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再见了亲人》word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369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再见了亲人》word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再见了亲人》word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再见了亲人》word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再见了,亲人word教案2一、 教材分析1 背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勾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2 教材特点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2 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3 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四、教学准备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了解背景及课文主要内容。2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给课文分段。3 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二) 教学过程(1) 读课题,“亲人”指什么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谁的称呼?这样称呼说明什么?(2)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感情如同亲人一般呢?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见“背景知识”)2了解课文内容。默读全文后,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怎样一个场景,并完成填空。课文主要写( )战士在离开( )时,与( )、( )、( )这代表的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3 给课文分段。(1) 课文分哪几方面来描写惜别的情景。根据交流,板书: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志愿军战士留恋朝鲜亲人不忍离别。(2) 我们可以把课文按这两部分分为两段。那么,每一部分,作者具体安排了哪些材料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教师板书要点。4 检查字词自学情况。(1) 出示多音字,读准字音,分别组词。血xu 血泊 看kn 看守 供gng 供应 xi 血淋淋 kn 看见 gng 招供(2) 注意“噩”的笔顺,在本子上写一写。(3)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阻击 噩耗 惟一 雪中炭(4)辨析“战争 战役 战斗” 在三个圈中 ,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 ( )( ) 选词填空: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在解放隆化的()中,董存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辽沈、平津、淮海三大()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5 完成课堂作业本1、7两题。第2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第一段,了解三个材料联系的方式。2 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感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3 知道反问句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惟一、同归于尽、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二) 教学过程1 研读第1自然段。 这一段写谁来送别? 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意不忍离别? 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惟一”是什么意思 ?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自由读一读,看看第1自然段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与后两个自然段一样吗?讨论后归纳:文章按“劝慰回忆抒情”的顺序写。 分别指名读这3部分,个别与集体穿插朗读。 我们可以按照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在阅读前,给自己提出相似的思考题,带着问题读课文。2 学生分4人小组,共同学习第2或3自然段。3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同时,能把未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感情。4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1) 学生自由组合,配合朗读其中1个自然段。(2) 每一合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3)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5 完成课堂作业本2、3、4题。第3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第二段,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一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之情。2 总结全文,读写结合,练习写再见了,。(二) 教学过程1 学习第二段。(1) 第一段中写到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谁?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再一次概括落大意。)(2) 自由读读第二段,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讨论,归纳:列车启动挥手告别边速加快再看一眼列车离远心心相连表达了惜别之情(3) 为了表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比较读,评价,齐读。2 配乐朗读全文并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会结下这般深厚的友情呢?(这种友情是鲜血凝成的。)3 读写结合(1) 回顾文章第一段的写作结构和第二段感情递增的材料安排,(2) 激发写作动机,回忆内心深处对某一人、某一物(包括动物)、某一景、某一事的深情厚谊。(3) 交流题材,拟好提纲。(4) 练笔再见了,。教师也可提供部分题材,如:“再见了,爷爷,”“再见了,二十世纪”“再见了,我的小龟”“再见了,我的 启蒙老师”4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5、6题。56 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古诗四首 第一课时word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诗。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二、打开书,自己读读春日游园不值这首诗。觉得哪一首难学?三、学游园不值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想到友人的花园内去游玩,但没有碰上他。)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怜”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诗人游园心切,然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2)正当诗句有占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6.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7.放媒体欣赏满园春色。8.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四、学春日1.你们吟诵了那么多优美的诗文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其实春日这首诗中好几句也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研究一下?请你跟边上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来研究找到哪几句可描绘满园的春色?找到哪几句可描绘满园的春色?任选一句或几句或用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设计意图:顺势研读春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2.反馈:“我找到了哪一句”、“我用来描绘”(设计意图: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这首诗诗人朱熹向我们描绘的是泗水河边,无边无际的大好春色,春光真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一起读整首诗。五、回归第一首诗,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再指导读游园不值中最后两句。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至此为直,整堂课的结构已实现“递归”,这两句诗的第二次朗读,升华了学生的认识与情感,深化了文章瓣主旨。)六、回归全课整体1.学完了这两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七、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板书:查看补换屐扉 联系上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