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56643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2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部分近代史部分 600分易混概念 考点 700分综合考法 考练 600分基础考点 考法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中国革命经历了国民革命运动 1924 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 1927 1937年 抗日战争 1937 1945年 和解放战争 1946 1949年 四个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中国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 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国共两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呈现合作 对峙 再合作 再对抗的特点 中共从学习俄国 城市中心 的革命道路到选择走自己的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领导中国革命逐渐走向成功 600分基础考点 考法 考点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考点38国共十年对峙考点39抗日战争考点40解放战争 分考点1五四运动考法1五四运动分考点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法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分考点3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1924 1927年 考法3国民革命运动考法4北伐战争考法5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考点3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考法1五四运动 1 原因 1 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2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条件 1 经济基础 一战 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 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 国际背景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激化 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 3 过程1919年5月4日 运动中心是北京 主力为学生 6月5日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工人开始 三罢 斗争 取得初步胜利 4 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还我青岛 等 5 意义 1 性质 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 意义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条件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五四精神 核心内容为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爱国主义是源泉 民主与科学是核心 考法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历史条件 1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2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 国际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2 成立 1921年7月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规定了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领导机构等 3 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制定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标志建党工作的完成 考法3国民革命运动 1 北伐战争的条件 1 政治前提 国共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 1923年 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合作基础 新三民主义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2 国共合作的标志 1924年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 国民革命运动 1924 1927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大会决定国共合作 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提出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即民族 民权 民生 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 推动工农革命和北伐战争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的兴起 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4 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1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 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 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其次 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第三 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考法4北伐战争 1 时间 1926年 2 口号与对象 打倒列强 除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北洋军阀 3 进程 很快歼灭吴佩孚与孙传芳主力 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领域 1927年初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 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 考法5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 失败原因 1 主观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 客观 帝国主义的破坏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 教训 认识 中共不能放弃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考点38国共十年对峙 分考点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考法1南昌起义分考点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考法2八七会议分考点3秋收起义考法3秋收起义分考点4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工农武装割据 革命道路考法4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理论考法5土地革命考法6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根据地建设考法7红色政权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考法8反 围剿 斗争分考点5红军长征考法9长征考法10遵义会议 考法1南昌起义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挽救中国革命 1927年8月1日 在周恩来 贺龙 叶挺 朱德 刘伯承等的领导下 南昌起义开始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考法2八七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1927年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 内容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意义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考法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 由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即红军 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 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1 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 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 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3 这次起义在开始时走俄国式的 城市中心 革命道路 攻打中心城市长沙 遭到严重挫折后 及时转变策略向农村进军 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4 三湾改编 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 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考法4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理论 1 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理论 1927年秋 毛泽东在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 发表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 10 井冈山的斗争 1928 11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30 1 三篇文章 标志着 工农武装割据 革命理论的形成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将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核心是土地革命 2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革命实践 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土地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 反 围剿 斗争 红色政权的建立等 3 中国能够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 的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考法5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 1937 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意义 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提高 为反 围剿 胜利奠定经济和人力等基础 考法6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根据地建设 1 历史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 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经历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的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 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2 建立 1927年秋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到1930年夏 在中国东南部农村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 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中共终于探索出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考法7红色政权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定都江西瑞金 政权性质 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权 形成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红色政权 考法8反 围剿 斗争 在毛泽东正确战略战术的指导下 从1930年至1931年底 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第一 二 三次反 围剿 的重大胜利 1932年第四次反 围剿 时 毛泽东已被撤销红军总政委的职务 但周恩来 朱德仍然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取得反 围剿 胜利 1934年10月 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长征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党的 左 倾错误的影响 考法9长征 1 原因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根本原因 博古 李德等人的 左 倾错误指挥 2 过程 1 主要路线 瑞金 1934年10月 突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跳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夹金山 过草地 吴起镇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完成长征 会宁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2 战略转移中的困难 党内 左 倾错误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条件 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的 围剿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考法10遵义会议 1 时间 1935年1月 2 内容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 组织上的 左 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 意义 结束了 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考点39抗日战争 分考点1抗日战争的背景考法1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考法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考法3国共第二次合作分考点2抗日战争的史实考法4抗日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法5重大战役考法6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日分考点3日军的滔天罪行考法7日本法西斯的罪恶分考点4抗战胜利的意义考法8抗日战争的胜利 考法1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局部侵华的史实1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 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2 1932年1月 在上海制造 一 二八 事变 3 1932年3月 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傀儡皇帝溥仪 4 1935年 华北事变 爆发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 考法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 背景 华北事变后 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 经过 1 1935年8月1日 中共发表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即 