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word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3439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word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word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word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青岛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word单元备课课题三、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难点: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4、把握计算教学的要求,恰当评价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课时划分信息窗1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课时信息窗2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方法2课时信息窗3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的笔算 2课时信息窗4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2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测试与讲评 2课时备课时间xx、3、1上课时间课 题信息窗1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 学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2、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数的计算有新的认识,并在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 点难 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媒体课件是否详案是教学过程设计修改补充一、课前热身50+20=90-50= 32-7=30+25= 85-40= 46+5=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咱们先猜个小谜语好吗?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打一昆虫) 2、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蜜蜂王国去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出示课件)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啊?(学生观看课件,从图中获得信息是:侍从32只、卫兵45只、保育员54只、清洁工23只)三、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 (1)列出算式。32+45= (只)(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2、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1)列出算式。45-32= (只)(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四、掌握方法,巩固知识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下列各题。42+31= 76-25= 28+15= 81-34=2、解决问题,我能行。(出示课件) 地球仪58元 书包26元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多少元?(2)一个书包比一个地球仪便宜多少元? 五、梳理知识,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到蜜蜂王国里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学反思:备课时间xx、3、1上课时间课 题信息窗2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方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 学目 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来,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重 点难 点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算式。教学媒体课件是否详案是教学过程设计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参观蜜蜂王国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小蜜蜂很勤劳,这节课咱们去看看小蜜蜂准备出发采花蜜的情境,看看这次它们又带给我们哪些新知识好吗? (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2、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3、二队和三队共有多少只?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学生小组交流计算的过程,全班汇报。师板书竖式:320+210=530 320+ 210530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小结: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解决“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三)解决“二队和三队共有多少只?”师:同学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全班交流。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理解体会算理。2、小测试:用竖式计算:324+153= 29+540=465-132= 857-37=四、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并进行自评。教学反思:备课时间xx、3、1上课时间课 题信息窗2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方法(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 学目 标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 点难 点能熟练地进行估算。教学媒体课件是否详案是教学过程设计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参观了小蜜蜂出发采花粉的情景。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小蜜蜂又有什么新的行动了。(课件出示复习题)瞧,小蜜蜂要回家了,你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吗?用前面所学近似数的知识连线,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三、四两队大约有几百只蜜蜂?2、列式:86+1033、交流解题方法,全班汇报。(86接近100,103接近100。100100=200。所以大约是200。)4、小结:我们把大家用的这个方法叫做估算。板书:86103,把每个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86接近100,103接近100,100100=200。所以大约是200。因为是估算,不是精确数,所以我们用,表示约等于200。86+103200读作:86加103约等于200。三、巩固新知:估算273302 297401 352213698505 709604 653421引导学生知道:在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是取整百数,还是取几百几十,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一说怎么进行估算吗?教学反思:备课时间xx、3、1上课时间课 题信息窗3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退位)的笔算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 学目 标1、学习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遇到进位或退位时,要注意写进位1或退位点。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 点难 点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媒体课件是否详案是教学过程设计修改补充一、情境导入 师:勤劳的小蜜蜂要出去采蜜了。瞧,它们来到花园里、果园里。他们分成两队在采蜜,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二、学习新知1、找出数学信息一队有518只,二队有227只。第一队说:从家到果园592米。第二队说:从家到花园384米。2、提出数学问题3、从果园到花园有多远? (1)独立列式:592+384=(2)估算:592接近600,384接近380,600+380=980,592+384980。(3)竖式计算方法:说一说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教师板书竖式计算方法。4、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1)列式:518-227=(2)估一估:说说估算的方法。(3)学习竖式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计算方法,小结竖式计算减法要注意什么。5、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独立解决。6、总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三、练习巩固自主练习1、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重点说计算方法。四、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备课时间xx、3、1上课时间课 题信息窗4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 学目 标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验算。2、学习和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检验方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重 点难 点学会验算。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检查方法。教学媒体课件是否详案是教学过程设计修改补充一、情境导入师:勤劳的蜜蜂采了一天的蜜,它们的劳动成果是怎样的呢?蜂王会怎么检查呢? 二、讲授新课1、检查生产情况。提出问题:怎样检查呢?(1)列式:573+318=(2)独立用竖式计算。师:算的对不对呢?(3)学习验算方法。小结:验算加法的方法有两种: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相加;2、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2、检查使用情况。(1)列式:891-264=(2)独立计算。(3)学习验算方法。小结:验算减法的方法有两种:1、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师:计算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三、练习巩固第49页第1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不能说一说验算的方法呢?教学反思:附送:七 包装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2019春青岛版数学五下第七单元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word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9-92页教材简析:本部分内容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第二部分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研究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征,你能从面、棱、顶点这几个方面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吗?咱们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时候大家一起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掌握了新知识,今天咱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新知识。 设计意图从复习旧知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间的的联系,同时也提示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各一)老师这里有2个包装盒,你能分别指指长方形盒子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吗?2、如果把长方体的六个面展开,你能想象一下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吗?3、演示将长方形盒子展开的过程,和你想的一样吗?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盒子沿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部分剪掉)平铺在桌上,进行观察。4、请在展开图上把面积相等的面用涂成同样的颜色,并标示出他们分别是哪个面。对照长方体和展开图,一一对应指出每个面。5、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你能一一对应的指一指吗?6、学生将正方体盒子剪开,独立探究六个面的相对关系。7、下面的平面图哪些可以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90页自主练习1)8、出示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设计意图 通过涂色,一一对应找面和边,使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和其展开图的位置能够相应,为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与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基础。三、独立探索、掌握方法:1、制作图上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需要多少纸板也就是要求这个长方形的表面积。2、学生对照实物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完成后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思路。3、交流汇报:方法(1)分别求出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方法(2)先求前面、上面、右面三个面面积的和,再乘2。方法(3)将六个面的面积计算以后再相加。(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说清道理,并进行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设计意图通过提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后,掌握计算方法。交流时重点要说明算理。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根据要求填一填:(91页自主练习2)6cm4cm5cm(1)上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2)前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右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3dm1dm2dm2、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91页自主练习3)设计意图通过两次层次不同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优化长方形表面积计算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