坑中坑)8350 m3250209压顶梁及支撑3400m3800272钢构架4536自留深井63800050大放坡喷锚1400m28011监测20排水沟及其他费用20总计1488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工程量及造价估算见下表,整个基坑的围护周长约409m,围护造价约36400 元/m: 第二部分 围护结构分析计算说明一、 计算内容: (一)围护结构1、 围护桩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计算;2、 基坑底部土体的抗隆起验算;3、 基坑的整体稳定验算;4、 围护墙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验算;5、 抗管涌验算;6、 坑内支撑系统、竖向立柱内力、变形及稳定计算。7、 围护桩、压顶梁和围檩的配筋计算;(二)大放坡二、计算参数取值说明(一)围护结构1. 对本工程的典型剖面进行了计算2. 地面超载取20kN/m2 。3.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根据按表1采用。 3. 土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三、计算结果Qimstar同济启明星基坑支护结构专用软件FRWS7.2A-A1 工程概况该基坑设计总深14.8m,按一级基坑 、选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设计计算,计算断面编号:A。1.1 土层参数序号土层名称厚度(m)(kN/m3)c(kPa)()m(MN/m4)分算/合算11-1杂填土4.1018.012.0012.001.2分算2素填土2.0018.012.0012.001.2分算3砂质粉土9.0018.68.3031.504.5分算4砂质粉土混粉砂4.6019.35.0035.564.5分算5粘质粉土1.7018.411.2028.003.5分算6淤泥质粉质粘土5.3017.414.5012.801.2合算7粉质粘土11.9019.041.9019.703.5分算8粉质粘土28.2019.238.9021.503.5分算9粉质粘土混中细砂1.3019.436.6022.804.0分算10圆砾1.2019.55.0035.005.0分算11粉质粘土混粉砂3.1018.631.5017.204.0分算地下水位埋深:8.00m。1.2 基坑周边荷载地面超载:20.0kPa2 开挖与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如图:基坑支护方案图工况顺序该基坑的施工工况顺序如下图所示:3 内力变形计算内力变形结果每根桩抗弯刚度EI=966187kN.m2。以下内力和土体抗力的计算结果是每根桩的;支撑反力是每延米的。支(换)撑反力范围表抗力相对桩顶深度(m)最小值(kN/m)最大值(kN/m)支撑第1道支撑2.300.0257.9第2道支撑8.700.0481.3换撑第1道换撑12.100.0514.9第2道换撑8.50-132.60.0第3道换撑3.700.0355.5坑内侧土体抗力安全系数:0.9419.57。4 整体稳定计算计算结果开挖至-15.60m(深14.80m)滑弧:圆心(3.82m,-0.00m),半径:26.86m, 起点(-23.03m,0.00m), 终点(26.23m,14.80m), 拱高比0.744;下滑力:3536.42kN/m;土体(若有则包括搅拌桩和坑底加固土)抗滑力:4847.89kN/m;土钉/锚杆抗滑力:0.00kN/m;桩墙的抗滑力:0.00kN/m;安全系数:1.37,。5 坑底抗隆起(圆弧滑动)计算计算结果下滑力:1823.1kN/m;抗滑力:4120.2kN/m;安全系数:2.26,要求安全系数:2.2 。6 墙底抗隆起计算计算结果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7548.4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41.9kPa;内摩擦角:19.7。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974.314.8/7548.4=3.87,要求安全系数:1.8。第8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8055.6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8.9kPa;内摩擦角:21.5。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523.514.8/8055.6=4.64,要求安全系数:1.8。第9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386.9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6.6kPa;内摩擦角:22.8。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4142.914.8/10386.9=5.90,要求安全系数:1.8。第10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760.9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5.0kPa;内摩擦角:3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4771.314.8/10760.9=20.32,要求安全系数:1.8。第11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1107.2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1.5kPa;内摩擦角:17.2。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631.814.8/11107.2=3.51,要求安全系数:1.8。第12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1959.7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5.0kPa;内摩擦角:3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7468.214.8/11959.7=21.62,要求安全系数:1.8。7 其他计算计算结果抗倾覆安全系数:1.32。B-B1 工程概况该基坑设计总深14.8m,按一级基坑 、选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设计计算,计算断面编号:B。1.1 土层参数序号土层名称厚度(m)(kN/m3)c(kPa)()m(MN/m4)分算/合算11-1杂填土4.1018.012.0012.001.2分算2素填土2.0018.012.0012.001.2分算3砂质粉土9.0018.68.3031.504.5分算4砂质粉土混粉砂4.6019.35.0035.564.5分算5粘质粉土1.7018.411.2028.003.5分算6淤泥质粉质粘土5.3017.414.5012.801.2合算7粉质粘土11.9019.041.9019.703.5分算8粉质粘土28.2019.238.9021.503.5分算9粉质粘土混中细砂1.3019.436.6022.804.0分算10圆砾1.2019.55.0035.005.0分算11粉质粘土混粉砂3.1018.631.5017.204.0分算地下水位埋深:8.00m。1.2 基坑周边荷载地面超载:20.0kPa2 开挖与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如图:基坑支护方案图工况顺序该基坑的施工工况顺序如下图所示:3 内力变形计算内力变形结果每根桩抗弯刚度EI=966187kN.m2。以下内力和土体抗力的计算结果是每根桩的;支撑反力是每延米的。支(换)撑反力范围表抗力相对桩顶深度(m)最小值(kN/m)最大值(kN/m)支撑第1道支撑2.300.0299.1第2道支撑8.700.0380.3换撑第1道换撑12.100.0448.4第2道换撑8.50-154.40.0第3道换撑3.700.0412.3坑内侧土体抗力安全系数:1.0610.82。4 整体稳定计算开挖至-15.60m(深14.80m)滑弧:圆心(6.63m,-0.00m),半径:27.98m, 起点(-21.35m,0.00m), 终点(30.37m,14.80m), 拱高比0.754;下滑力:3666.72kN/m;土体(若有则包括搅拌桩和坑底加固土)抗滑力:5743.68kN/m;土钉/锚杆抗滑力:0.00kN/m;桩墙的抗滑力:0.00kN/m;安全系数:1.57,。