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9663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自然,人类的母亲。她以雄浑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我们,以清新幽雅的景致陶冶着我们,以神奇多变的现象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吧!本单元以“锦山秀水”为话题组织材料,选编了3篇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文章,文辞优美而风格迥异。观潮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浑磅礴,听泉让我们体会到鼎湖山泉的美妙多变,三潭映月则通过介绍“山潭映月”的来历,将我们带入一个自然之景与人造之物和谐统一的奇妙境界中。抓住主要内容,从重点词句入手,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这是学习本单元的目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山水的喜爱之情。语文乐园“我来试试”这一板块,让学生在词语搭配的练习中体会近义词意思的异同,在趣味中积累词语,写一写、背一背名言警句,朗读火烧云片断,感受美丽的自然现象,增加积累。“探究与发现”通过想象和朗读,让学生懂得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声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了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赞美的话”,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特点,真诚地抒发对景物的赞美之情。“习作”的题目是“我爱我的家乡”,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观察和表达方法,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美,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本单元的各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本单元的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思想,加强阅读与说、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景物的特点,联系个人生活实际,也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像资料,创设情境,展开想象,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1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19 观潮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会本课12生字,认识6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法。理解“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2、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教学准备:收集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19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2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整段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19、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时间顺序)课后随笔:3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20、听泉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2、读准并理解“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湿漉漉、清纯、悠悠扬扬、安详、循着、繁花似锦、古树参天、借宿、万籁俱寂、聆听、雄浑、流连、孕育、蓬勃生机”等词语。在学生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感受泉声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揭题。 1、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字“听”,自己读读看。谁会用它来组词? 2、譬如说刚才有同学说到的“倾听”“聆听”这些词就非常好。就是说,我们在听的时候,不但要用耳,还要用心,这样才能听出味道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 3、写题。 4、齐读课题。 5、师介绍:鼎湖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那里不但有浩瀚的林海,更有高悬的飞瀑,成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你想,既然是听泉,主要听什么?6、检查预习:预习了课文,你觉得鼎湖山的泉声怎样?课文哪几节写了泉声?二、自学课文,思考问题。我们来读课文描写泉声的第二节和第四节,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方式不同,但内容是一样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那就是: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三、讲读第二节。 (一)课文第二节主要写了作者白天听泉。他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二)教师小结:四、讲读第四节。 看第四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1、出示: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2、请你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听听这是哪一种泉声?(听泉声) 3、作者主要写的就是这四种泉水的声音。齐读这段话。4、注意:我们不但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听,更要用心品味。一会把你的4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感觉告诉大家。(师配乐朗读) 5、学生谈体会。 6、师相机播放乐器声,同时出示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7、读好这些词。 8、引说: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 9、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 10、把你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 11、指读。 12、分角色读。 13、师通过提问总结“这小提琴是谁拉响的?这琵琶是谁弹响的?这大提琴是谁拨响的?这铜管齐鸣是谁奏响的?(大自然)14、引读:更令人称奇的是,还有一些泉声五、总结。 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一切似乎都已沉睡,只有鼎湖山的泉声如歌、如诗,多姿多彩,不绝于耳。美吗?妙吗?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它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听泉(齐读)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师相机指导理解。 (1)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2)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5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3)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4)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三、教学第四节。 