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808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语文S版【内容简析】: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为复述课文打下伏笔,促进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抓住屈原的言行,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教具准备】: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 “年”的来历、清明节的由来重阳节的传说 )其中,清明节的由来这篇课文的结构还记得吗?课文先写了(清明节的习俗),再写了(清明节由何而来的),最后写了(保留至今的清明节习俗)。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是【贴课题】。(全班读题)。3.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4.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请大家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齐读自然段。(2)小结:这个自然段讲了端午节的习俗。【板书:习俗】二、结构指导。1.课文接下来给我们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继续往下读,要求2个: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检查生词,(出示课件)。(1)小老师领读,要求:小老师读对了,大家跟读两遍;小老师读错了,大家帮忙指正。(2)找一找,在这一课生字中有两个同音字,它们就是佩带的“带”和爱戴的“戴”。区分它们很重要,让我们借助意思来分辨清楚。【出示课件】 考一考你们,选字填空: 戴帽子、皮带、面带笑容、爱戴、佩带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带字了。请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读词语两遍。3.梳理段落。(1)接下来老师要看看大家对课文了解的情况如何。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7个)。请同学来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第一自然段:【点击课件:端午节有许多习俗。】第二自然段:【点击课件: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第三自然段:【点击课件:屈原忠诚爱国、很有才干,但遭陷害被流放。】第四自然段:【点击课件:秦国占领了楚国首都,屈原万分悲愤,投江自尽。】第五自然段:【点击课件:楚国的百姓十分悲痛,用各种方法祭奠他。】第六自然段:【点击课件:大家想出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来祭奠屈原,形成端午节。】第七自然段:【点击课件: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保留至今。】(3)哪几个自然段讲了相同的意思,试着把它们归纳在一起。把它们归纳成为四大段。【板书:和历史】(12)【板书:纪念屈原】(34)【板书:百姓祭奠】(56)【板书:保留至今】(78)(4)小结:这篇课文的结构与我们所学的清明节的由来结构相似,先写(节日的习俗),再写(节日由何而来的),最后写了(保留至今的节日习俗)。三、体悟人物。1.每个故事中都有一个伟大的人物,这篇课文呢?(屈原)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屈原?(第3自然段)(1)快速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边读边勾画句子写自己的感受。(2)为什么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出示句子: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请用“因为所以”关联词来说一说。屈原当时身居要职,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他举贤任能,改革政治,主张“美政”, 圣君贤相的政治,以民为本的思想,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大实事,并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其实,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关心民生疾苦问题,忧国忧民【点击课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填空(关心百姓的屈原)、读句子。(3)还有哪也能看出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出示句子: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依然”说明即使被流放,他也仍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但是”转折词,告诉我们“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做劳动的刑罚。“南方”以大山大岭居多,当时交通不便,地方荒凉,甚少有人居住。称之为“南蛮之地”。面对流放,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屈原是怎么做的?(在流放期间,屈原没有屈服,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书写自己的想法,并坚定地告诉我们追求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余遗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出示诗句: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填空(热爱祖国的屈原)、读句子。(4)屈原为什么被流放呢?朝中权贵不满改革措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反对变法诬陷(句子中哪个词解释了“诬陷”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陷害屈原忠君爱国,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通过他的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他洁身自好,不与之同流合污)在他的作品中说道: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清廉、干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出示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填空(不畏权贵、不惧迫害的屈原)。(5)小结:通过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关心百姓的屈原、热爱祖国的屈原、不畏权贵、不惧迫害的屈原)。2.后来,屈原又是因为万分悲愤。齐读第四自然段。(1)眼看国破之难,却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2)面对这滔滔江水,屈原万分悲愤,【出示课件:屈原因( )悲,因( )而愤。】(3)填空(屈原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3回归板书内容。齐读3、4自然段四、留置悬念。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那屈原跳江后人民是怎样祭奠他的?下节课再继续学习。【板书设计】:30 端午节的由来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教学总评】:本次教研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四个过程:1、温故知新。2、结构指导。3、体悟人物。4、留置悬念。教学流程设计巧妙,一开课就从已学过的同类型课文入手,使学生马上进入情境,并能将以往所学融会贯通。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从大量的资料中精挑细选,让孩子们进一步拉近对屈原的认识。屈原的诗词歌赋中很明确地体现自己做人、处事、刚正不阿的精神,课堂上老师引用屈原的名言名句,让生在古典文学熏陶下去体悟屈原这个人物。因为屈原是同学们平时都听说过的人物,但是他的事迹他们却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课文的内容,同时也让他们受到良好的爱国教育,同学们积极性很高。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31课送别冰心(分段讲解)教学设计 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学会十二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激趣探究。观看课件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同时出示冰心老人的画像。1师问: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多次玫瑰花?2师问:你们从课外书或网上查找到了哪些有关冰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说说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先交流一下,然后找同学讲给大家听。3谈谈你对冰心老人的印象。4导入新课。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及课外的阅读,我们与冰心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冰心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感染。但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大意。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从中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听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2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标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3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凝疑。4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3)找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5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在儿女为冰心老人设计的别具匠心的告别仪式上,亲人及读者向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广大读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三、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出示中心话题:“谈谈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预设: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放海涛海浪的录音。)请依此处为依据的同学朗读,要求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然后请全班齐读。2.通过对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说说你对冰心奶奶了解了多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3.学习第十二自然段。(1)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第十二自然段说的很详细。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2)师讲解: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十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1)默默地品读课文,同桌合作交流,这几个自然段写到了哪些人来送别老人?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2)找学生朗读,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全班交流后找学生回答,然后填写小黑板上的内容。师出示小黑板:天气 ,人 ,院内大厅内 ,说明 。孩子们捧着 ,将 撒在老人身躯上,说明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一开始我们听了一篇文章,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5.学习第七、八、九、十、十一自然段。(1)开火车读课文,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2)小组合作通过读课文找出以下问题:a、文中写到哪些人?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冰心老人的?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勾画出文中相关语句)b、你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c、你怎么理解冰心自写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d、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体会。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师板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并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拾级而上、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6师述: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讲解: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总结。“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xx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7.师述: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学生自由读,然后全班齐读。师问:(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3)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什么流传千秋万代?四、畅谈感受。小组内先互相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全班交流。五、作业。1把自己学了本节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习作。2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