5 坑底抗隆起(圆弧滑动)计算计算结果下滑力:1790.4kN/m;抗滑力:4332.8kN/m;安全系数:2.42,要求安全系数:2.2 。6 墙底抗隆起计算计算结果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7716.7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41.9kPa;内摩擦角:19.7。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092.614.8/7716.7=4.01,要求安全系数:1.8。第8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7942.1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8.9kPa;内摩擦角:21.5。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523.514.8/7942.1=4.70,要求安全系数:1.8。第9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273.4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6.6kPa;内摩擦角:22.8。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4142.914.8/10273.4=5.97,要求安全系数:1.8。第10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647.4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5.0kPa;内摩擦角:3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4771.314.8/10647.4=20.53,要求安全系数:1.8。第11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993.8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1.5kPa;内摩擦角:17.2。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631.814.8/10993.8=3.54,要求安全系数:1.8。第12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1846.2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5.0kPa;内摩擦角:3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7468.214.8/11846.2=21.82,要求安全系数:1.8。7 其他计算7.1 抗倾覆计算计算结果抗倾覆安全系数:1.36。C-C1 工程概况该基坑设计总深14.8m,按一级基坑 、选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进行设计计算,计算断面编号:C。1.1 土层参数序号土层名称厚度(m)(kN/m3)c(kPa)()m(MN/m4)分算/合算11-1杂填土4.1018.012.0012.001.2分算2素填土2.0018.012.0012.001.2分算3砂质粉土9.0018.68.3031.504.5分算4砂质粉土混粉砂4.6019.35.0035.564.5分算5粘质粉土1.7018.411.2028.003.5分算6淤泥质粉质粘土5.3017.414.5012.801.2合算7粉质粘土11.9019.041.9019.703.5分算8粉质粘土28.2019.238.9021.503.5分算9粉质粘土混中细砂1.3019.436.6022.804.0分算10圆砾1.2019.55.0035.005.0分算11粉质粘土混粉砂3.1018.631.5017.204.0分算12圆砾7.0019.55.0035.005.0分算地下水位埋深:8.00m。1.2 基坑周边荷载地面超载:20.0kPa邻近荷载:序号边距(m)宽度(m)深度(m)荷载(kPa)16.008.000.0040.00邻近荷载的作用方式: 一。2 开挖与支护设计基坑支护方案如图:XX基坑工程基坑支护方案图工况顺序该基坑的施工工况顺序如下图所示:3 内力变形计算内力变形结果每根桩抗弯刚度EI=966187kN.m2。以下内力和土体抗力的计算结果是每根桩的;支撑反力是每延米的。支(换)撑反力范围表抗力相对桩顶深度(m)最小值(kN/m)最大值(kN/m)支撑第1道支撑2.300.0312.9第2道支撑8.700.0398.6换撑第1道换撑12.100.0469.9第2道换撑8.50-161.50.0第3道换撑3.700.0431.3坑内侧土体抗力安全系数:1.019.24。4 整体稳定计算计算结果开挖至-15.60m(深14.80m)滑弧:圆心(7.00m,-0.00m),半径:28.02m, 起点(-21.02m,0.00m), 终点(30.79m,14.80m), 拱高比0.754;下滑力:3805.44kN/m;土体(若有则包括搅拌桩和坑底加固土)抗滑力:5803.83kN/m;土钉/锚杆抗滑力:0.00kN/m;桩墙的抗滑力:0.00kN/m;安全系数:1.53,。5 坑底抗隆起(圆弧滑动)计算计算结果下滑力:1382.1kN/m;抗滑力:3358.5kN/m;安全系数:2.43,要求安全系数:2.2 。6 墙底抗隆起计算计算结果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7716.7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41.9kPa;内摩擦角:19.7。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092.614.8/7716.7=4.01,要求安全系数:1.8。第8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7942.1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8.9kPa;内摩擦角:21.5。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523.514.8/7942.1=4.70,要求安全系数:1.8。第9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273.4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6.6kPa;内摩擦角:22.8。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4142.914.8/10273.4=5.97,要求安全系数:1.8。第10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647.4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5.0kPa;内摩擦角:3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4771.314.8/10647.4=20.53,要求安全系数:1.8。第11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0993.8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31.5kPa;内摩擦角:17.2。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2631.814.8/10993.8=3.54,要求安全系数:1.8。第12层土顶面坑内侧向外14.8m范围内总荷载:11846.2kN/m;验算断面处土体内聚力:5.0kPa;内摩擦角:35.0。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17468.214.8/11846.2=21.82,要求安全系数:1.8。7 其他计算7.1 抗倾覆计算计算结果抗倾覆安全系数:1.29。四、承压水计算抗承压水稳定计算式中:pcz基坑开挖面以下至承压水层顶板间覆盖土的自重压力;pwy承压水层的水头压力;Ky抗承压水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上覆土重:517.7kPa;抗突涌稳定安全系数:517.7/(42.40-9.00)10=1.55,要求安全系数: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