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是谁制造了风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5987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是谁制造了风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是谁制造了风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是谁制造了风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是谁制造了风教案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的。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做风的形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出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耐心实验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明白生活中人造风的原因,掌握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太阳的能量使得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四、教学准备:风的成因实验器,火柴、蜡烛、蚊香、课件、中国地形图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问题1.引入。师播放风的有关视频,提问:这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2.导入新课。风是怎样形成的?是谁制造了风?(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1.生活中的人造风。教师: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猜测风的形成原因,全班交流。板书: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来证明。请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那些方法可以制造风?电风扇.电吹风.扇子扇.嘴巴吹这些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为什么会流动?(利用工具推动空气流动或者人力推动它流动)想一想:大自然中是什么使空气流动起来呢?学生自由讨论,形成自己的猜测。2.联系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找出风的形成原因。教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就以我国冬天的风为例进行研究。出示中国地图,指图提问:我们这里冬天常刮什么风?(北风)课件展示并分析:冬天,我国北方气温低,南方气温高,冬天经常刮北风,说明了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板书:气温低的地方 气温高的地方)3.实验验证。(风的形成演示箱进行演示)猜测:实验中空气会向哪儿移动?为什么?你看得见空气流动吗?用什么办法能看见?(用蚊香的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教师演示实验。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为什么会流动起来呢?各小组互相讨论一下。小组汇报汇总。4.小结:燃烧的蜡烛放出能量,使周围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沿着“烟囱”上升,“炉口”附近的冷空气来补充,于是引起了空气沿水平方向的流动形成了风。实验中的空气流动是由于受到箱内冷热不均匀的环境影响。5.提问:在自然界这个大范围中你能联想到自然界中谁能使地球上的温度不均匀呢?温度的高低是由谁造成的?根据实验并联系实际,你能分析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交流自己总结出自然界中风的形成原因,师随机进行课件展示。教师小结:太阳发光使空气受热,由于各地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一样,各地空气温度就不均匀,空气由气温低的地方向气温高的地方流动形成了风。所以,太阳供给的能量使地球上的大气流动形成了风。(三)交流评析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知道了那些知识?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四)拓展延伸关于风,你还知道什么?(师课件随机展示龙卷风、台风、飓风等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相关的资料,相互交流办一期关于风的知识展,去发现大自然中风的更多秘密。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与生物行为 1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自己制定计划,探究一种动物或植物的昼夜变化情况;能够用二维记录表连续记录较长时间的观察结果。2对植物或动物在昼夜间的变化感兴趣;愿意对植物或动物的行为进行长期观察。3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上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课时安排:用2课时,其中引入部分和活动1用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活动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活动目标:1能发现生物行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有兴趣研究生物昼夜行为变化规律。实施过程: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花钟图和多媒体课件,看有什么发现。2指导学生认识钟面内的各种花在1到12时不同时间内分别开放,钟面外的花在12到24时之间开放。认识过程中可以提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利用花钟来判断时间。3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了花钟以后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出昼夜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话题。一、完成没有画完的画活动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2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实施过程:1以四人为一组。用30分钟时间完成。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了解图中的生物行为与昼夜变化的关系。如:一些小鸟、蝴蝶喜欢在白天活动;猫头鹰、蛾子却喜欢在夜间活动。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列举更多的例子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下来。绘画时需要注意:一是首先要判断自己发现的实例是属于喜欢在白天活动的,还是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分别画在左栏和右栏中;二是要尽量形象地表现动物或植物的活动或休息状态。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画向同学展示,并用简练的语言做必要的说明。二、对昼夜行为变化的研究活动目标:1能够选择一种动植物,探究其行为变化与昼夜的关系。2能够尝试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种动植物的行为进行研究。3在研究时能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4意识到青少年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的重要性。5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实施过程:1这项活动在课上布置,小组内分工明确后在下课后完成,完成后在课上交流总结。2本活动重在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活动中只要学生略有发现,就要给予表扬。3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鼓励学生尝试查找资料,现场观察或请教等方法进行。4鼓励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新的发现等。5科学在线相当于对学生探究活动成果的总结和提升。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活动与昼夜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是如何利用生物昼夜节律的,以及在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如果没有昼夜变化,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活动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2能作出有一定根据的想像,没有昼夜变化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实施过程:在组织活动时对学生的回答可不加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多做鼓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疑。此拓展活动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昼夜变化会对生物带来影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知识猫的瞳孔变化猫的眼睛的瞳孔在一昼夜中随光线强弱的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白天中午时刻,光照强烈,瞳孔缩小,呈上下竖直的一条线;夜晚光线充分放大呈圆形,其他时刻呈不同程度的椭圆形。生物节律生命现象中的节律变化,叫做生物节律。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至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林奈的花钟林奈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每天开花都有一定时间,他选择了一些植物,按它们开花的先后时间顺序,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要想知道几点钟了,只要去看看什么花在开放就行了,真是有趣极了。人们把林奈的这个别出心裁的创造叫“花钟”。花钟的开放时间是这样的。蛇床花:黎明3点左右开放;牵牛花:黎明4点左右开放;野蔷薇:黎明5点左右开放;龙葵花:清晨6点左右开放;芍药花:清晨7点左右开放;莲花:上午8点左右开放;半枝花:上午10点左右开放;马齿苋花:中午12点左右开放;万寿菊:下午3点左右开放;紫茉莉:下午5点左右开放;烟草花:下午6点左右开放;剪秋罗花:晚上7点左右开放;夜来香花:晚上8点左右开放;昙花: 晚上9点左右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