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1170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word教案 执 教 者:邱丽华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10 个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4、学习运用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 导入: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齐读课题。3、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崛起”:“兴起”。为了振兴中华读书)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12岁那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在一次校长的课上,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这样回答的。)5、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个填空,你会填吗?(出示) 周恩来不是为(明理)而读书,不是为(做官)而读书,不是为(父母)而读书,也不是为(挣钱)而读书。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6、当时的周恩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的周恩来铿锵有力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7、(过渡)是啊,周恩来不为自身的目的,而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的回答博得校长大声喝彩:(引生读)“有志者当效周生啊!”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胸怀与抱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的回答这样的响亮而坚定?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近周恩来。二、学习24自然段。(一)初步了解立志原因1、自由读24自然段,为什么周恩来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2、(生自由说,当说到“中华不振”时,点评:你用一个词就概括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真好!)【板书:中华不振】(齐读)(二)感悟“中华不振”1、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呢?默读24自然段,勾画。2、交流:A、“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呀!”(这里是哪里?租界地)点红B、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国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这是在哪里?还是租界地)点红3、你们知道什么是租界地吗?4、放视频。师补充:就这样,一块块中国的土地,统治权却在外国人手里,他们在其中横行霸道,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准随意进出。5、看到这,读到这,同学们,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生自由答)【抓住有生提出:这是为什么呀?】6、少年周恩来和你们一样心中充满了疑惑:(出示句子,指导读好)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周恩来满心疑惑地想: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7、两句合起来读。8、一串串的思索,一声声地追问,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租界地里中国人的生活吧! A.出示图片1、2师:在租界地中国人稍不注意就会倒在外国侵略者的刺刀下!他们像牛羊一样,任人宰割。B.出示图片3 师:在租界地里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C. 出示条幅文字。在租界地里,我们还看到:在公园,“华人与狗不准入内!”在车站,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街头,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D.师:看着这样的情景,我看到有的同学皱着眉头、有的同学脸上写着愤怒。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什么?正如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哪!(出示句子,点红) E.指名读。指导朗读。(我看到了无奈的伯父、痛心的伯父、愤怒的伯父)F. 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伯父内心无奈、痛心、愤怒,积压在一起时,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啊!(“沉重地”变黑)G.谁愿意把伯父的话再读一读?再指名读齐读。H、分角色读第2 自然段。(三)研读周恩来,感受伟大志向1、面对这黑暗的世道,伯父的心情是沉重的。年轻的周恩来却不明白,他偏要去看个究竟,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他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指名读)在租界地里,他目睹了中国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2、你发现周恩来的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和伯父一样,也变得沉重起来。)(变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目睹了中国同胞受欺辱的情景)3、什么叫“欺辱”? 3、他究竟看到了什么?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师补充资料)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师述:惨死在车轮下的也许是妇女亲爱的父母,也许是她依赖的丈夫,也许是她疼爱的孩子,地上淌着鲜血,妇女的心里何尝不是淌着鲜血呀!她那凄惨的哭声撕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可那个凶手呢?却得意洋洋,逍遥法外。只要是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5、听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辱,你有什么感受?(屈辱、愤怒、仇恨、沉重)6、为什么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国人受到这样的欺辱?(生说)是啊,从伯父的话里我们找到了答案(读:中华不振哪!)7、面对这样的中国,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身在这个乱世的伯父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伯父说(齐读:中华不振哪!)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更是沉重,他也深深感受到了,一起读:(中华不振哪!)8、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周恩来常常站在窗前沉思,他的心情会如外表那么平静吗?他在想一些什么呢?同学们,请你们把它写下来!(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9、生读自己的写话。(师相机点评)10、感受伟大志向:A、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被侮辱、被欺凌。所以他立志(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B、他决心拯救这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而只有读书,只有学到本领,才能救中华。所以他立志(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C、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响亮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女生读)D、这九个字是他今后的努力读书的动力,因此他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四、学习89自然段。1、周恩来十二岁那年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那么后来的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8、9自然段。2、交流。3、小结:是的,为了自己的志向,他确实做到了。(课件)出示图片,师: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一盏台灯,一叠厚厚的文件。这就是一个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批阅文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甚至患癌症期间都如此,因为他一直都在思考着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强大啊!他用自己的一生来实践着自己的志向。这样一位伟人,我们能不为他感到骄傲吗? (齐读8、9自然段)五、总结全文:1、课文学到这里,你从周恩来身上受到什么启发?(生自由谈)2、联系课文与自身实际思考,你将为什么而读书? 3、同学们,最后,老师送给大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几句名言,与大家共勉。师激情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同国自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努力读书吧! 板书设计: 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中华不振附送:姚集小学2019春鄂教版语文四上古诗诵读:初秋行圃word教案主备教师 祁芳协备教师教学内容 古诗 初秋行圃课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教学准备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教学时数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指名学生读诗题。、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 中品味,体会意境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生读(没有激情)。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生读。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生读。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师过渡语: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学生齐读前两句。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师小结: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读:读通、读顺诗句。译: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作业设计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研组长审核意见: 教导处审核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