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73086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3.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课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课第一个活动是使物体发出声音,第二个活动是探究发声物体都振动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声音的变化以及声音的传播知识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都已经有了许多直观的感受,获得了许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和经验。小学生虽然声音现象很熟悉,但是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也不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本课将通过在学生已有的有关声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多个物体的实验,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并进行假设性解释,最后学生通过用音叉做实验,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的多次实验与思考中建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了解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 】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小鼓、尺子、橡皮筋、豆粒、音叉、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不时地会听到各种声音,你们听!播放各种声音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我们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谁来试一试?师: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出发,启发学生谈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二、猜测师:那么,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猜测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前概念,启发学生科学探究要养成猜测的习惯。】三、探索新知1、使物体发出声音(1)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三种物体:小鼓、直尺、橡皮筋。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2)学生分组活动,要求轻轻用力分别使三种物品发出声音,并观察它们发声时有什么现象。(3)交流:你们是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使物体不发出声音(1)教师:刚才,我们轻轻用力,小鼓、直尺、橡皮筋就发出了声音,那么,你们能不能做到在小鼓、直尺、橡皮筋上用力,可是它们就是不发出声音?(2)学生小组活动(3)交流:哪个小组做到了在小鼓、直尺、橡皮筋上用力,可是它们就是不发出声音?我们用力了,可是物体并没有发出声音,这会为什么呢?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到底有什么区别?发声使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4)小结,并相机揭示“振动”这一科学概念。【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引发探究欲望,并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思考,发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3、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1)学生自主体验发声物体是否都在振动。(2)用音叉来体验。A、教师出示音叉,击打音叉,提问:音叉发出了声音,它现在是不是在振动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音叉是不是在振动?B、分组实验,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C、交流: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3)追问: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4、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和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泥面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体发声时是振动的,停止振动,就不能发出声音。从而建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应用 (1)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有一个我们感觉振动非常明显的地方,猜猜它在哪儿?(2)白纸会唱歌,怎么回事?(3)出示哨子,你能解释它是怎么发声的吗?六、结束语:平时我们听到过很多美妙动人的声音,有关声音,你还想了解什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究声音的变化。七、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鼓直尺 橡皮筋 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振动) 声音音叉八、教学反思:新课标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入课题,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观察实验活动,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本课的教学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探究兴趣比较浓厚,在观察、比较、和思考中建构、振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等科学概念。不足之处:1、学生的实验活动还需进行有机整合,避免重复活动。2、教学语言还需再精炼。3、个别教学环节还需在细密的思考。4、教师的教学机智需加强,要逐步做到在学生的各种情况下做出相应的评价与引导。 5、教师在学生实验活动中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之中,了解每一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拨。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