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一夜的工作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58348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一夜的工作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一夜的工作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一夜的工作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一夜的工作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教学准备:搜集周总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请你将自己找到的有关周总理的小故事给大家讲一讲。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一夜的工作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真情实感。)2、指名朗读,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的?(工作劳苦、生活俭朴)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些内容?(26自然段)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二段:(第26自然段):作者在周总理的办公室亲眼看见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第三段:(第7、8自然段):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自学(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读准字音:一盏、咨询、浏览、一小碟(2)记住字形:“盏”:上下结构,形近字有:浅、钱、践“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姿、资“碟”:左右结构,形近字有:蝶(3)理解词义:审阅:审阅,阅读。浏览:大致地看。咨询:征求意见。多指行政当局向顾问之类的人员或特设的机关征求意见。现在已经广泛使用。极其:非常、极端。如此而已:这样罢了。劳苦:劳累,辛苦。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四、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语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启发质疑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为什么工作这么长的时间?工作情况是怎样的?赞扬了总理怎样的品质?)二、细读课文,答疑解疑。解决第一、二个问题 1、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用“_”画出说明总理工作辛劳的句子,用“”画出表示总理生活俭朴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体会出了什么?3、指名朗读,汇报自己的体会。(1)总理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一尺、一叠说明总理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2)他一字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下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这是写总理审稿时的情形。周总理不是浏览,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画、想、问四个动词,是说周总理对每句话都认真思索,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要问个明白,保证文件正确无误。充分反映出周总理审阅文件时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联系前面可以想象出那一尺来高的文件,也是这样审阅完的,说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3)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极其简单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一张还是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的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是一个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如此而已”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用了“如此而已”这几个字,更加强调了陈设极其简单。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极其简单的摆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总理的生活极其俭朴。)(4)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和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是些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用来充饥的食物。一杯、清茶、一小碟、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实在是简单得很呀!这里,工作的繁重与生活的俭朴在以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的辛苦。)(5)学生质疑:我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是说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6)教师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去掉这句话中的“好像”一词,我们可以看出花生米比平时增加了,但是虽然增加了我一个人,花生米仍不多,仍可以数得清颗数。从中可以看出总理的生活是多么简朴呀。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形象的高大。)三、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生活俭朴”与“工作劳苦”之间的关系。1、听老师说一句话:“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是简朴的。”2、在这句话中,使用了那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对比关系)3、请你从课文中找到有这种关系的内容,并用“虽然但是”这一组关联词把这样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句话。(1)虽然总理要审阅的稿子有一尺来高,但是他审阅每一篇稿子时都是严肃认真的。(2)虽然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的陈设极其简单。4、总结:作者有意将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这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描写更加突出总理人格的伟大。四、朗读,悟真情。1、看到这样的总理,此时此刻,作者最想说的是什么?2、指名读7、8自然段,比较两次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1)一次是对自己说,一次是对世界说。这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在回来的路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吐,正是想到这样的好总理,这样崇高的品德,作者更加激动,以至于向“全世界”再次发出内心的呐喊。(2)文章两次提到“我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能有这样的机会亲眼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而幸福、激动的心情;另一方面作者从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中联想到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一夜工作的情形正是总理一生工作的缩影。周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辛勤的操劳,鞠躬尽瘁,这是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了的。3、再次有语气地朗读课文。4、学了课文,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最打动你?请你把这样的内容读给你的同伴听。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找有关总理的故事。教学反思:本文用词准确,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渗透了周总理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遵照“读中感悟、以读促情”的原则展开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理清脉络,直切主题。由于文章条理清楚,中心突出,所以教学伊始,我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作者这一夜感受的中心词句,接着引导学生把表现总理简朴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表现总理劳苦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很快,大家基本理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一步更深入地体会课文内涵打下了基础。2、对比想象,加深认识。在引导学生体会总理“简朴”的品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子?你们会想到这间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他的房子里会有些什么东西?通过想象和对比,同学们被总理那种不辞辛苦、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深深打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3、读中感悟,激发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教学中,围绕“工作劳苦,生活简朴”这两方面的感人事迹,我通过“阅读理解重点感悟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和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思想在一次次阅读中得到了提升。