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粤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546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粤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粤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粤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粤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我们在成长教案附教学反思 一、 概述我们在成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让学生感受不同生物生命的复杂多样。二、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2)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3)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变化的特点,以及一些青春期保健知识。2、能力培养目标能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发现自己身高体重增加的一些简单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以健康的成长心理对待自己身体、心理的变化。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外貌发生的变化,知道一些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四、学习者特征分析1、他们是五年级的学生,是1112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对自己成长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天然的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随机评价学生、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各种表现。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资源准备:学生:课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成长过程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时期的照片、出世时的小脚印(身高、重量)教师:教师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学生每年体检表,准备身高体重仪,自制教学课件等。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课本情景图放学后,几个同学一起到彬彬家复习功课,他们正在讨论问题。突然,贝贝奇怪地问:“最近彬彬的声音怎么变得沙哑了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2、提出问题:彬彬要长大了吗?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人在不断生长着?3、板书课题:我们在成长(二)收集资料1、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2、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进行对比。(2)如果学生拿来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作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等。(3)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4)活动一:相册里记录的变化 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并说一说自己从小到大外貌的变化。板书:外貌 游戏:“猜猜他是谁” 投影出示班里一位同学在婴儿、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同学猜猜照片中的同学是谁?如果没有同学猜到,再出示这位同学的近照。评选出最可爱照片和最灿烂笑容照片奖。 (5)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三)分析数据,发现规律1、活动二:研究身高、体重的变化导入: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但外貌会发生变化,身高和体重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自己身高、体重增加的规律。(1)教师讲解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2)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3)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将每年体检表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表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从一年级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观察曲线图,你能否发现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规律?板书:身高、体重教师小结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对照“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增长情况曲线图”及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说明:有的人会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会稍微滞后一点,这些都属正常的。)(4)预测自己未来几年的体重、身高的变化。2、活动三:我们长大了(1)思考:除了身高、体重增加之外,我们的身体还出现了哪些变化?(2)讨论:男女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板书:身体(3)教师介绍青春期身体的变化情况(教材第57页第一自然段。)(4)播放“人的生长和发育”视频。(5)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同桌互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资料健康成长。向父母或老师咨询,了解更多的青春期保健知识。(四)教学反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 外貌我们在成长 身高、体重 变化 身体八、教学反思教师是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是否创设了人人参与的学习环境,捕捉了来自不同层次的声音,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否充分利用了每个学生生长发育变化的共同经历,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是否会对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了解人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李月笑附送:声音的产生教案【教材说明】声音的产生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振动与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活动内容是按照“制造声音,获得感性认识,形成任务驱动的学习目标,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设计理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试验探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一、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懂得不要在公众场所制造声音,从小养成讲社会公德,讲文明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2、教师准备:锣、小镲、三角铁、钢尺、铃铛等。三、教学重难点:把声音是如何产生这一问题,转化为观察发生物体有什么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创设教学情境,产生问题,形成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倾听声音同学们都保持安静,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提问: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中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本单元以后的学习中都会研究到,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形成“任务驱动”教学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产生学习目标“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增强“任务驱动”法中学生的学习动力)2、制造声音,提出猜想(1)教师讲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声音。(2)学生活动:利用带的文具和自己的身体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各种声音(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发声物体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猜想打下基础)(3)学生活动完毕后,提出问题: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制造声音?学生回答(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用碰撞、摩擦、吹、弹、拨等方法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教师讲述: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让物体发出声音,说明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发声时,发声的物体一定发生了某种变化,正是这个变化导致物体发出声音。(5)教师演示:敲锣边演示边讲解:敲击锣时,如果锣不发生某种变化,就发出声音,那么不敲的时候,鼓也没发生变化,鼓也应该发出声音,但事实上不敲的时候,锣不会发出声音,(其他的发声物体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可见物体发出声音时,一定发生某种变化。(通过这个环节,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大的问题,转化为“观察发声物体有什么变化”这个更加具体的问题来,使问题的研究更具体,更明确。)教师提问:物体发声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门带着这个问题彼此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6)学生交流讨论交流完毕后,提问:“请同学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你的猜想。”学生回答板书学生的一些猜想3、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A、教师介绍实验材料的名称B、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法C、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强调实验的要求:明确实验目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变化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完成好实验记录表D、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E、实验完毕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通过投影展示实验记录)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物体发声时,都发生了一个共同的变化:在振动。板书: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拓展活动A、如何让发出声音的锣,立刻停止发出声音?学生演示,并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B、模仿声音活动提问:你知道人发声时是哪儿在振动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是我们的声带在振动。请用手摸摸声带,感受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坏了人就不能发出声音。同学们要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5、结合声音引发的一些问题,渗透德育教育A、大声喊叫,大声喧哗不仅不利于保护声带,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B、:讲述:假如在安静的画廊,你正非常有兴致的欣赏一幅画,这时候旁边的人手机响了,大声的打电话,你的感觉如何?你对这个人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C、提问: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些类似的行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D、教师总结:在一些公众场所,避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从小养成讲社会公德,讲文明的好习惯,做个合格的小公民。【板书设计】2019-2020年粤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敲、打锯、弹摩擦 振动 声音碰撞吹五、教学点评及反思:探究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科学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手段”。学生在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并且探究过程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例如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先设计了一个学生动手制造声音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交流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对物体施加外力这一因素上,及时加以引导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的注意力由外力转移到发声物体的变化这一根本原因上来,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交流时对于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得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学生的小活动,教师一定要参与到里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指导他们分组时,事先要有器材管理员,这样学生分组活动的时候,比较好控制,(给听课的教师感觉也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一些注意事项可以 事先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PPT的形式,避免讲解时 过于罗嗦。板书的时候,如果学生不好控制,可以告诉学生,要把学生的发现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在老师写的时候,一边跟着读。这样教师在板书的同时,课堂纪律就有了保证。周忠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