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3配乐齐读第四节。四、教学第五节。 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 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板书设计:20 听泉泉声美妙泉水润物课后随笔:6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21、三潭映月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进行朗读训练。 2、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 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三、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在哪里? 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你的体会。 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文章的介绍,想象“三潭印月”的美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活动提示:(1) 西湖是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自然景观,“三潭印月”更是承载了许多的7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文化内涵,所以,配乐朗读应该注意语调舒缓,乐曲以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等舒缓的乐曲为宜。 (2)以导游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要注意使用口语,注意使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比如把问题提给游客,与游客互动,注意语言要幽默生动等。可以对照景点示意图,先对景点进行一个大体介绍,然后按照游览的顺序,一一介绍景点。 (3)如果以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身份介绍三塔,要提示学生最好有示意图或实物模型,这样介绍更清楚明白。介绍时注意如下几点:第一,交代出石塔的位置、建造的意义;第二,说明石塔的样子。 (4)以一名游客的身份介绍“三潭印月,要说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苏轼的身份介绍“三潭印月”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更具挑战性,需要创造性思维。(5)无论以哪种方式介绍西湖的“三潭印月”,都要以课本为依托,注意参考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2、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 3、指导朗读。 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四、拓展延伸,指导运用。 1、美丽的西子湖不仅有“三潭印月”这一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2、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3、仿照第2、4段的格式介绍自己的资料。板书设计:21、三潭印月(人间仙境)深水立石塔挖泥堆堤、岛课后随笔:8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古诗诵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2、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3、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潋滟”“空潆”的风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潋滟、空潆)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学习方法。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组内合作解决。2、学生自学。3、小组互学。4、全班进行学习汇报: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四、品读古诗,以读悟情。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边读边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诵读体会诗歌意境美。)3、四人小组中读古诗。4、全班反馈: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1)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小结:西湖美得那么动人。(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好”和“奇”来,感受不同景象的美。空濛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想说些什么?(生交流并朗读诗句)(3)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9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情。配乐,多种形式吟诵诗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4)齐读全诗。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1、学生自背。2、全班交流,多种形式背诵。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潋滟 好 总相宜空濛 奇课后随笔:10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语文乐园(七)教学目标:1、区别近义词,在词语搭配练习中了解它们的差别。2、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两句古人的名言警句。4、通过朗读描写景物,的短文,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自然之美。5、通过朗读短文,探究与发现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区别近义词,在词语搭配练习中了解它们的差别。2、通过朗读短文,探究与发现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语文游乐园又增添了很多有趣的游戏,你们想去玩玩吗?看哪些同学最勇于尝试、最聪明!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赶快到游乐园里去吧!二、学习“我来试试”。1、“读一读”找伙伴。 (1)看看谁能读准这些词。(2)看看谁能最先发现每一组词中有什么共同点。(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说说各自的看法。(学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同学们发现每组词中都是一对近义词,它们意思相近,但还是有差别,因此与它们在一起的好朋友是不一样的。(4)同学们赶紧在“词语小树林”里找找它们的好朋友吧,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找出与之正确搭配的词语)(5)全班齐读。2、“读一读”变魔方。 (1)(小黑板出示出现“山水、天地、讨论、思想”四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变化?(2)请同学点出另外几组词。指名读成语,要求读出这些成语包含的感情,也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成语的意思。(3)拓展练习:你只能看前面的词语,就能说出含有这两个字的成语吗?说的不是书上的成语也行。学生自由练习后比赛,看谁记得又对又快。3、“写一写,背一背”名言休闲厅。 (1)(出示两句名言)名言是名人的思想和智慧,看看谁读得准,写得漂亮,背得熟。(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联系实际说一说。(学生自读自悟,感受句子的内容)(3)学生抄写名言,把字写正确,写美观,注意行款整齐。(4)作品展示。11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5)书写也是帮助背诵的一种途径呢。