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谁说没有规则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续写诗歌。教学准备:多媒体电教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收集有关规则的资料,让学生对身边的规则有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班中汇报收集的规则中,引入课题,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爱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自由地读、“开火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字型结构,来巩固生字词。如“饼”与“瓶”的区别,“喂”字的书写该注意什么,做一做“瞪”的动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在小组发言人汇报学习情况时,以指名读、四人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读中,引入评价机制,以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促进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4、作品展示。这一环节由浅入深,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仿编一节诗歌写下来。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能力,更能让学生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已的观察所得。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学写诗歌的能力。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布置后续作业,在班中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通过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课内的认知到课外的实际行动,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附送:年四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发布者:教研室发布时间:-7-6 7:12:58 今年,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四年级语文组织了统一测试。这是对各学校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一次测试,也是对我县素质教育情况的一次检验,对于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试卷的特点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总体上说,这套测试卷比较灵活、富有特色、内容丰富、题型多样,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试题共有十个大题,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修辞手法的运用、课外积累等方面。 2、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注重知识的积累应用。试题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如,第三、四、六大题中的“故事的出处”,就要求学生分别写出相应的成语、古诗、对联、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目的就在于检查学生对语文常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积累情况。 4、贴近社会生活,关注重大事件。如,给出一段公益广告,要求学生回答“爱心具体体现在哪里?”、“爱心的结果又是什么”;为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试题要求学生回答“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哀悼日是什么时候”、“这起事件的哪些人的表现让你感动”,等等。这些题目都要求我们的学生切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做一个“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心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语文观。 二、考试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我县的四年级语文质检成绩还比较理想,这充分说明各校领导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广大语文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有三个特点。 1、基础知识掌握较牢。试卷的一至八题基本都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高。从第二题的“汉语拼音”看,学生基本达到了大纲的能够正确拼读的要求;选词填空、按要求写成语、写句子、填空、默写古诗词、对联、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失分都不是很多。说明教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学生也掌握得比较熟练。 2、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次试卷在阅读测试上,设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各一个题目,旨在降低难度,增加阅读量。学生的答题大都能紧扣短文的内容和中心来作答,较好地完成任务。 3、能写出基本合格的作文。作文题是围绕“感动”这一话题,选择一件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生动具体地写下来。这样题目使学生的选材范围广,能够抒发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从学生的试卷看,大多数学生是写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讴歌了解放军、人民警察、教师、少年英雄、白衣天使等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联系实际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不少学生还运用了排比、比喻、名言警句、俗语和歇后语等表达手法,以充实语言、增强效果,使作文显得具体、生动、典雅和感人。因此,作文整体成绩较好,一等作文比较多,甚至有文质兼美的满分作文。 但是,通过这次测试,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弱。平时一些能倒背如流的古诗、对联,在测试中不能熟练运用,有的甚至茫然不知所云。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仍需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遣词造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习作时,出现了语句不够完整、语言晦涩难懂、语言不够规范准确等语病。三是卷面不够规范。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字姿势、书写技能、书写习惯提出了基本要求。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仍有一部分同学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既增加了阅卷的难度,也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与建议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这次试卷和教学实际,应当在五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1、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对那些难以掌握或易混淆的字词,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和生活实际,通过一些形象生活的事例、教具,让学生直观的、形象地掌握知识。 