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709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说明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掌握。但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而人们检验认知的办法往往是通过继续实践,但是在继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现问题。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二、学情分析: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一、 教学目标:1. 学生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长”;2. 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知晓弹簧测力计的单位和使用注意事项;3. 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过程中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学生在预测与实际检测物体重力过程中建立“牛”大小的实际概念;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认识使用陌生工具的方法和信心。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学生倾听1. 我们学习了“重力”,我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有“重力”。2. (老师出示木块、钩码、钥匙等物品)它们的重力大小一样吗?3. 它们的重力大小是多少呢?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来测一测。4. 分发“合同”1.利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2.老师设计统一的几种测试物品,有利于学生对检测结果的汇报和交流;3.在检测物品中有很轻的纸片和很重的铁块,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同时也让学生去寻找检测超出范围的测量工具。二、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按“合同”进行学习(见“合同”)5.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A关注学生阅读进程;B关注学生合作情况C关注学生实验记录D关注学生汇报准备让学生在“合同”的帮助下,自主独立地进行学习,而教师的关注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利用的资源,他们可以向老师询问,但询问的前提是自己在动手与思考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三、汇报1.学生汇报;2.听的各个小组按照老师公布的汇报要点进行点评3.学生点评点:A指针调零;B读刻度的角度;C纸片的重力测试结果出现差异,说明这个测力计无法准确测出太轻物品,即超出测量范围;D铁块太重超出测量范围;E对于测量结果有微小差异,需要我们进行估读;F重力与质量单位是不同的。6. 现在请大家汇报你们的检测结果,请按以下几点进行汇报:a我们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测的b估计重力大小与实测重力大小c估计和实测的差距有什么变化。7. 老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于学生的点评点说出自己的看法:A指针未调零,造成结果偏大或者偏小;B读刻度的角度不水平,造成结果偏大或者偏小;C纸片的重力测试结果出现差异,说明这个测力计无法准确测出太轻物品,即超出测量范围;D铁块太重超出测量范围;E对于测量结果有微小差异,需要我们进行估读;F重力与质量单位是不同的。汇报要点既是让汇报的学生理清汇报思路,也是给倾听学生关注点,让学生的交流主题和针对性更加的明确。四、拓展学生倾听8. 纸片太轻、铁块太重,都超出了今天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测量它们呢?请大家仔细阅读书上第78页的方法,看看你能不能测量出来。引导学生课后制作与探究。三、 学案设计: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合同1. 合同目标:A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B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C学习力的单位;C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D测量老师提供物体的重力大小。2. 合同步骤:A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请到观察一下弹簧测力计,并结合书上第77页右边的图片,了解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并和同学猜一下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B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我们动手来试一试。先用一个很小的力拉弹簧秤,看看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指针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用一个大一点的力拉弹簧测力计,再看看弹簧的形状和指针位置。C这个实验说明拉力越大,弹簧会被拉的越 ,而指针会指到数字更 的刻度上。D那么弹簧测力计上一个小格的力是多大呢?请和同学讨论一下。E力的单位应该是多少呢?请看书第77页左下角灰色方框里的文字。F用手在测力计上拉1牛的力,感觉一下是多大的力。G接下来我们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体的重力,在测量之前请先阅读书上第78页上面“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和下面的测量记录表,看看我们的测量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记录什么。H测量完毕后,准备汇报,汇报时请注意汇报以下几点:a我们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测的b估计重力大小与实测重力大小c估计和实测的差距有什么变化。