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8746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作者及部分字词读音 二、过程目标 1、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心理描写及作用 3、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语法的见解和结尾动作的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本课可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抓住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个线索,梳理清楚情节结构,品味文章在描写方法、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 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 最后一课。这篇文章,通过一堂法语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情感。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淘气天真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 将是怎样的表现呢?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1870年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帮的行为,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普法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和爱国情绪。 3、 学生听配音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随意点几名学生让谈谈其整体感知情况。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四、注音、注释 捂(w) 戒(ji) 踱(du) 郝叟(ho su) 膝(x) 诧(ch) 惩(chng) 赚(zhun) 钥(yo) 匙(shi) 藤(tng) 祈(q) 祷(do) 哽(gng) 挟(xi) 懊(o) 皱(zhu)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五、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作业 (1)明确小说线索,理清行文脉络。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小说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廓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小院子里”)(16段)序幕。 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部分(“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段)开端。 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部分(“我看见这些情形”“忘不了”)(11-23段)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将手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部分(“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段)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的情景下课。 六、就课文的重点、难点之处互动探讨 第一部分: 1、“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韩麦尔先生提问】 2、找出这一部分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自然环境:“天气晴朗” “画眉歌唱”反映出小弗朗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普鲁士士兵操练” “人们看广告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后面小弗朗士情感的变化做铺垫。】 第二部分: 略读课文完成下表填写。说说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气氛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地下夹着哪怕人的铁戒尺”。今天我迟到,先生却温柔的说“快坐好”。穿着庄重的礼服。“拿着大铁戒尺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老师穿戴随便。教师 【肃静取代了嘈杂,庄重取代了随意;周围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更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以及人们对它的无限珍惜。】 第三部分: 下列语句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1、“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 , 现在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说明小弗朗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 表明小弗朗士增强了民族自尊性,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表明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明了小弗朗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第四部分: 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朗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2、文中哪些动词很好地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 , 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3、找出表现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词语,分析它的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表现了他对敌人强烈的忿恨以及丧失国土对他沉重的打击。】 七、小结: 作者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把小弗朗士思想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懂事,这一感情变化的基点是小弗朗士本质上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亡国的惨痛震撼,更激发出了他的爱国之情,而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也给了他极大的感染。 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变化: 平时 最后一课 对敌人 不在意 痛恨、愤慨 对老师 害怕 理解、尊重 对法语 讨厌 重视、珍惜 对国家 无意识 热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朗士。现在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主要采取讨论法,从多方面加以引导,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 1、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外貌描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表示他对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3、试举一例神态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去作用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 4、 文中动作描写最传神的是那几句话?它有何作用?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充分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思想感情,把韩麦尔先生悲愤、痛苦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高潮。】 5、“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属什么描写?其含义是什么? 【语言描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们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 6、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热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愤。当课上小弗朗士背不出课文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做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他又深情地赞美祖国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流露出了自己的悲愤,“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7、综合上述,学生归纳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他虽“拿着大铁戒尺”,但他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同寻常的衣帽,原来他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和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可在万分悲痛之际,他始终保持着镇定。在最后一课时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下课时他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充分表现出他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 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平时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的影响。这一形象,起初模糊,继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心的激情!】 三、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主要在三处,即上学路上,上课前的氛围,上课时的情境】 四、细节描写: 1、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对和平自由的渴望】2、普鲁士军队操练和军号声【暗示时代背景】3、教室里飞进的金甲虫【烘托出孩子们的专心】4、韩麦尔先生的小黑丝帽【纪念最后一课】5、郝叟老头的“初级课本”“大眼镜”【对遗憾的弥补】6、书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对祖国的挚爱】 烘托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 揭示主题 作用 具体表现及其作用 五、问题探究 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本体是“语言”,喻体是“钥匙”。“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使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打开监狱大门”,使人重新获得自由。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亡了国的人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 在教室中飘扬。 【本体是“字帖”,喻体是“小国旗”,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字帖,是要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敌人侵占。”可见老师用心良苦。小弗郎士有如此的感受,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意图,爱国感情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另外小弗郎士的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的过程,起到了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结尾部分的神态、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神态“脸色苍白”“呆在那儿”,动作“转、拿、使、写、靠、做手势”,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的强烈忿恨和丧失国土对他沉重的打击,表明他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6、 板书设计:7、 拓展延伸 日本法西斯在侵略中国时,在我国东北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中国历史被肆意篡改,任何易于激发爱国感情的文章被删除,日本侵略者妄图以此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意志。 语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起着凝聚人心,团结民众的作用。 结合本文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赞美, 谈谈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月下独酌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熟背全诗教学重点: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二、评讲: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独酌”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5赏析“邀”字。“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1“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的孤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2此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三、课堂小结:1艺术技巧:总之,这首诗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起伏自然的构思和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篇佳作。2风格:清新飘逸。 四、布置作业:1、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2赏析“邀”字。“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五、板书设计良辰独酌邀月与影不解徒随暂伴行乐醉后分散永结相期:一波三折,曲径通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