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9486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1 背景 1 经济 崩溃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 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3 阶级关系 阶层活跃 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 文化 从 学在官府 发展为 学在民间 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井田制 士 2 概况 不同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 又彼此吸收 融合形成了 的局面 3 影响 1 思想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 文化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百家争鸣 二 先秦诸子思想 仁 有教无类 仁政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无为而治 以法治国 特别提醒1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 经济 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 图示法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 3 孔子的 仁 与孟子的 仁政 的关系 1 孔子的 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 最基本的 爱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构建与调节和谐人际关系 2 孟子把 仁 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等的施政纲领 即 仁政 由 仁 到 仁政 是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 4 儒家的 仁爱 与墨家 兼爱 的区别儒家的 仁爱 范围狭窄 且主张 克己复礼 为 仁 讲究阶级性 墨家的 兼爱 具有广泛性 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5 巧用反比法认识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 治国上 儒家主张 仁政 反对严刑峻法 而法家主张法治 强调严刑峻法 2 在人性上 孟子主张 性本善 而荀子主张 性本恶 3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荀子主张 制天命 而老子主张 顺自然 4 在人生态度上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 强调社会责任 而道家则主张 逍遥 的人生态度 强调 超脱 通史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思想文化 要语必背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是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2 百家争鸣 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3 孔子提出 仁 的学说 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的孟子 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形成 4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 思想 孟子的 仁政 贯穿着民本思想 5 道家以 虚无 的 道 为世界的根本 法家呼吁改革 墨家讲求实用 流派纷呈 学术活跃 6 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 主张改革和法治 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7 百家争鸣 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 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要点一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史料探究 史料一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 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老子 王 省刑罚 薄赋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 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父兄 出以事其长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梁惠王上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 史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 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 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 政治 文化地位 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从而推动了 百家争鸣 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 萧红恩 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探究 1 史料一分别反映了老子 孟子 韩非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2 有学者认为 百家争鸣 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潮流发展的产物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 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等信息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社会景象 反映了老子主张历史倒退 省刑罚 薄赋敛 修其孝悌忠信 是儒家 仁 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体现了法家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和历史使命 根据句号分层概括是解读本史料的关键 处说明了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处说明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促进了社会转型 提示 1 老子 顺应自然 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 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孟子 实行仁政 韩非子 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 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真题典例 2014 海南高考 T1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君上之于民也 有难则用其死 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B 强化血缘等级C 推行礼乐仁政D 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集权 不是君主无为而治 故A错误 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 故B错误 材料中 有难则用其死 说明君主不是推行 礼乐仁政 故C错误 材料中 君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 有难则用其死 安平则尽其力 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 属于法家思想 故D正确 答案 D 归纳拓展 1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原因 1 经济根源 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崩溃 出现了多种经济因素并存的局面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 政治状况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诸侯割据局面出现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各国竞相礼贤下士 招揽人才 3 阶级关系 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复杂 代表不同阶级 阶层的思想家层出不穷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 思想文化 学术下移 学在官府 发展到 学在民间 私学兴起 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 儒家 推崇 人治 德治 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 实行仁政 带有民本思想 即所谓的 王道 当国家趋于稳定 步入正常轨道后 宜用儒家思想 2 法家 提倡 法治 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的 霸道 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想 以实现国家大一统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 道家 主张 无为而治 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休养生息 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即所谓的 帝道 大动荡后 与民休息 恢复和发展生产 以道家思想为宜 要点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 史料探究 史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具备忠信 孝悌 克己 礼让 好学 知勇 仁恕等诸美德 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 孔子新论 史料二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 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 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探究 1 根据史料一 指出孔子心目中的 仁人君子 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 从史料二看 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 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张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连词 而且 可知分为两部分 前部分的中心句为 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后半部分的中心句为 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从两个中心句可知孔子心目中的 仁人君子 应具备的品德 从时代背景可以理解孔子的政治抱负 史料二中的关键信息 王如施仁政于民 故曰 仁者无敌 反映了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史料信息 省刑罚 薄税敛 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措施 提示 1 品德 注重个人自我修养 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政治抱负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 主张 克己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 2 继承发展 提出仁政思想 主张 让农民有地可种 勿夺农时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真题典例 2015 全国卷 T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往往称颂夏 商 周 三代 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 由题干可知 儒者称颂 三代 之美和对君主的希望脱离了春秋战国剧变的社会环境 是脱离实际的理想化的政治愿望 因此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故选C 儒者不是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而是反对现实政治 故A不正确 儒者批判现实并提出理想 所以他们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故B不正确 儒者提出复古是以追求现实政治的变革为目标 故D不正确 答案 C 归纳拓展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 政治特征 1 重视传统 注重继承 2 政治和伦理结合 3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 以德为主 德刑相辅 强调为政以德 4 重人治 注重对人进行利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5 和贵中庸 6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 虚于天命 2 伦理特征 强调仁和礼 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 经济特征 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 要重义轻利 4 教育特征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他创办私学 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 义 信等 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 要点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春秋战国时期 鲁国尚儒学 是儒学的发展基地 齐地学术较为庞杂 阴阳五行学 道家之学 儒学都相当发达 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 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探究 根据史料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 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提示 特点 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 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 兼容并包 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归纳拓展 百家争鸣 的影响 1 春秋战国时期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 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辩 取长补短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成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 儒学思想在吸收 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 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 还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 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1 2016 海南高考 T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 主张涵养 浩然之气 倡导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 浩然之气 是一种个人的品质 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 故A项正确 孟子儒学的思想 对后世影响极大 可以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 与 个人独特 不符 故B项错误 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 故C项错误 修养 浩然之气 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个人品德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 与反抗专制暴政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 A 2 2015 安徽高考 T12 据 史记 载 一日 魏太子下车 向一位新贵 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 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 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解析 由田子方和魏太子对待对方的态度 田子方认为 贫贱者 应当骄傲和 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的解释看出 士人得到诸侯国的重用 故A项正确 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表明士人重视功名利禄 故B项错误 由文士田子方 臣 对魏太子 未来的君 的傲慢态度看出 森严的等级已遭破坏 忠君思想并未形成 故C D两项错误 答案 A 3 2015 山东高考 T13 尚书 酒诰 云 人无于水监 照镜子 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 解析 西周时制礼作乐的周公在 尚书 酒诰 中第一次提出了 人无于水监 当于民监 的理念 古代的镜子称为 监 周公要求为政者不要用水做镜子 而是要把人民当作镜子 时时对照 检查自己 反省为政的得失 这说明在西周时期已经产生了 民本 思想 答案 C 4 2015 海南高考 T1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 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 重农抑商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儒家并不主张重农抑商 A项错误 儒家主张通过 正名 和德治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法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维护社会秩序 故B正确 厚古薄今是儒家的思想 而法家主张社会变革 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 故C项错误 重视道德和人伦是儒家的主张 而法家没有 故D项错误 答案 B 5 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 解析 本题首先要理解材料中 上 和 民 的关系 主要是指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 统治实行 礼 义 信 即 仁政 人民就会服从统治者 A项不准确 材料强调统治者自身行为 C项不准确 没有法 D项不完全是礼治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