(6)学生背诵名言,同桌互查互背。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着大家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可要继续努力哟!二、美文廊“读一读”。在“找伙伴”和“变魔方”游戏中,我们一起感受到了汉语的神奇魅力,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它无穷的魅力吧! (小黑板出示火烧云片断)1、自由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2、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生交流)3、大自然真神奇啊!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丽的火烧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读这段话。)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指名说。)5、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大家评一评。6、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着音乐,美美地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火烧云图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短文)7、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好,读得也美。老师真为你们自豪!三、探究园“探究与发现”。1、师:读了听泉一课,同学们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的美妙。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感受?它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短文,学生品读后自由讨论。全班交流反馈。我们先来比较两个句子,看一看你觉得哪一句好,好在哪里?2、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和发现,感受泉水声音的美。探讨这样的描写有什么特点,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体会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3、学生再读短文,深入体会语言的美。4、拓展训练: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把习作写具体、写美,可以用以上几种表达方法,那样效果就会好一些。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方法试着写一段话。5、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四、总结。汉语是最美的语言!只要同学们用心去读、用心去品味,你们就会发现它无穷的魅力,越来越喜欢它!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多运用,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也会成为小诗人!第三课时(口语交际赞美的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的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美好风光,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3、能把自己游览过的地方、搜集的风景图片、网上浏览的名胜古迹等大致情12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况说清楚。说的时候,仪态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习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教学重难点:1、结合这次说话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和介绍祖国的美好风光,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2、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课本中的三峡水利工程、北京奥运主会场、桂林山水和西安兵马俑这四幅图片。看,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可不止这几处美景哦。同学们不是也收集了许多祖国各处风光的图片和资料吗?2、同学们,还记得年,北京举行了一件什么世界盛事呢?(奥运会)是啊,当时有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和游客踏进我们这片东方的土地上,你们高兴吗?3、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特别旅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一部分同学要担当热情的少年导游,一部分同学作为愉快的游客。希望同学们相互配合好噢。二、明确任务。1、怎样才能愉快地进行这次特别旅游呢?请看这一组同学的导游实况。 (一组小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美丽风景的小品表演)这几个少年导游介绍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呢?游客们尽兴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以便在等一下的旅游中有最好的表现。(学生小组讨论)2、看来,一次成功的旅游,就是要选择一处景点,选择一个好导游,或者带好你的游客,尽情游玩吧!3、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少年导游:(1)语言:用普通话,讲出特点;要及时、由衷地说出对景物的赞美的话。(2)仪态:大方、礼貌。(3)感情:热爱祖国,为之自豪。(4)态度:热情接待,耐心解答。游客:(1)举止文明,爱护环境。(2)善于选择景点和导游,勇于提问。(3)及时发表感叹,真情抒发对景物的赞美的话。(4)语育表达的形式多样,富于美感。三、特别旅游现在开始。1、小组互动;先仔细观察书上和屏幕上的四处景点,借助你收集的有关资料,一边展指示,一边向四人小组的同学介绍,注意说出风景名胜的特点,尤其注13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意,导游要介绍风景名胜的特点,体现景物的优美游客注意倾听,勇于提问,并说出对景物赞美的话。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他的导游,全班同学做游客,介绍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提示使用文明用语)四、小结评议(调节阶段)。1、他们的导游工作做得怎样?游客又表现得怎么样?(引导结合板书)。 提示:在赞美景物的时候,特点突出了吗?语言丰富吗?有没有运用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你有可以借鉴或者改进的地方吗?2、在刚才发言的同学中评选“优秀评论家”。五、分类组团。1、过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下面咱们按照景点的所在省份,自由组成四个导游团,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选出一位团长。可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旅游中,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我们来看看哪个团的合作是最精彩的。2、分团进行(团长组织说的顺序和设计开场白、结束语)。3、导游团汇报。4、评议。六、自由选说。1、渡:你们还愿意接受更高的挑战吗?下面,我们不仅可以用刚才的四处地点,还可以自由选择你喜欢的名胜古迹,并自由选择角色:你可以充当游客到各地游览,向你的导游提出你想了解的景物特点,并对景色发表你赞美的话;也可以留守大本营做导游;还可以主动走到每个人的身边,亲自向他们介绍你的景点,做一个热情、尽责的好导游。提示:注意充分发挥你收集的图片资料和旅游照片的作用。2、生自由汇报,评议。老师参与其中。七、师生总结。1、今天的“”竞选会中大家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各地风光,了解了许多的风土人情,还激发了热爱祖国的热情,而且提高了大家的口语交际水平。