2、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是一个大课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锻炼与培养,养成认真、严谨、细致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要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把成语、古诗、对联、谚语格言和歇后语进行归类,提高在不同语境的灵活运用能力。 4、要加强课堂阅读教学。老师在教授课文时,要把阅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平时的提问要在“准”和“巧”上下工夫;问题要有思考度和启发性,要落实在理解课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上,沿着文章的思路、围绕文章的中心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5、要重视社会知识的培养。要教育学生善于利用网络、电视等传媒手段,多关注国家的重要事件、留意身边的感人事物,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和追求真善美的情感。 2019年四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分析报告本次期中试卷和以往练习相比,知识的覆盖面较广,题量较多,难度高于以往的试卷,试卷既检查学生的语文积累情况,更着重于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测试情况分析全年级140名学生,优秀率是28%,及格率是95%,平均分是82分,不及格的同学有6位同学。总体是优秀的学生少,六七十分和不及格的同学较多,整体情况比预期的要差一些。仔细阅读学生的试卷,总结学生半个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仔细答题的考试好习惯。具体表现看拼音写词语中让学生默写“循规蹈矩”这个词语,在阅读短文的第一个片断中就出现了这个词语,但学生做题时不会前后联系,全年级有十多位同学写错了。课文回放让学生默写三顾茅庐第四自然段,再填写这篇文章选自什么,作者是谁,有部分同学理解为这段话选自什么,填了选自三顾茅庐,作者诸葛亮。作文部分先向学生介绍了五个福娃,让学生把五个福娃的名字连起来读一读,寓意是什么?学生没看清题意,只想着福娃代表的内容,答案五花八门。2.基础知识掌握,还没有达到熟练内化的程度。试卷上积累部分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知识的准确重现的过程,平时掌握不扎实,考试时知识的重现就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如写出同音字声色俱厉,临危不惧,急剧增多中的三个ju,这三个字都出现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第一个是课文的重点词,学生反复读过,抄过,第二个是反映叶辛的品质,课堂上抄给了学生,第三个是课文中的句子,没有强调,明显第三个字错误率最大。类似这样在课文中出现过的基础的知识,因为在解读教材时没有注意,课堂上没有强调,较多的同学就做不出。3.准确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试卷上运用部分的题目,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因为平时缺少较多的训练,学生即使记住了,也不会用。如语文每个单元都有成语积累,在平时的训练时仅仅让学生背背默默,真正运用时学生往往会茶壶里煮饺子。试卷根据练习三八个描写诸葛亮一生成语设计了一道填空: 刘备 诚邀诸葛亮出山。诸葛亮 就以“火烧新野、火烧樊城、火烧赤壁”显示出他的 、 。刘备得到诸葛亮真是 。然而,自张飞、关羽、刘备等相继死后,诸葛亮独自一人支撑蜀国,为实现刘备的遗愿,他 、 但势单力薄,最终 、 。 结果有较多的同学填写时把鞠躬尽瘁死而后以和独 木难支回天无力颠倒了。对成语的意思没有真正掌握导致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4.课外知识较贫乏。结合三顾茅庐一课,设计了让学生填写课文选自什么,作者是谁,我国其它三部古典名著是什么,三国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再写两个关于三国的歇后语,这道题全做对的同学不多,反映学生平时的阅读量远远低于课标要求的40万字。由于课外阅读的缺乏,也表现出学生作文中精彩描写很少,语句不生动。5.阅读理解部分学生不会抓住重点词句入情入境深入体会,只能读懂文章意思,不会读出文字背后表达的情感,所以理解句子和文章意思学生错误率较高。这也提醒我平时教学要围绕着有效,把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要多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关键段落引导学生细读细品,提高理解概括能力。课标告诉我们,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阶段,将从四个方面不断改进和加强。1、 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夯实基础。从四个班的成绩平行分析, 班级的优秀率和平均分差距有较大一部分是在基础知识方面。纵向比较,基础知识抓过硬,也能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所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我们的课堂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于课文中要求会背诵的课文及片段,还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反复咀嚼、赏析、品味,熟读、背诵,默写。要同遗忘作斗争,学会温故知新。对于要求掌握的生字,要从笔画结构、读音、意思上下工夫把握,在这方面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 得花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钻研教材十分重要。真正要吃透教材,洞悉教材的内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还要研究班级的学生,做到为有效的“学”而设计有效的“教”。所谓磨好快刀好砍柴。只有多下功夫研究教材,课堂上的每个教学环节达标性才更强。3、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设计作业。想想平时的很多时间都被两本练习册占据了,缺少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基本语文能力没能得到较强的训练和培养。所以下阶段决定(1)要研究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与作业之间的关系,所布置的作业应当是对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巩固、提升、拓展是科学有效的。(这样的作业体现在当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上)。(2)研究大小练习册的科学合理使用。因为大小练习册内容早已固定,无法更改,所以考虑是否能从班级实际、作业内容,实际效果出发,打破常规,化繁为简,能课余时间完成的就课余时间完成,能家庭完成的就在家里完成。有些题目和当天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就挑选几题完成。力求统筹安排。(3)课堂上精心设计练习,不要面面俱到,但要能紧扣教材,突出一个重点。4、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抓好课外阅读。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我想我们缺少的不是课外阅读的理论,而是如何进行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实践。首先,要利用好学生身边有的新人文读本、新语文学习,利用阅读课指导读书方法,着重语言积累和读书方法指导。 其次,利用好学校图书馆,提倡学生读整本书,读好每一本书,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持久性。还要多研究“读与写”的关系,以读促写,能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级语文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客观地评价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发现、分析并逐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调整今后的教学方向,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促进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年2月在全乡进行了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四年级语文质量检测。