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03894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二年级上册活化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设计思想:活化石是带有科普性的一篇文章。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活化石一文语言简练、准确。如“一把把”、“一片片”、“小扇子”等简单的词语,却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特点。抓住这些词语,让孩子们思索:为何不能换成“一把”、“一片”?这写出了银杏树的什么特点?让孩子们明白,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却包含着这么多深意,真是妙哉!在活化石一课的朗读指导,我重点抓住每种化石的特点,让孩子通过朗读去表现出每种化石的不同之处。紧扣教学目标,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的语文水平,通过“读通、读顺、读好、读懂”的过程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既品悟了语言文字,提炼了相关信息,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语言。教材分析: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较强的课文,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这样的科普文章,但他们所喜欢并非朗读和思索,而是在课堂上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呈现的缤纷图片。课文的常识性较强,语文味却不够浓厚。而这,也正是我苦恼的。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是我在这节课的小小探索。要从这样的课文中挖掘出语文味,需要老师反复研读教材。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会叠词的使用,初步感受叠词的语言表达作用。4、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策略和手段: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课前准备: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 学 设 计乡镇意见教师体会课前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电脑博士将带大家到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想去吗?(播放课件) (出示博物馆图片)师:你看咱们来到了哪儿,拼一拼它的名字吧!(博物馆)师:让我们走进神秘的古生物世界吧!(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师: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引入化石:师板书:化石,讲解:“化”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左窄右宽,单人旁的书写很关键。撇不要弯,要斜,竖要垂直,收笔略顿。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化石?我知道什么是化石呢?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化石对生物学家研究古生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么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师归纳整理:什么是活化石,课文介绍了哪些活化石?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好吗?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通过媒体丰富的图片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并解决了学生对化石的原始积累的不足。同时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化石,养成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并由化石导入了活化石,引起学生思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 按要求读书: 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读不通的词句借助“树叶”里的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2、 学生自由读课文。3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bzhnxsnju ruxnshln博物馆珍稀公孙树灭绝食肉中华鲟历史硬鳞 hquf核桃缺乏4、交流识字方法。5、 课文读完了,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用上上面的词语来回答。(出示: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三种活化石。)个别说、齐说。如学生出现错误,如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公孙地、中华鲟三种活化石。师引导:课文介绍了3种活化石,为什么有4名字呢?(结合理解“公孙树”)读句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3、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现在,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认读词语,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文本传达的主要信息。)三、指导学习课文第2-4小节,结合训练: (一)学习第2小节。1、课文哪几小节介绍了3种化石,让我们进入活化石博物馆参观吧!你们想先去哪儿?(课件出示: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及图片)请你选一种活化石再自由地读一读。2、学生选读课文3、师:小游客们,欢迎你来到活化石博物馆,先让咱们走进“植物园”吧!哪个小朋友来给我们读读资料?小游客可要听仔细了,等会儿还有问题要问你们呢!4、生个别读。 师生正音。5、辨认树叶,感悟用词。师:小游客们,我这儿有几片树叶,你们来认一认,哪片是银杏树叶。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师:像这样的重复词语让我感觉事物很多,很丰富,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出几个吗?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银杏树叶的丰富、可爱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点拨评价:银杏树叶真多呀!银杏树叶真可爱!你一定很喜欢这树叶,听你的声音中还透着喜悦,仿佛真拿着一片银杏树叶在细细端详呢! 6、小结。你觉得这是一种 的银杏树。(交流:古老的、长得慢、珍贵的)(二)学习第3小节。师过渡:小游客们,走出珍贵的银杏树植物园,让我们迈进可爱的动物吧!哪个小讲解员继续为我们做精彩的讲解。1、生个别读2、正音:熟悉、灭绝、食肉3、交流:你觉得对大熊猫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师点拨:呀,大熊猫真顽强!是呀,真不可思议,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居然也吃肉呢!大熊猫可爱极了,你们见过吗?可课文却没有写到底有多可爱?小讲解员能把它的样子介绍具体吗?我们学着刚才银杏树的介绍方法来介绍。出示句子: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它的身子 ,四条腿 ,一双大眼睛像是 。同桌练说,指名说。(三)学习第4小节。师过渡:告别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让我们走进水族馆吧!1、生个别读2、正音:正音:硬鳞、核桃、缺乏、稀有3、小结:小结。你觉得这是一种 的中华鲟。四、巩固识字,深化情感。师:听完了三种活化石的介绍,我们还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朋友,再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1、指读黑板中的词语。熟悉、食肉、核桃、硬鳞、 历史 灭绝、珍贵、 保护、稀有 缺乏个别读、齐读。2、用词说话现在你还能来说: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公孙地、中华鲟三种 的活化石。3、是呀,我们学这篇课文,不仅要通过文字介绍读懂它,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大家再快速地看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到哪儿,你感到高兴了,读到哪儿,你觉得悲伤了,或愤怒了,同情了,生气了?4、交流、质疑。为什么会伤心,为什么会悲伤,为什么愤怒?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五、自主写字。课文中还有3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自己来写写“代、孙、植”,比比谁的字儿最漂亮、最匀称。生练写。师反馈。问题研讨:科普类的文章在低段学生中怎样做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参考资料:裴海安主编,名师同步教学设计xx年版,P249-257附送:2019年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word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bi r hun h o shn d hi qin rn m qu lu fn y yo 二、比一比,再组词。人( ) 尽( ) 衣( ) 欢( )入( ) 近( ) 依( ) 欲(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一( )楼 一( )河 一( )红日 一( )绿叶一( )山 一( )人 一( )诗人 一( )老虎四、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1、“雀”共笔,第九笔是,部首是。2、“楼”共笔,第十一笔是,部首是。3、“穷”共笔,第六笔是,部首是。五、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解释。1、白日依山尽 依靠 同意 按照 ( )2、黄河入海流 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进来或出去 收入 ( )3、欲穷千里目 需要 将要 想要 ( )六、连线。1、白日依山尽 还要再登上一层楼2、黄河入海流 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3、欲穷千里目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4、更上一层楼 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