3合同作业: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测量不同大小的力会有什么变化?B力的单位是什么?1牛的力大约等于多少克物体的重力?哪些物体大约是1牛?C使用测力计时为什么需要先调零?D使用测力计读数时为什么视线要和指针相平?E使用测力计时为什么不能超过测量范围?F请按书第78页下面的方法制作测力计,并想想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六、板书设计:附送:课题:滑动与滚动执教者:绍兴华舍实验学校 丁建国 整理:萧山区益农镇小 韩良10:00师:同学们来看舞台这一边有一只箱子,里面放了我们503的语文和数学书,你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从舞台的这一边运动动到那一边?生:把它直接推过去就可以了。生:找几根木头,让箱子从地面滚动过去师:这两种方法,滑动与滚动,更倾向于哪一种方法?生:更倾向于滚动。师:从地面滚动比滑动过去要省力,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可以说明,请同学讨论一下。 (生讨论3分钟,教师指导)生:在超市购物,你说拎着篮子还是购物车方面,购物车比较轻松。生:汽车它使用轮子滚动的,他用的是动力而不是推力,用的是汽油使他行驶。生:在摩擦力比较大的地上,用轮子滚动比较快,滑动比较慢。生:矿泉水瓶,送水的人推动比较快一点,扛着拖着累,滚一下就过去了。生:农民砍树,把树直接从山上滚下来比较快。师:现代社会,行李箱装了沉重的行李,拉动起来特别累,地上装了轮子,不管装了多了,拉动起来都非常胜利。那么能不能用一组数据得出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要小,能不能用测量的方法来得出?(生讨论3分钟) 教师课件演示:(思考)通过测量得到一组数据,从而对比得出:重物滚动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比滑动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要小。生:就是用弹簧测力计的钩子钩住下面的提环,得到一组数据滑动摩擦力,滚动的话在箱子上装上轮子,得出的是滚动摩擦力,然后继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摩擦力的大小。生:一个卸掉轮子,一个装上轮子,得出数据,比较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师:今天我们用小车来代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种工具,大家把它装上轮子,测出的是滚动摩擦里,反之得出的滑动摩擦力。实验前大家要注意几点,实验后小组把测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小组长把你表格上台给大家演示。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小组长上台展示实验数据)师:完成的小组把器材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师:下面我们同学仔细地看小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会发现什么,举手回答生:我总结了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师:我们发现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要小,大家来看,如果把这些数据转化成倍数关系,我们发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通过咱们的模拟实验,给这一箱重物装上轮子,然后用手推动他,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感觉? (生演示推箱子)生:骨头都快散架了,很累。师:接下去把它装上轮子,我们再来推推看。 (师装上轮子) (生演示推箱子)师:装上轮子之后,省力多了,为你们的研究成果鼓鼓掌。师:接下去我们再来看一个装置,装上去之后,轴跟轮变成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装置存在哪些弊端?生:在转动过程中,可能轮子会掉出来。生:轮子的杆子不动的话,轮子很难转动。生:轮子跟轴会卡住,造成摩擦力,对装置产生影响。师:这个面虽然是圆弧面,产生的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时间长了,可能会收到磨损,影响使用效果。那么怎么改进?生:装上几颗弹珠,运动方式变为滚动,减小了摩擦力。生:轮子和轴之间加一点润滑油,见小摩擦。生:在轮子之间装上滚珠轴承。师:如果在这个位置装上一些珠子,改变运动方式,把原来的华东变为滚动,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像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滚珠轴承,现在每个小组发一个,观察讨论哪一个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生观察讨论,教师分发材料,巡视指导)师:又发现吗?关注轴承那一个不见去到了关键的作用?生:里面的钢珠,她在滚动。生:在轴承里有一个轨道,就是滚珠轨道,他在里面滚动。师:正因为里面有一颗圆圆的滚珠,所以运动起来就省力多了。师:薯片盖子,八宝粥盖子,这两个面一接触,两者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大家来体会一下,滚动时与滑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如何?大家把弹珠拿出来体会体会,先体会滑动时的摩擦力,每个同学都体会一下。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师:把它装回信封里面,请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生:八宝粥盖子在薯片盖子上面滚动,假如不装珠子,比较费力。装上了弹子,就比较省力。师:弹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让你改,那你怎么改?生:在轴与轮中装上滚珠轴承。师:既然大家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装一个。 (师演示安装轮子,学生观看)(生演示推箱子)生:感觉好像又轻松了一点。师:看看她能不能挑战成功,用测力计测量箱子前进时产生的摩擦力。生:花了3.5或者4牛不到的力就可以推动箱子,这是谁发现的?师:是503班的同学发现的。师:一起看大屏幕。