现对相关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功之处进行剖析。 一、检测对象和基本情况本次检测全乡共有2个教学班参加,应检测77人,实际检测77人,及格率为94.8%,平均分为78.7分,优秀率10.4%;最高分98分,最低分38分.其中四(1)班平均分为80.5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10.4%,最高分98分,最低分61分;四(2)班平均分为75.7分,及格率为92.5%,优秀率为7.5%,最高分91分,最低分38分。本次检测班级2名任课教师都是我乡骨干教师。以上数据说明:四(1)班和四()班的教学成绩相差较大,其平均分就相差.分,最低分学生成绩相差分,最高分学生成绩相差分。这说明班级之间学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二、命题的依据和特点本次检测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和教科书为主要依据,考试命题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纲本性。这次命题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8册教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统一命题对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查。2、全面性。此次检测体现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性考查。拼读书写占14%,组词占8%,教材内容的背诵积累、理解占24%,句段的写法考查占6%。理解图意谈体会占5%,阅读理解占23%:习作能力考查占20%,分别考查了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掌握,看图作文,考查了学生对重点篇目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情况。3、灵活性。本次检测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比较少,试题类型做到全、新、活,突出了对学生审题、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考查,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试卷难易程度、新旧题型安排上,较易题和常见题型占75%,较难题占20%(八、看图作文胜似亲人),新题型占5%(六、母子连心,慈母情深。好好看看下面两幅图,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整体看,试卷命题基本体现了三个导向:注重双基考查,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增加阅读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三、主要成绩本次检测正确率最高的8个小题如下:一是“我是写词语的小能手”,正确率为91.7%。二是形近字组词,正确率为90.5%。三是课文内容填空或积累方面的“我写上联你来对下联”,正确率为93%。四是句子训练营,正确率为95.4%。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具有如下优点:1、基础知识教学比较扎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注重”上:一是注重生字生词的正确书写和辨析。二是注重词语造句、扩句、修改病句等句式训练。三是注重背诵积累方面的训练。2、学生的习作基本上实现了从段到篇的过渡。这次检测作文平均得分为12分,从整体看,学生的作文选材内容比较丰富、表达的重点比较突出、写作层次比较清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不但想象合理,而且写出了“胜是亲人”这个中心,体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善于想象、读写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四、主要问题1、在对语文教材的认识、把握、依托和利用上有偏位现象。本次检测错误率最高的阅读题是选自教材的蟋蟀的住宅课文中的一个片断,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的错误主要是所问非所答,如:“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多数学生都抛开了短文写反义词,错误率高达63.8%。认真分析这次检测错误率高的几道题,发现有四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一是教师由于“小视”教材,导致教材成为学生的夹生饭。二是忽视了教材的能力生成点和能力形成过程的载体作用,导致学生形成的能力处在浅层次;三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失衡,导致学生不能独立分析、解决语文问题。四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失衡,不少课堂情感产生了,但相应的语文能力训练却丢失了。2、日常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如检测试卷要求学生写出两篇短文选自那一篇课文,大部分学生在写“蟋蟀”“住”“城”这几个字词时出错。二是作文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这次检测作文情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班级整体在看图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三是部分老师对教材的重点课文没有带领学生细心的品味和咀嚼,导致“夹生饭”。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三个目标同步发展:(1)、长期性目标重在习惯培养。如在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文章的朗读与背诵、工具书的运用等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方面,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上下功夫。如写字教学,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又要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难写的字给予必要的指导。(2)、能力性目标重在方法培养。针对教材中新增加的训练点,如把课文分成几部分、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等,教师要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搭设台阶,做到抓反复、反复抓,抓过程,抓提升,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与形成阅读能力。2、进一步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一切问题的产生,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目前,不少教师拿到教材后感到语言文字训练没有抓手,因而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如课堂教学经常会出现你说我说、你读我读、你想我想等低价值教学活动,而针对教材中非常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则少挖掘。为此,我们要加强教材中的训练点研究,制定具有可行性、可测性、系列化、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措施,逐步实现写路、学路、教路和考路的和谐统一。3、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本质上说,“破”字指的是把书的感情、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读通读懂了。教师应该积极从课文中挖掘连句成段法、生活观察法等写法,鼓励学生勤动笔。另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作文课堂教学研讨,促进读与写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