4、课外延伸,升华情感。为了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安排了课外拓展的内容,通过介绍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和饱含深情地诵读你是这样的人,周总理高大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中。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的设计思路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状况为本,突出阅读课的特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自读、自悟,使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说明方法恰当运用的精妙之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恰当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依据教学资源,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达到训练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及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的目的,突出语文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力图借助网络,拓展学习内容,并能将学习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引入课文,理清层次 师:同学们,时代周刊这本杂志每年都要评选新闻人物,你们知道xx年评选的新闻人物是谁?(学生猜不出,教师板书地球) 学生露出惊奇的眼神。教师出示课件转动的地球。 师:地球为什么会被评为新闻人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教师出示课件: 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三方面: 四方面: 美丽、渺小 美丽、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自然资源有限 移居可能性很小 移居可能性很小 我们要保护地球 学生有的选择三方面,有的选择四方面。 师:第四方面是我们今天分歧的焦点,让我们到书中找答案。 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的什么(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学生要学会审题,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选择,了解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情况,为深入地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再次默读课文,学生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就重点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意思。 学生默读,读后交流一下结果。集体交流学习、汇报。 学习第一方面,体会“地球非常美丽”和“地球很渺小”。 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细读品味,归纳说明的方法。 第一句: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列数字、打比方) 第二句: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教师写副板书: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说明。 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其他的句子,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习第二方面,体会“地球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理解第三自然段:不可再生的资源真是用一点,少一点。 理解第四自然段:可再生的资源。 师:如果不加节制,这些资源也会越来越少呀! 学生补充第四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比较词语“本来”、“原来”,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比较。 师:请学生进入“有限的地球资源”,根据网站上提供的有效信息,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练习说话。 师:地球像一叶扁舟,载着60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这小舟无怨无悔,它又是多么慷慨无私!可是,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破坏,加之人口的快速膨胀,有人预计到208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20亿,这样大的负荷,使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我们不愿看到的景象,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我们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呀! 假如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没有其他的好办法?(生答:没有。)从哪一部分知道的?(引出第三方面) 学习第三方面,现阶段移居到其他星球不可能。(内容比较简单易理解,学生读一读即可) 师:的确是这样,以现在的航天飞机的速度2000千米/小时,40亿范围内的星球,需要飞20万年!茫茫宇宙,星河灿烂,只有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教师板书:只有一个。 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我们要保护地球。) 出示宇航员的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被破坏了!” 指名读,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为什么要这样读。 第三环节:学习我们要保护地球 我们该怎样保护地球呢?在理解课文89自然段后,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创设情境。 情境一:当你看到我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大大的,打洗手液时也不关闭水龙头,你们会怎样对我说?(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情境二:当你看到同学随意在一张张白纸上乱画时,你们会怎样对他说?(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情境三:此时,你们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生答:只有一个地球。)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能明白时代周刊为什么将地球作为xx年的新闻人物了吧!人们开始关注地球,开始觉醒。 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六年级语文中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材中把这篇说明文作为阅读课来安排,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需要的信息。 这节课有这样几个主要的特点。 1.教学设计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需要 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在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理解,按要求捕捉需要的信息。 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几次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或者自己上网寻找需要的课内外的信息。在这样多次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2.教学中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 虽然是阅读课,教师仍然很重视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在两次反馈技术的应用中,使每一个学生亲历从揣摩语言文字、品味语言、体验情感、体会表达效果这样一个过程。比如:对“原来”、“本来”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在反复推敲之后,学生不但知道了词语的意思,更理解了作者运用“本来”这个词语的用心所在。此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空白的想象,指导对“只有一个地球”题目的朗读等等,都体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品味与感悟。 3.教学方法灵活,凸现了学以致用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课文,教师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足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源,与生活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使学生从中既学习语言,锻炼能力,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时,采用自学讨论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说明地球的美丽与渺小的。学生从中学习了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时,自主选择,自己学习,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时,教师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生成保护地球的愿望。这样把课外的学习与课内的运用融合在一起,把写作方法与口语交际融合在一起,把学习语文与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比较大的选择空间里,感受课文的表达效果。 我们看到教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课件展示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利用网站引进相关资源,拓展学习范围,体现了学用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