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紫竹调》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2683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紫竹调》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紫竹调》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紫竹调》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紫竹调教学案例紫竹调教学案例咸安区双溪镇中心小学 金红一、教材分析江苏民歌紫竹调给人以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之感,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配上歌词的紫竹调,更是把江南民歌清新、柔美、秀丽、委婉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紫竹调,初步感知“紫竹调”这一曲牌的旋律特点。2、能力目标:在复习聆听、小组讨论、学唱歌曲、拓展欣赏等音乐活动中,体验紫竹调的独特韵味。3、情感目标:欣赏并学唱紫竹调,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音准演唱歌曲,初步表现歌曲优雅、委婉的韵味作为本课的重点。2、切分节奏和一字多音的正确演唱作为本课的难点四、教学准备音响资料、自制课件、钢琴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启发式开放教学法3、听唱法六、学法指导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个别回答,让其发挥独创精神。2、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并给予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3、教师适当点拨和评论,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从诗的意境中引入,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好奇和观赏的欲望,接着带学生走进美丽的江南。2、课件展示江南美景的图片伴随着乐曲紫竹调,引导学生谈谈对江南的感受。【反思:这一环节,既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江南民我有了感知,对江南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又形成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二)学唱歌曲“江南的景真是美不胜收!描写江南景色的乐曲也是这样的美!那江南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三部分内容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2、用la跟琴哼律; 3、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来当小评委。 4、学唱歌词一字多音处的演唱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为了易于学生演唱,我之前就设计了先用“la”代替歌词跟琴哼唱作铺垫,随后,在老师的范唱下加深对歌曲的总体印象,体会江南小调细腻、婉转的独特韵味,也为后面学生完整演唱作铺垫。5、课件出示歌词,并完整的演唱歌曲,巩固难点处的演唱6、采用多种演唱方式,如齐唱,对唱,体会紫竹调的特点,尽情的抒发对江南的无限的赞美。【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好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三)舞蹈创编1、课件展示紫竹调的舞蹈,让学生观赏并说一说舞蹈动作的特点。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歌曲紫竹调风格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江南风情的理解,创编一段舞蹈动作,在小组里表演与交流。3、学生评价学生共同评出最佳歌唱奖、最佳舞蹈奖等。【反思: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五)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多媒体呈现出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奏响“紫竹调”的图片资料,老师简单介绍紫竹调在世界上的影响,并结合“申博”成功后,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纷纷谋求将紫竹调确立为上海的音乐形象。【反思:这一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多留意、多关注民族民间音乐,努力为继承并发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下紫竹调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 课时:一课时或两课时教学目标: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2)进行器乐合奏教学,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l 过程与方法: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l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2)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3)能够用竖笛吹奏出主旋律,进行器乐合奏练习与表演。教学重点:听赏紫竹调教学难点:用竖笛吹奏主旋律,打击乐器伴奏,进行合奏教学设想:本节课是一节综合课,将器乐教学融入到欣赏教学之中,既感受到了民族器乐曲的魅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演奏技能,避免单一器乐课的枯燥,符合新课程倡导综合的课程理念。教学准备:CAI课件、打击乐器、竖笛、曲谱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一.组织教学1.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 2.上课礼仪听音乐进教室欢乐歌为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其情绪欢快活泼,便于营造典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老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这首乐曲的名字就能反映大家此时的心情,叫欢乐歌,大家刚才听出了这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有着许多像欢乐歌这样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民族音乐之旅,一起去感受民乐的独特魅力与韵味。自由回答自由回答激励型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民族乐器1.“八音”(1)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是八音和鸣,“八音”指的是我国民族乐器以制作材料为依据,可以分为八大类别,大家想知道“八音”是哪八音吗?(课件展示)(2)按照这种“八音”之说,大家能不能对各个类别的民族乐器举几个例子出来。(3)对于学生可能说不上来的“土、石、匏”进行举例。(课件展示)2.游戏分组(1)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屏幕上有四个乐器组的名字,你认为你手中拿的这种乐器该归到哪个乐器组,就做到哪一组去。(课件展示)(2)同学们都已找好了位置,那你们坐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3.听一听,辨一辨认识了这些乐器,下面,老师要播放一些民族器乐独奏曲的片段,来听听它们的声音。这些可是精品中的精品,相信大家一定回一饱耳福的,不过,别忘了老师屏幕中提出的问题哟。(播放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的片段)集体讨论游戏选择看图片、了解进行对照欣赏,谈感受,辨别乐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与历史综合,了解我们祖先在音乐方面的伟大创造 活跃气氛,调动学习兴趣经典的独奏曲既可让学生了解一些乐器的音色,又可充分体验民乐的独特韵味四.丝竹古韵1初听全曲刚才我们领略了民族乐器在独奏时的魅力,真是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这些民族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还常常用来共同演奏一支乐曲,形成齐奏或合奏。 这样就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乐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小合奏紫竹调,听听中间出现了哪个乐器组的乐器。并从这四幅图中选出与其意境相符的一幅图。 2.(课件展示)介绍江南丝竹。 3.复听全曲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来感受以下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在体会紫竹调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同时,大家可以轻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辨别一下,这支乐曲有几个段落组成。并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4.复听片段展示笛子、二胡曲谱,播放两段音乐。引导学生辨别哪段是笛子的,哪段是二胡的。听音选画,谈感受了解聆听辨别曲谱音乐与美术综合,提高其艺术鉴赏力自主探究,了解乐曲结构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五.器乐表现1. 展示主题曲谱、播放主题音乐两遍。让学生“啦”字试唱曲谱。2.用竖笛吹奏主旋律(1)基本训练(2)教师吹奏全曲;(3)教师分乐句领奏,学生模奏;(4)师生接龙吹奏全曲,生生接龙吹奏全曲;(5)学生吹奏全曲,教师纠正错误,反复训练。3.加入打击乐器,进行器乐合奏。听主题,模唱主题练习表现将器乐教学融入到欣赏教学之中,训练学生的演奏技能,合奏能力与意识六爱与振兴1.今天我们的民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旅行,你对中国民乐有了怎样的了解呢?2.这么美的音乐,可是,我们许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它,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人,又该怎么办呢?3.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支乐队,希望他们的演出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4.小结,提出希望。5播放FLASH紫竹调,学生可以听音乐出教室。自由回答自由探讨欣赏激发学生去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后记: 1、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通过选择一些经典的民族器乐曲,如欢乐歌、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感受二胡、唢呐、古筝及江南丝竹的韵味和魅力,达到了本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 2、在教学方法上,我改变以往欣赏课一听到底的方法,采用了游戏分组、听音乐选画、唱音乐主题、器乐合奏等,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与表现。 3、本节课作为两课时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本课的难点:器乐合奏教学,可单独安排一课时。在实施教学时,将“6”改奏成“6”;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提过高要求,循序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