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语文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word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9465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语文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word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苏教版语文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word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苏教版语文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word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语文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word教案2教学内容:精读感悟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在理解、品位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悟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4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关注史记,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搜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节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司马迁是看着黄河水、听着英雄故事长大的,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爱上了历史,当父亲去世后更是牢记父亲的嘱托,专心致志地编写史记,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理解什么叫“飞来横祸”,文中指什么?划出有关句子。为什么说是飞来横祸呢?(学生谈,有困难出示历史事件)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他善骑射,曾率800骑兵深入匈奴腹地二千余里,平安返回,被拜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在对匈奴作战中,汉武帝用人唯亲,让他的亲戚李广利任总指挥。李陵不甘于受这个不学无术的庸才指挥,就请求带五千士兵作战。对这样一个明知是冒险会出现严重后果的请求,汉武帝居然同意了。汉武帝是这样想的:我看你李陵有多大本事。这就是说汉武帝从内心就没想让李陵胜利。李陵出发了,路经老将路博德的防区。路博德认为此举不可,向汉武帝提出留李陵暂住,避开对匈奴有利的秋高马肥的季节,而改为春季进兵时,汉武帝却怀疑这是李陵害怕匈奴想拖延出兵。便命他九月出发,汉武帝的这一决策又是错误的。李陵遵命率步卒五千人向北行30日,至浚稽山扎营。匈奴八万骑兵人围攻李陵。李陵率部下奋力杀敌,战斗尤为惨烈,可是终究寡不敌众,军中箭矢用尽,援兵又没到,李陵被追兵俘虏,自叹“无面目报陛下”,于是投降。群臣都斥骂李陵,司马迁为李陵申辩了几句,却因此遭受了酷刑。2同学们知道司马迁所受的是一种怎样的酷刑吗?教师介绍腐刑,司马迁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就成了太监,变得男不男,女不女,你能体会司马迁受了酷刑之后的心情么?(这对人的身心是一种摧残,更是对人格极大的侮辱。)读读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感情读。看看司马迁在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中倾吐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懑: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我每日腹中肠子九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惚惚,每当想到这种耻辱,就汗流浃背,沾湿衣裳。自己简直就是个太监,连深山岩穴之中都没有自己的藏身之处!士可杀不可辱,司马迁此时觉得活着是没有尊严的活,简直就是苟且偷生,所以他几次想是生还是死,在生死两难的痛苦中,司马迁最终选择的是生。司马迁怎么想的,竟让他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来了?出示: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自由地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有的人的死的价值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司马迁认为什么样的死才算是有价值的呢?(不被命运屈服,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活着的时候能造福于人类;不让一生虚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来看看司马迁心中哪些人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出示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写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国语传世;孙子受了膑刑,就编著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于秦,有说难、孤愤传世;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可是当初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选择,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却是多么的艰难啊!透过监狱的铁窗,他仿佛看到了那滚滚东去的黄河水,仿佛听到了乡亲们讲述的英雄故事,那里有自己的理想啊;凝视那昏黄的油灯,他仿佛看到父亲正盯着自己,对自己诉说着什么他心中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我不停地追问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司马迁啊,司马迁!_指名读司马迁想的话。引读: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他写下的仅仅是一行行字吗?写下的是写下的是(不屈的精神,自己的信念,生命的感悟)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学习第四节1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理解“前无古人”意思就是在这之前,从来没有 。这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年限跨度达三千年之久,由于司马迁敢于写事实,同时又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文笔优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从文学价值来看都堪称典范。难怪鲁迅先生看了史记之后,也高度评价。说他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出示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和司马迁有关的词语,读: 家学渊源 耳濡目染 博览群书 名山大川 牢记嘱托 挺身而出 犯颜极谏 飞来横祸 不白之冤 悲愤交加 轻于鸿毛 重如泰山 忍辱负重 奋笔疾书 毕生心血 辉煌巨著 请你用上一些词,写一写你眼中的司马迁。(播放音乐,学生练写。)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 司马迁。记住他写的这部辉煌巨著 史记。 三、作业1、 朗诵课文2、 完成自主预习与评价板书设计: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忍辱负重或忍辱含垢 辉煌巨著生命写成附送:2019年苏教版语文五下地球的“孪生兄弟”word教案1年 级五年级主备人孔国娟所在学校梅岭小学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解读、修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一)、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二)、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三)、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句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三)、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四)、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五)、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六)、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七)、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三回家作业(一)抄写书后词语(二)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二、三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齐读课题(二)、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三)、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二、精读课文第二段(一)、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二)、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xx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三)、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四)、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五)、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三段(一)、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二)、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三)、指名交流,分析指导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四)、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五)、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六)、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一)、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二)、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五、回家作业(一)阅读相关文章。(二)片段地球的自述训练板书设计相似处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差异处水没能留住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方能思,有思方能有长进。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想象促进体会指导朗读。 围绕课文重点,画句子扣词语理解文本内容,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利用课文原有资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以促进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整合所学知识点,整体上把握课文重难点。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