八一宣言 呼吁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2 1935年12月 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1937年9月 国民党发表 国共合作宣言 随后蒋介石发表讲话 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 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 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促进了全民族抗战新局面的形成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考法3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8月 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简称八路军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 蒋介石发表讲话 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0月 又将在南方八省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简称新四军 至此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合作方式 党外合作 考法4抗日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 1 战略防御阶段 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 七七 事变 1938年10月 广州 武汉相继失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形成两个战场 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与中共的敌后战场 和两条路线 国民党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共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战争路线 并存的局面 正面战场相继失败 敌后抗日根据地获得较快发展 1938年10月 广州 武汉相继失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 战略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 1943年12月 为了振奋抗战精神 1940年下半年 中共在华北发动以破袭战为主的大规模战役 百团大战 彭德怀指挥 国民党组织的长沙会战 国外战场 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支援被日军围困的英军 3 战略反攻阶段 1943年12月 1945年8月15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 开始了反攻 1945年初 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1945年8月 毛泽东发表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声明 考法5重大战役 1 防御阶段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国共共同抗日的战场 徐州会战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 和武汉会战 2 相持阶段 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国民党组织的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支援抗日的英军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战争爆发等 考法6抗日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 考法7日本法西斯的罪恶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奸掠 无恶不作 罄竹难书 政治上实行殖民统治 经济上掠夺资源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 日本法西斯罪恶的主要表现有 1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30多万人 2 潘家峪惨案 1941年初 河北 1200多人被杀 3 七三一部队 考法8抗日战争的胜利 1 意义 1 抗战胜利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 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抗日过程中使党和人民得到巨大发展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 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 胜利原因 1 主要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实行全民族抗战 2 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以及国共的军事力量有了一定的发展 3 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 4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3 抗日战争的特点 1 国共第二次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全民族抗战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与人民战争路线并存的局面是抗战时期的显著特征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相互依存 这是由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的不同所决定的 3 中共在敌后战场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 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 是一百多年来 中国人民以弱胜强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5 性质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 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考点40解放战争 分考点1争取和平与民主阶段 1945年8月 1946年6月 考法1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召开分考点2全面内战的爆发考法2全面内战的爆发分考点3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考法3战略反攻考法4三大战役考法5西柏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分考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法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法1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召开 1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9日 10月10日 1 目的蒋介石 为了赢得备战时间 中共 为了揭穿国民党 假和平 真内战 的阴谋 主张和平建国 2 成果 国共签署了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 双十协定 内容是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保障人民的某些权利 但国民党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斗争的焦点问题 2 政协会议 1946年初 重庆 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考法2全面内战的爆发 1 全面进攻 1946年6月 1947年2月 中原解放区 中共歼敌七十多万 2 重点进攻 全面进攻被粉碎后 便集中兵力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 结果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考法3战略反攻 1947年6月 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 千里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结合地图 掌握基本史实 本知识点为常考知识点 考法4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中共发动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国民党主力军基本被消灭 考法5西柏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 1 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2 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 决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4 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考法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新年献词 1949年元旦 毛泽东号召人民 将革命进行到底 2 北平和谈 1949年4月1日 4月20日 3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4 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 国内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 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 国际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士气 3 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易混点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比较 易混点2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易混点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比较 综合考法1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不同历史阶段 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随着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时而合作 时而对抗 回答相关问题时 我们要结合社会背景回答 当然近代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在不同历史时期 主要矛盾不同 考题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考查 1 通过呈现新材料 考查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的基本史实 2 国共两党虽有对抗 但考题以合作内容为主 考题以国民革命运动 新三民主义 北伐战争为主 抗日战争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等为主 3 以地图 口号 毛泽东诗词 漫画等多种形式入题 考查重大战争 战役 或历史事件 4 以当今热点材料切入 如连战访问大陆等 结合 一国两制 政策等考查祖国的统一大业 1 近代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 2 影响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 1 两党的阶级本质属性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共产党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属性的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国共两党的分裂对抗或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 国共就有可能合作 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 两党关系就可能破裂对抗 3 国际环境影响 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能促成国共合作 反之 就促成两党对抗 3 归纳1924 1949年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综合考法2中共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根据地的变化 在本考法中 选择型试题往往通过提供根据地的地图 考查该根据地属于什么时期或考查该时期的相关史实 主观型材料题通过文字与根据地地图材料 考查此时期的相关史实 综合考法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考法命题角度往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提供多样材料形式考查抗日战争基本史实 2 世界其他国家 团体与个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与支援及其对时局的看法等 3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支援英军抗日 4 一些涉及中国抗日战争 台湾问题的国际性会议或文件 如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等 以及重大事件 5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意义及近年来对中日之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综合考法4综合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内容多 范围广 呈现的材料形式多样 备考时我们注意从以下角度复习 1 政治制度的内容包括周 秦 明清 近现代的所有政治制度 2 联系当今热点材料考查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中央集权与国家统一和发展 近代民主制度的探索历程 现代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与曲折发展等 3 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认识从专制到民主 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发展过程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 综合考法5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社会转型 是指社会的政治制度 经济结构 文化形态 价值观念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社会转型是由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新的阶级的出现和发展 最终实现了社会的转型 建立了新的社会 西方也是由于自身的发展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但是近代中国 却是在列强的侵略下 被动地进入到近代社会 各个方面体现了畸形的发展 很多试题将政治史 外交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联系起来 特别是政治史与思想史的联系更为密切 1 政治史重点在结合列强侵略的时代背景与不同阶段的历史特征 考查不同阶级对民主政治的探索 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如康有为 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等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等 2 经济史重点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动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仍然占主导 洋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等 重点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曲折发展的背景 表现 特点与影响 3 思想文化史 从林则徐 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再到19世纪末严复的启蒙思想 康 梁的维新思想 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 民主与科学 思想 毛泽东思想等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 食 住 行 交通 风俗习惯 通讯手段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