滚珠轴承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师课件演示,自行车照片)10:42下课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滑动与滚动word课堂实录及反思第一次同瑞景小学的孩子们去研究一个很有兴趣的课题,这是一件很让人振奋的事情。没有课前的交流,来了就上,这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开始的紧张很快就过去了,在同学生们的交流中慢慢稳定自己的情绪,在互动中不断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着自己的节奏,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设计中的各各环节,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目标。课上完了,兴奋后是长时间的反思,或也可以说是“反刍”。总有许多想要说的话没有说出来,总有许多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的最好,只好在这里整理一下我的思绪。一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我们在上每一节课前,都会设计这节课的各各环节,这是每个老师都会做的事。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能不能用一种更适合他们的方式来教学这往往会考虑不到。可能某一个小问题对于老师设计时可能认为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它可能就成为学生的大问题,原因是老师对于学生的不了解。不要是异地授课,就是自己的学生,同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课堂的不确定性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结合这节课我来讲一讲我的设计。1 充分的预设。尽可能的把学生在课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设计中一一罗列。2 明确的目标。把这节课的总目标明确,再把每一个环节的分目标明确。不仅老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在你的教学语言中一定要体现。3 教具的准备。最可能出问题的就是教具,一个绳结,一个罗丝的问题,都可能打乱你的节奏。本课中测力计,小车的车轮都会出了一些小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要注意。4 有意识的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要全方位的考虑,只有老师思维不固化,学生的思维才能开拓。本课中对于许多问题的处理都有所创新,增加了一些教材中没有但又很必要的内容。5 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设计一节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难易,这个问题是否会让他们兴奋,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会有什么想法。等等。6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注重教学中的知识的联系。从大处着眼是指对于设计要从整体去考虑,对于我的水平,暂且从四年的科学教学来考虑。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尤其是上下课的衔接,本课的设计就是单元教学环不可缺少一重要一环,认识到你的教学不是孤立的,是上下联贯的。从小处着手是指教学中的层次,要有层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就本课来说正是有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感性的体验,从水桶来铅笔盒,到小车。滑动与滚动的感性体验到最后的理性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的认识不能是突兀的,应有一个过程让学生学习的舒服。7 细节决定成败。本课中两个细节,一个笔芯的放置,是放在一边,还是放在车上。这个细节,看重的是学生对于科学严谨性的认识。一个是用培养皿来替代瓶盖,看重的是如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事件的变化。当然还有许多细节这里不一一列举。二师生的互动没有师生的互动,就不会有动态的生成。互动对于师生都是重要,教育专家对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过精要的阐述。我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这也是我努力去做的一件事。互动应该是双向的,不仅是老师问,学生答的互动,也应该有学生问,老师答的互动,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前者占大多数,后者也现的太少太少。学生没有问题吗?不是,他们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每到下课的时候我总是被这些孩子围起来,问一大堆的问题,但课上情况却很少看到。这是我以后教学中要想到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三动脑在前动手在后。 “谋定而后动”这是我上课的一个特点,没有充分的思辨,就不能盲目的动手实验。实验是为证明推论的一种手段而不能成为一节课的目的。可能一节课中对于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考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正是这些思考会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考虑的更加的全面。实验才会更加的顺畅和有目的性。缺点与不足一时间控制 本课教学拖堂7分多种。这是本课的一大缺点,产生的原因是教学安排的环节过于饱合,没有留下更多的机动时间,对于一些可能产生的拖延考虑不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所取舍,简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注意把握时间。二对于滑动与滚动与摩擦力的关系的推出。对于这一环节的处理有些失当,反思后应放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明确,滑动与滚动费力与省力的现象,是由于相应产生的摩擦力不同而造成的。三对于学生实验的目的性还要重点的强调。四板书的设计要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