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 3》WORD版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55164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 3》WORD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 3》WORD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 3》WORD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 3WORD版教案教学要求: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情感目标: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2指名学生介绍。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二、揭示课题,解题。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3解题:(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三、初读课文。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班级交流汇报(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课后熟读课文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教学进程: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解决第二个问题。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1)学生自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2)指导朗读第一节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3)指导朗读第三节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老师参与小组讨论。(4)指名说一说。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学生同桌思考讨论。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师进行小结。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 通过了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等精神。3、 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今天,我们要继续跟随富兰克林破解千古之谜天火之谜。(读题)2、在上节课中的学习,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1)天火是什么?(2)天火之谜的谜底是什么?(3)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天火之谜的?(4)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已经解决了前两个问题。(1)天火是指雷暴。因为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做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2)天火之谜的谜底是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3、富兰克林是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至于第4个问题,许多同学说富兰克林揭开了天火之谜,他十分的伟大。“伟大”这个词语的意义太大了,不够具体。所以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要解决两个问题:富兰克林是怎样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还要具体了解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就让我们把眼光投注到那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上。实验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呢?二、精读课文第二段。1、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找出进行实验时,写富兰克林所处环境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并想一想作者讲述风筝实验时,为什么要描写到当时人物所处的环境?在书上进行简单批注(可以抓住句中的某些关键词,或是某个标点谈体会)。 作为高年级的同学,读懂题目要求是做题的首要任务,先看一看, 谁来读题?题目要求很长,细细划分一下,先 接着 然后 最后(板书读、划、想、注)2、自学。(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以外,当时人们的舆论,对这件事的看法也是一种环境,叫人文环境。(1)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指名读。指导朗读:想想,你有何感受?课文中讲到雷暴“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多么可怕呀!该怎么读?再读。在这样雷电交加的时候,富兰克林要进行风筝实验,如果真如他预料的那样,风筝就会引来雷电,实验者就可能怎样?(可能被雷击中,丢了性命。)富兰克林清楚这些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了科学,为了真理,可以牺牲生命的人。)(2)描写人文环境的句子:“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提供资料: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的却是一阵嘲笑。有的说:“他竟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真是痴人说梦。”还有的说:“美洲的土包子也想研究科学,可笑。”这些话是“取笑”,是奚落,是讽刺,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冷嘲热讽”!听了这些话,你可能会怎么想?在这样的冷嘲热讽中进行实验,万一失败了,又会怎么样?但富兰克林不计较,不理会,还是决心走自己的路。你现在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敢于尝试、挑战世俗、执着)环境的描写原来对人物的刻画起烘托作用。3、你们看,风筝实验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对富兰克林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了。我想,当我们真正走进风筝实验,去目睹这一过程,你会对他有更全面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快速地默读第四小节,从字里行间找找,你还发现了富兰克林的哪些品质?4、交流:(1)实验严谨。“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从实验材料可以看出: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风筝线(麻绳)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铜钥匙导电的。丝带绝缘的。看来,富兰克林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卤莽,他的设计严谨、细致。(2)观察细致。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麻绳上的纤维怎样“怒发冲冠”?这么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富兰克林的眼睛呀!其实,富兰克林的细致观察还不仅仅体现在这里,他之所以大胆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也是来源于他细致的观察。引读: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外: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杀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的推测可是有根有据的!(3)大胆。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的胆子的确很大,此时的铜钥匙是导电的,就算是靠近还是十分危险的。俄国物理学家利赫曼就在类似的实验中因被雷击中而牺牲了生命。幸运的是,这次闪电比较微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可以说是侥幸之极!5、凭着细致观察、大胆推测、勇于实验,富兰克林用实验戳破了迷信,揭开了雷电的秘密。(引读)欣喜若狂地喊着:“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指导朗读:经历了无数的冷嘲热讽,经历生死难测的实验,富兰克林终于成功了!你觉得该怎么读?6、是呀,这欣喜若狂的喊声预示了一个新的科学时代的到来,(引读)“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7、多么惊心动魄的实验呀!多么令人敬佩的富兰克林呀!谁能把这个实验复述一下呢?读课文,看插图,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延伸。1、“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的科学界声名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面对种种荣誉,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而是继续进行电学研究,(引读)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富兰克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2、小结:这堂课即将结束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最后一个问题还没有真正的解决。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读读富兰克林的传记,去了解这位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