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80739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 口算(12分)16-27= 91+5-26= 226= 29-8= 38+18= 21-0= 50+28= 14+11-25= 95-37= 90-81+2= 85-63-1= 86+19= 二、填一填(38分)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2、 按要求数数(1) 一个一个地数:189、 、 、201、 、 、204(2) 一十一十地数: 、450、 、 、480、 、 (3) 一百一百地数:400、 、 、700、 、 、 3、300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4、197往后数第5个数是( )5、324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6、5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7、 照样子,填一填 234 = 200 + 30 + 4 637 =( )+( )+( ) 367 =( )+( )+( )8、 (1)读出下列各数998 读作: 602 读作:369 读作: 750 读作:(2) 写出下列各数新 课 标 第 一 网四百六十八 写作: 三百零二 写作:二百七十 写作: 五百二十五 写作:粤华学校二年级数学第12周堂清题(二)日期:xx.5.20 姓名: 得分:1、 口算(32分)19+66= 56+56= 13+63= 77+16-49= 57-10= 2559= 205+37= 63-16+16= 47+17= 60+57= 51-30+5= 946= 91-45+29= 72-255= 750= 546+29= 二、请把表示相同的数用线连起来(6分)。 新 课 标 第 一 网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2分)。 (1)456读作四五六。 ( )(2)三百零九写作390。 ( )(3)3个百和6个十组成306。 ( )(4)328里面有3个百,2个十和8个一。 ( )(5)998后面第二个数是一千。 ( )(6)888中的三个“8”表示的意义相同。 ( )粤华学校二年级数学第12周堂清题(三)日期:xx.5.21 姓名: 得分:一、( )里最大能填几?(18分)6( )273( )13 ( )5267( )58 ( )435( )4189( )28( )830( )650X k B 1 . c o m九百九十九三百六十七六百七十五百零三2、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下面各数(8分)。 三、写出下面各数(12分)。四、填一填,根据表格回答问题(12分)。(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X k B 1 . c o m(2)千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3)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4)一个数是最大的四位数,那么它是( ),最少加上( )就是一个五位数。(5)一个数是最小的四位数,那么它是( ),最少减去( )就是一个三位数。粤华学校二年级数学第12周堂清题(四)日期:xx.5.22 姓名: 得分:1、 口算(20分)。52+39=34+62=56+4=80-56=47+53=76-24=29+67=95-89=60-46=67-38=66-36=71+26=15+19=55-16=55+29=69+26=74+18=35-19=54+28=58-46=二、接着写。(10分)(1)、500、480、460、 、 、 、 。(2)、1000、1500、xx、2500、 、 、 。 (3)、3001、4001、5001、 、 、 。 三、在计数器上表示下面各数(8分)。四、填空(12分)。(1)6328里面有( )个千,( )个百,( )个十和()个一。(2)3005里面有( )个千和( )个一。(3)7800里面有( )个百。90个百是( ),它里面有( )个千。附送: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2单元教案(表格式)-新课标人教版(一)基本情况班 级 人 数学 力 基 础(上期末检测成绩) 男 女合计平 均 分及格人数及 格 率达标人数达 标 率221739113.739100%39100%37111.337100%37100%(二) 教学内容单 元序 号单 元名 称单 元篇 目 单 元 教 材 简 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 学时 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1、数据收集整理2、练习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除法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整理和复习1.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2. 平移和旋转3. 实践活动:剪一剪4. 1练习七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解决问题3、整理和复习1. 混合运算2. 解决问题3. 整理复习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2.解决问题3、整理复习4、小小设计师1、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2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4整理和复习1、认识克2、认识千克3、解决问题4、整理复习1. 猜一猜(1)2. 猜一猜(2)教学目标: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新 - 课 -标-第 -一- 网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4.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2、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3、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4、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1、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3、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2、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3、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4、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3课时12时4课时12课时7课时9课时14课时4课时2课时4课时(三) 教学进度周 次教 学 内 容 安 排备 注1数据收集与整理3课时2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4课时3除法4课时4除法 整理和复习4课时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4课时7图形的运动4课时8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9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10混合运算4课时11混合运算4课时12有余数的的除法4课时13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14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15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16万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17克和千克4课时18数学广角(推理)4课时19总复习4课时20总复习4课时(四) 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五) 教改(研)项目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六) 教导处审查意见教导主任签名: xx 年 月 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一课时课 题1:数据收集整理(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第一课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授课时间: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建议一下应该选哪种颜色。(多媒体课件出示红、黄、蓝、白)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XX同学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小结:大家刚才所说的,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那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马上就要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内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1. 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 师: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 出示统计表可以用什么方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 学生说出不同方法(4)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在这些方法中,举手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2. 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1)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吗?怎样计算?(2) 师: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么全校选这种颜色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2.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四、全课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五、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教后反思课 题2:数据收集整理(2)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新 课 标 第 一 网2、 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第2课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 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教后反思课 题3: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第3课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出示统计表。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 6 8 33 12(3)回答问题。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巩固迁移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1格代表()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回答说出数据。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板书设计练习一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教后反思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1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课题1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第一课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2)完成第2题,强调平均分,借助学具摆一摆说一说3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二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火腿肠,动手摆一摆(2)交流。请学生展示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2练习二的第2题。根据“平均分”概念把9个笑脸贴在三根横线上,让学生画一画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风车,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风车平均分成3份(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设计平均分把 分成3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后反思课题2 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教学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课 时第二课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 出示教科书第10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例题3的画面。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8个果冻,毎2个人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学生汇报:每2个一份,就是一份只能有2个,我就2个2个拿,一共拿了4次,表示能平均分成4分。教师:如果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 练习:科教科书第10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认真读题,读懂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再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填一填。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1练习三的第4题。用情境图呈现分香蕉活动。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根香蕉平均分给小猴子”“按每只小猴几根香蕉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24根香蕉,按不同的小猴只数平均分,用小棒或其他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再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完成教科书第18页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板书设计平均分(2)8个果冻,毎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8个果冻,毎2个一份,能分成(4)份教后反思课题3 练习二教学目标l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加深平均分的认识教学难点体验决绝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准备操作学具小棒,圆片课 时第三课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 对比练习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把15根小棒评价分成3份,每份几根?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2)15根小棒,毎5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第3题学生用学具代替风车摆一摆。同桌互相说一说。(2)练习二第3题。你们指导小猴爱吃设么吗?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24根香蕉平均凤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根。把24根香蕉平均凤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根。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和方法。(3)练习二第5题。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吗?(4)练习二第6题。圈玉米。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5)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操作。有15个木块1、 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2、 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6)练习二得8题学生先数一数,再填空。三、 拓展练习(1) 练习二第9题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 12个苹果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平均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四、 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4 认识除法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准备课件及操作学具课 时第四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引入新课X K b1 .C o m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1535 X k B 1 . c o m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第2题动手操作分一分,填一填。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板书设计除法教后反思课题5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准备课件课 时第五时执教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个案补充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