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3455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计量单位和进率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6页,运用移动小数点的办法进行名数的改写。及其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2题和第6-11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提高名数改写的熟练程度。2加深对这些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设计说明复习铺垫系列训练总结评价布置作业一、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等计量单位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使学生应用这些计量单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当学生说到“一支铅笔长15(厘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一支铅笔大约有多长,说明这题填写“厘米”这个单位名称是正确的。又如:当学生说到“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1.2(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比量一下1升(即l立方分米)的容积有多大;想一想,如果填其他的容积单位合适不合适。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提示。对于第(1)小题,要先让学生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应当是什么样,棱长是多少?再想一想,它的每个面是什么样,面积是多少?对于第(2)小题。要先让学生想一想: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堆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长、宽、高各要摆多少个小正方体?再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然后再想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行有多长就容易了。二、运用移动个数点的办法进行名数的改写1复习小数点移动后数的变化规律。在名数改写时,有时为了方便,对于一些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0,1000的名数,应用移动小数点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比较方便。谁来说一说,下面的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板书如下。)教师帮助总结规律。2做教科书第126页下面的“做一做”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 (注意“旬”的用法,每个月的上旬和中旬都是10天;唯有下旬的天数各月不完全相同,都是从21号开始,有的到30号,有的到31号,平年的二月到28号,闰年的二月到29号。)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7题。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请你谈谈你掌握的情况?练习二十八第9-1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填空。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题中6道小题的括号里应该填什么单位名称。自己思考,把答案写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讲。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先在书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先自己判断、答案填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要说明判断的理由。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先求出王老师从到校到离校一共有多少小时,再减去午休2小时)。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教学分析 冀教版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1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课前准备:一本安徒生童话,把四个人看书表格画在小黑板上(图用文字),一张10元人民币。 教学分析与建议:1.教材分析这节课内容的设计思路与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样,首先设计了书中四个同伴看安徒生童话选的事情,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出每天看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相关数据,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问题。在学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数量关系:每天看的页数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并结合看书问题介绍反比例的意义。在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意义的背景下,教材设计了把1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的素材,首先,让学生根据零钱的面值,填出换的张数,然后提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在学生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出数量间的关系:零钱的面值张数=10(元),并提出“议一议”: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在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给出反比例关系的一般化表述,完成认识反比例量的过程。接着在“试一试”中,设计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以及“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的练习。2.教学建议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生对具体事物中数量关系变化的经验,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要给学生自主判断、充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成反比例量的本质:一个量扩大或缩小,另一个量同时按比例缩小或扩大。“知识窗”中介绍了画图表师范比例的量,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不作统一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