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冀教版语文六下《科学幻想之父》word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99244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冀教版语文六下《科学幻想之父》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春冀教版语文六下《科学幻想之父》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春冀教版语文六下《科学幻想之父》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冀教版语文六下科学幻想之父word教学设计学 科语文年级六年级备课教师吴献春课 题25 科学幻想之父 课 时1课时教材分 析本文是一篇科幻故事,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思。故教学重点应放在挖掘本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上。 课文再现了作者极大的想象力,它用幻想的形式,阐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远景。情节曲折,妙趣横生。在他丰富的想象指引下,人们研制成功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所以他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学生分 析学生们喜欢科幻故事,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设计理 念科幻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通过学习课文,可以放飞孩子们的想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通过学习课文,可以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因此老师要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播。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儒勒凡尔纳的经历和主要作品。过 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大胆进行科学幻想的情趣。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科学幻想之父”这一称谓的含义。难点:感受凡尔纳的与众不同之处,明白幻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认识科学幻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和全班交流相结合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一、激趣导入建议2分钟同学们,你们读过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吗?你们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你们在课下已经搜集了关于“儒勒凡尔纳”的相关资料,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简单交流“凡尔纳”资料。)介绍凡尔纳的相关资料,激发孩子们学习文章的兴趣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指南一和学习卡片一建议12分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解决困难了解课文内容三、深入研读课文出示学习指南二和学习卡片二建议17分钟品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组织引导学生独学、对学、群学、汇报交流。对学,集体学习,小组汇报展示。作业布置课下找到你喜欢的凡尔纳的作品,认真读一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板书设计大胆想象 历尽艰辛 25、科学幻想之父 启迪后人 做出贡献课后反思学习指南(一)1. 自读课文。要求带着探究性的心理认真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建议5分钟)2.认真阅读学习卡片一中的任务,并完成卡片一。(建议3分钟)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建议4分钟)学习指南(二)1. 品读课文,完成学习卡片二。(建议5分钟)2.小组交流,展示成果。(建议12分钟)学习卡片一1、你知道下边词语的正确读音吗,请你读给大家听。儒勒凡尔纳 潜水艇 熔岩流 舡鱼号 由衷当之无愧 妙趣横生 摩天大楼 刊载2、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对凡尔纳知多少?3、作者我们介绍了“科学幻想之父”凡尔纳的哪些内容?学习卡片二细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为什么人们把凡尔纳称为“科学幻想之父”?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读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附送:2019春冀教版语文六下葵花之最word教学设计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感悟生活,领会哲理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讲述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解放军战士收到小朋友寄来的一袋葵花子,孩子们希望能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解放军女战士播下种子,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百般呵护,亲手种活了一棵向日葵。虽然它是那样小,而且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但是在战士们心中,它是最高的。 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昆仑山环境的恶劣,体会高原葵花生命力的顽强。过程与方法:1. 能够自觉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2. 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交流碰撞,深入理解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葵花生命之坚强,体悟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重难点分析:l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边防战士为何如此关心葵花,从而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l 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昆仑山自然环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出课题。1、 (一)了解昆仑山的自然环境。2、 以“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昆仑山的资料展开交流。还可以借助课后的“我的资料夹”共同感受。课件出示交流话题3、 预设:师生交流会以“那里环境恶劣”展开,顺应下面的环节。课件出示一组昆仑山图片(二)教师引导:迄今为止,昆仑山还人迹罕至,但是那里的解放军战士却长年驻守。这篇课文的作者毕淑敏就曾在这里当兵十一年。而且,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有一棵艳丽的葵花绽放着。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她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这棵不同一般的葵花吧。(三)教师板书课题。书写“葵”字时,提示学生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理解不了的词语勾画出来。去了解那棵葵花的故事。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浏览读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三)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力求语言简练、思路清晰地概括课文大意。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主线。(一)个别学生每人一段展示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葵花”讲了哪些事情?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反馈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出课文的主线,即:边防战士收到葵花子;葵花子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冲破生命的禁区成长起来;葵花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教师随机板书并出示课件。四、围绕“葵花”,品析战士精神。品读第一部分:收到“葵花子”。(一)默读课文。思考:战士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到葵花子的?又为什么“信早已写好,却始终没有发出”?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反馈交流中,要结合具体文字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交流:1边防战士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收到的葵花子;通过“昆仑山只有一个季节冬天”和词语“关山重重”、“山路迢迢”来感受。2“信早已写好,却始终没有发出。”的原因不仅是战士们担心孩子失望,更暗含着这些女兵希望葵花子像她们一样能在这里安家。边交流边出示课件。第二课时一、继续围绕“葵花”,品析战士精神。(一)由收到“葵花子”引出第二部分,继续围绕“葵花”,品析战士精神。战士们没有寄出那封信,而是种下了“葵花子”。一起去看看战士们和他们种下的葵花。(二)呵护“葵花”成长。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战士们对葵花精心呵护的语句,并结合语句说说葵花带给你的感受。课件出示阅读提示。2反馈交流中结合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1)“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我们每天趴在石头围墙上看葵花。”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2)“葵花子居然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这颗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叶子”抓住“生机盎然”、“一往情深”理解是葵花的生命力,是花儿对太阳的情谊,更是战士们顽强的意志,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因为这份爱,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三)、赞叹“葵花”精神。1理解葵花的“最小”与“最高”。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葵花是“最小”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葵花是“最高”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反馈交流中只要学生结合文章说出相应理由即可。如:“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这棵幸运的葵花在寒风中抖个不停。”和“石围墙也被飓风吹得四散飘去,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葵花子居然发芽了!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2你认为葵花还是一棵最什么样的葵花?为什么?课件出示问题。预设:最坚强的葵花、最幸运的葵花、最珍贵的葵花只要符合文意说出理由就要肯定。二、挖掘内涵 ,升华主题。 (一)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葵花的生长过程,但仅仅是在描写葵花吗?战士与葵花之间有什么相似处?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同时也在赞扬边防战士。葵花那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战士们。它是边防战士勇敢顽强、心系祖国、乐观向上精神的化身。(二)结合“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说一说:葵花的什么小,什么高呢?边防战士的什么小,什么高呢?引导学生感悟:葵花的外形小,种植的海拔高;战士的身躯弱小,品格高尚。课件出示。三、延伸拓展。如果让你给边防战士寄去一件东西,你想寄什么?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四、书写生字。学生在写字书中书写生字。注意“葵”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 从葵花的生长环境入手,让学生了解文中葵花生长环境之恶劣,为理解“这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做铺垫。 课文条理清晰,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线,为学文理清线索,为实现教学目标扫清障碍。围绕“葵花”的三部分展开品析,使本节课前后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在此打下伏笔,渗透女兵们的美好希望,为学生理解文章借葵花赞美边防展示打好基础。 根据勾画语句谈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中,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感受葵花的生命力。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找到两者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得以理解文本。引领学生用心借文本去揣揣摩作者的心;联系有关语句谈理解,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的方法。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这个问题的设定,丰富了“葵花之最”的内涵,是对文本的超越。在丰富了“葵花之最”内涵的基础上,抛出这个话题引领学生思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对边防战士如葵花般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忠于使命的精神品格有逐渐深刻的感悟。在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的生活和精神后,设计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用心思考,对边防战士产生一种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