所以,今天的口语交际课十分成功,教师祝贺同学们!2、我们再一次游览祖国的美好风光,下课后可以向你的朋友、家人赞美祖国这神圣的土地。板书设计:赞美的话导游:讲出特点、仪态大方、态度热情游客:举止文明、勇于提问、赞美真诚第四、五课时(习作我爱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留心观察,观察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要有顺序、抓住特点,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14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2、习作要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空话。3、较全面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景物、特产和风土人情,触摸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立志为改变家乡而努力。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武汉,素有“江城”和“九省通衢”之称,并以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风景名胜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武汉的小吃也独具特色,在全国都享誉美名;近几年来,武汉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大刀阔斧,被评为宜居城市之一。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你们以“风景名胜”“风味小吃”“城市风情城市风貌”四个小组对我们可爱的家乡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说说我们可爱的家乡!一、分组交流、展示资料。1、分组,明确交流要求。(1)请同学们按各自调查的内容分组就座。(2)提出交流要求:小组长负责,按照一定的顺序请每一位同学发言。说的时候要讲清“这张照片在哪儿拍的;你的心情怎样;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由来;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这种小吃有什么特点、味道如何;武汉发生了哪些变化,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怎样的提高”小组中由一位学生主讲,其他学生自由提问。2、学生在各自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感受。风景名胜组:就自己游玩的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地方交流。风味小吃组:从色、香、味等几方面进行交流。城市风情组:将武汉过去、现在一些风情的对比,例如老街、老巷、老屋以及老故事来再现武汉的人文历史和风情。城市风貌组:把握武汉发展变化的脉搏,充分展现武汉在城市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和人的精神领域的提升现状。二、交流反馈、拓宽信息。1、交流体会,个性展现。 (1)风景名胜知多少师:(走到风景名胜小组中)我想家乡的一草一木给你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首先请你们组选一个小导游,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家乡的风景名胜。小组推荐代表描述。(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师相机指导学生说出同一处景观的不同之处观察的角度、个人的感受;同一处景物特点的不同表现个人游览的经历,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2)家乡的老故事师:(走到城市风情小组中)同学们家乡现在如此之美,而又有谁知道她往日的容颜教师出示一张张老照片,画外配上乐曲,教师深情介绍(根据照片上的内容)。小组选取12个同学交流讲得最精彩的故事,并展示照片,(配乐)拓宽学生的信息面、加深学生对武汉的情感。15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备人:王清云 总第 课时动态栏师:听了这些老故事,你们想说什么?(生发言,师注重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3)夸夸家乡的小吃师:(走到风味小吃组中拿过几张色彩鲜艳的照片)同学们,看到这几张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吃)是呀,我们武汉的小吃以品种繁多堪称全国一绝,有四季美的汤包、五芳斋的汤圆还有最具特色的热干面,我想同学听了肯定口水都流出来了,那就快请这一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有请!小组推荐最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学生边展示照片边讲解,师可以适时加上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4)城市风景线师:刚才同学们在几个小导游的带领下不仅领略了东湖的美景、黄鹤楼的隽永、长江大桥的雄伟以及家乡的老街老巷,感受了家乡的民风民情,还吃尽了可口的家乡小吃,下面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乡现在的风采吧!老师请城市风貌小组的同学上台介绍家乡的变化。(学生放自拍的城市风貌短篇,加以讲解。)师:你还知道家乡有哪些变化呢?(让学生畅所欲言)2、真情流露,激发情感。师:同学们,听了各个小组的介绍,你们现在想说什么(生表达各自的情感)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的感触也很深,我们的家乡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作为一名武汉人,我们应该感到十分自豪。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吃好、玩好、家乡好;景美、人美、家乡美!三、撰写、修正、誊写。课后随笔:16附送:2019年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1个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挣”“喝”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多的认识。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搜集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调动情感。板书:读书。师述: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开始正式地读书学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交流提示课文中要注意的字词。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2、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四、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五、课堂作业:1区别组词。贫( ) 振( ) 欺( ) 获( ) 奉( )贪( ) 震( ) 期( ) 惑( ) 奏( )2抄写生字。 崛起:突起。喝彩:大声叫好。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抱负:远大的理想。品学兼优:品德和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人受到洋人的欺侮,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你能想象少年周恩来在沉思什么?你能感受在平静的外表下他内心的波澜吗?3、全班交流。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在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他思考中华民族贫弱不振的原因,他在寻求改变中华落后挨打现状的途径。他的内心充满着屈辱、悲愤。他的内心充满着对祖国深深的爱。4、指导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五、课外延伸。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1伯父带他下火车时,中华不振哪!中:“奇怪”说明少年周恩来的疑惑不解,“沉重”写出了伯父内心的无奈与悲痛。