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1课《形形色色的动物》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349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1课《形形色色的动物》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1课《形形色色的动物》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1课《形形色色的动物》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9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1课形形色色的动物word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讨论、整理、总结出常见动物的主要特点、共同特征并利用已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培养学生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2、科学知识: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初步了解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重点: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以及它们的基本分类。教学难点:常见动物中特殊动物的归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用常见典型动物图片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动物的图片、小组的信息记录整理单(见教材)。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提供一些典型动物的图片:“动物园里和地球各处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这些动物各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在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动物类型,知道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共同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种类的动物,请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二、自主学习1、先说出课本上常见动物的分类及生活习性与环境并举一些近似动物,让学生把找到的相似的动物和此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2、把自己找出的相似的动物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共同特征。三、交流和讨论1、交流。在黑板上列表记录全班学生找出的相似的所有动物并进行分类。2、讨论:“对于同学们分类的 的内容,大家的看法一致吗?”1讨论看法不一致的地方,由学生分别陈述理由,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先存疑。2大家看法一致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整理和汇报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写在黑板上。3用同学们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与原来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不一致的地方。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用动物的共同特点逐一衡量,那些属于这类动物,那些不属于。4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地方修改和补充?”5阅读一些常见动物的资料,对照资料看自己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否全面正确。四、归纳整理1、“形形色色的动物有许多种、许多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2.、小组讨论:3、先由学生说,教师简要记录到黑板上。然后展开讨论,取得一致意见。4.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五、课内延伸 1、小资料(课本第四页)。 2、一些特殊的动物的知识,如最大的动物、最高的动物、夜间生活的动物、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五、总结六、板书预设 形形色色的动物分类:哺乳动物 鸟类 鱼类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七、作业 1、搜集资料、图片,课后互相交流。2、完成练习册第一课附送:2019春鄂教版科学五下第20课捉住灰尘word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_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捉住”灰尘,我将分七个部分对本课教学展开说明。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第二课,基本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灰尘会漂浮在空气中。设计实验“捉住”灰尘。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中哪里灰尘多,哪里灰尘少,为什么?灰尘来自何处?某地空气中灰尘多的原因?如何减少灰尘?既是第一课学习的延续,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和探究过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为实施本课教学指明了方向。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捉住空气中的灰尘”,能间接地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不同环境中的灰尘的多少。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不同地段的灰尘的多少;教学难点是: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细致。同时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第三部分 教法运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第四部分 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逐步培养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直露地向学生传授知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1、提炼主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法、观察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2、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3、启发思维,让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五部分,课前准备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进行科学研究前提,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准备以下材料:1、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2、双面胶、小木片、透明胶、玻璃片、记号笔、放大镜、水槽。第六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我将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一) 导入部分 激趣导入采用观看空气质量预报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直观上简要了解空气质量与灰尘数量有关,进而引出本课课题。(二)活动部分 第一步,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灰尘悬浮在空气中这一现象,让学生小组推测:哪里的灰尘比较多,哪里的灰尘比较少?怎样才能捉住灰尘呢?第二步,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根据如何“捉住灰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分组准备实验。(播放实验视频,包含实验方法及实验要求。)【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第三步,根据设计方案,分组展开实验学生分组展开实验。(插入放置装置过程图片)第二课时第一步,汇报交流,规律探究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并互相补充,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然后,比较各小组的汇报结果,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后要善于整理自己的实验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能够把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第二步,分组讨论,深入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分别观察3幅图片,说说自己的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的意识。第三步,拓展运用,延伸探究 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使空气中的灰尘尽可能的减少?记录讨论结果。【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第七部分,教学反思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两个方面比较满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继续发扬。1、 灵活运用教材,不照本宣科 ,做到了“利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例如,课本中给出了利用双面胶,小木片等工具进行实验的方法,而实际教学中,我还为学生提供了宽透明胶,透明玻璃片,水槽等工具和材料,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达到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效果。2、 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方案进行分组实验,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1、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理会别人的发言与合作学习的目标。2、小组合作实践中,优生指挥操作,发表见解,汇报结果,而多数学生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个别学生则趁机谈天说地或玩起东西来。鉴于以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在小组的建立与分工方面,做到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总之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其中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