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4986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凉山之最教案 湘艺版教学目标:1、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2、能用明亮的声音子演唱歌曲凉山之最。3、能尝试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教学难点:用歌声和动作投入地表演凉山之最的音乐风格。教学准备:课件 图片 钢琴 教学过程;一、 赏图-介绍大凉山二、 看舞蹈视频-感受大凉山音乐1、听一听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感受2、动一动(1)教师师范舞蹈(2)学生学习基本舞步(3)师生一起随音乐走基本舞步三、唱歌-表达大凉山的三“最”1、说一说(1)师:凉山真美,彝族人民真热情,还有三个最令他们骄傲的珍宝呢!请听歌词,到底是哪三“最”呢?(2)学生说一说。解说三个之“最”2、画一画(1)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看看歌曲有几个乐句组成。(2)随乐哼唱画旋律线。3、唱一唱(1)、教师弹唱旋律,学生模唱。(2)、指导学生演唱。四、歌表演-喜爱大凉山分组创编表演五、拓展聆听留客歌,随乐哼唱六、课堂小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彝族凉山,领略了彝族的风情,感受和彝族火热的音乐和舞蹈,希望同学们喜欢上彝族,并在课后多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播放凉山之最边唱边跳,离开教室。)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小河淌水说课稿 湘艺版说大纲:本课选用云南的优秀民歌小河淌水作为学前教育一年级下学期的声乐学习歌曲,其用意在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南方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我国南方民歌的特点,地域性的风格特征。在歌唱练习中感受小河淌水细腻、含蓄、深情、婉转的特征,表达出朴素真实的情感,体会云南民歌的艺术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说教材:学前教育一年级下学期的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声乐学习积累,在歌唱的方法、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具备了演唱这首歌曲的能力。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民歌的认识。说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小河淌水了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并演唱小河淌水,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3、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歌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树立歌唱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说教法:讲解法、分析法、示范法说重点:准确地演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说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2、歌曲的“软起声”,字头的“软”表达。说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将歌曲演唱中出现的母音在发声练习中加以体现,通过发声练习提前解决歌词中的重要母音。1、气息练习目的与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呼气时均匀稳定,体会腹肌与横膈膜共同控制下的气息状态,能让歌唱的气息犹如“流水”一样灵活涌动。4/4 X - - - X 0 X 0 X 0 X 0 X - - - 2、U母音及a母音练习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1) 2/4 5 4 3 2 1 - lu(2)2/4 1 2 3 4 5 4 3 2 1 - mi ma mi二、 歌曲学习与演唱小河淌水1、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在课前听到的歌曲大家是否很耳熟呢?它的旋律我们在视唱课堂上有唱过,视唱练习曲是根据这首歌曲的主旋律所编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歌风格的歌曲小河淌水。2、歌曲小河淌水介绍这是一首来自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云南民歌。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谊,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3、听赏歌曲感受小河淌水感受歌曲的节奏、拍子、旋律特点,情感特征。在听赏时边听边划拍,体会歌曲较自由的节奏特点。问题:这是一首表现什么题材的民歌?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怎样?4、视唱歌谱,学唱歌曲,解决重难点乐句的准确演唱。划拍唱谱、注意装饰音的准确演唱,注意大跳音程的音准。5、教师对难以把握的重点乐句进行纠正,示范演唱。6、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出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7、请个别同学进行单独演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声演唱。8、全体齐唱歌曲有情感地表达歌曲的意境。三、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四、拓展与作业: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云南的其它民歌,感受一下彩云之南的魅力。 歌曲听赏: 1、猜调 云南民歌 2、月光下的凤尾竹 傣族民歌 3、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彝族民歌 五、说反思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与活跃,积极与投入改变了我的看法。但还是有不足之处:1、采用集体大课教学,无法对学生个体的歌唱问题进行纠正,因此学生个体的歌唱能力提高缓慢。仍然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常常有齐唱如花,个别唱如草的感叹。2、声乐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佳,许多同学下课后根本没练习,连歌词都记不了,在学习的监管上要加强。3、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让学生的个唱能力得到展现,不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今后在课堂上应让更多的学生起来范唱,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这样能帮助大家树立声乐学习的正确认识,对声音的正确概念有比较明确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