2他常常站在窗前,想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与先文第一次看到租借地照应,“常常”“沉思”表现了少年周恩来心里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心中酝酿着远大的志向。3“响亮而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明少年周恩来的决心坚定和远大志向。这些都不是他一时的冲动,而是他亲眼目睹了中华不振的现状后,经过深思熟虑后立下的远大志向。作业。“完成课堂作业”上第十三课的作业。 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啊 !振兴中华 教学后记: 14 小萝卜头的故事学习目的:1、学会12个字,认识0个字。注意多音字“难”的读音。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囚歌。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的特点及他是怎样学习的,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和极差的学习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审题质疑,导入激趣:1、读题后审课题:从题目看本文是写谁的?2、看到题目后,你还能想些什么吗?(“小萝卜头”长得什么样?有多大年纪?他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及词语。2、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质疑的问题。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说一说,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萝卜头”的句子,了解他的特点。3、熟读深思:弟弟在牢房里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这样做?4、小组讨论交流5、集体交流要求:把你们小组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尽量把书中的语言变成你自己的语言。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席地而坐:古人在地上铺设席子等物为座,后泛指就地坐下。来之不易:来得很不容易。突如其来:突然发生。自告奋勇:主动的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眼中的“小萝卜头”是什么样的?二、想象画面,体会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精神。1、自由读12自然段。2、你能想象在有火炉之称的重庆,酷暑中的牢房是怎样的情景?小萝卜头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3、读小萝卜头跟妈妈背诵囚歌的句子。将狱中学习的艰苦与小萝卜头学到新知识的兴奋与快乐进行对比。谈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4、 感情朗读。三、和同学交流课前你收集的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四、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1、了解了“小萝卜头”,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较想一想,(1)我的学习条件和“小萝卜头”有什么不同?(2)我打算怎样向“小萝卜头”学习?2、学生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3、集体讨论。4、总结:“小萝卜头”和同学们的年龄差不多,但他生活在敌人的监狱中,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学习条件极差,但他能想尽办法刻苦学习。咱们要以“小萝卜头”为榜样,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为建设四化刻苦学习!五、课外拓展1、课下自己收看电影红岩,阅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2、作业。完成“课堂作业”上的内容。引号的作用: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板书设计:14 小萝卜头的故事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 学会了背囚歌 克服困难 刻苦学习 跟罗伯伯和车伯伯跟随黄显声将军学习 教学后记: 15 童年读水浒传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7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水浒传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识水浒传1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2板书课题。二、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同桌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4 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四、学习生字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二、探究爱读水浒传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四、作业设计。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1 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2 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3 完成“课堂作业”上的内容。板书设计:15 童年读水浒传想读受读受益匪浅多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教学后记: 古诗诵读五 子夜吴歌学习目标:1会认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五)想一想,议一议。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师述: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共同呼声: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消除战争,结束动荡分离的生活。这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和平的呼唤。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过上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诗文解释: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词语解释: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良人:指丈夫。罢:结束。诗文赏析: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前四句里,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加具有社会意义,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清新,意味深长。语文乐园五学习目标:、注意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学会记忆汉字,特别是区别易错字的方法。、积累格言并感悟所说的道理。、培养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看图推理的能力。、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一读、出示“读一读”中的词语,指名认读词语。、想一想,带点的字容易写错的地方是哪里?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琴”字与“饶”字注意不要多加一点,“刺”的第二笔是竖,第三笔是横折钩中间没有封口,“害”字的中间是“丰”,“拔”的第四笔是横不是竖折。、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二、读一读、猜一猜、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