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7章-习作.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22251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7章-习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7章-习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7章-习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名师点拨:第7章-习作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二是“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三是“言之有文(文采)”,“言之有序(条理)”。小学高年级作文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第一节 作文的表达方法写作文主要有五种表达方法:记叙 、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一)记叙1.记叙什么是记叙?凡是对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作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就叫记叙。2.记叙的写作指导(1)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的顺序a.顺叙 所谓顺叙,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A-B-C。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完全忠于事情的实际。这是顺叙,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忠于实际的写法。顺叙的写法由于与事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因此写起来比较容易操作,读者读起来也易于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不过运用顺叙的记叙方法要注意有详有略,不可流水帐似的平均使用笔墨。不然,作文就平铺直叙,读起来索然无味了。b.倒叙 倒叙与顺叙恰好相反,它的模式是C-A-B。也就是说,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一般新闻类作品或回忆性文章多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的是: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采用倒叙,必须是为了制造悬念和波澜,是因为结构或表达的需要,不能为了倒叙而倒叙,把倒叙当作一把万能钥匙。c.插叙 插叙与顺叙、倒叙的最大区别是插叙涉及到两件事。它是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故事。也就是说是A-B(-D)-C模式。如凡卡一文,采用插叙,在文章中插入了凡卡和爷爷守夜与砍圣诞树的故事,不仅解开了文中的悬念,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一般说来,插叙的内容要对原文情节的发展、主题的表达有积极的映衬或铺垫作用,要能为全文的中心服务。d.补叙是在顺叙或插叙的过程中,设置悬念,于文章结尾补充叙述。如鸟树一文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形成鸟树奇观的真正原因。顺叙、倒叙、插叙及补叙这四种叙述方法各有特色,一般说来,学生作文大多使用前三种,但具体运用到作文中又因人而异,同一个文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本次练习题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写获得成功的经历,可以顺叙;如果从成功的喜悦入手,则可以倒叙;从失败到成功,其间还可以插入父母、老师同学对你的鼓励,三种方法随你任意取舍。又如家乡新变化,因为有“变化”要表现,而且涉及时间较长,所以最好用倒叙,从眼前写起,回忆过去并和眼前作比较,以突出变化之大。若是换用顺叙的写法,固然可以按时间顺序一一写来,但于初中生的实际则不利于安排材料。总而言之,方法是死的,运用是活的,只有多读多练,在具体的作文中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选择,才可能用恰当的方法写出优美的作文来。例文1:家乡新变化周末放假时,班主任拿来一叠纸片分发给我们,还说:“时代不同了,现在学校也要和你们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今天发给你们的就是联系卡,回家后按要求填好,下周返校时交。” (开篇拓开一笔,看似与作文主题毫无关系,其实已交代行文线索。)时代真的不同了吗?回头一想,倒也是。(回忆,插入一笔。)在我们家乡,土墙茅屋不是已经成为文物了吗,两层、三层的楼房正一栋栋的傲然耸立。(“土墙茅屋”与“楼房”对比鲜明。)记得上学期五一放长假,刚好碰上二舅的新房子竣工。大伙儿在二舅的新房里又说又笑。二舅也很高兴,大声说:“今年把房子修起,明年再搞装潢,还买台空调,大暑天也凉飕飕的,像躲在冰窖里一般。”刘伯打趣说:“那你当心点别冻成冰糕咯。”大家“哈哈”的笑了起来。(“今日”详写,刘伯的打趣更显今日生活的欣欣向荣。)“喏,你的联系卡。”同桌对我说。我这才从回忆中醒过来,拿起联系卡一看,呵,要填的内容还不少呢。管他,回家再说吧。下了车走进家门,爸爸妈妈已经做好饭等候多时了,一见我就说:“怎么才回来?快吃了饭做作业,明天到你二舅家去。”我边掏书包边说:“学校要你们给填联系卡呢。”爸爸接过看了看说:“这早就该联系了。现在通讯方便,有什么事也好讲一声。”妈妈说:“还要填家庭电话呢”“就写我的手机号码,免得我们不在家找不到人,”爸爸一面填联系卡一面说,“你们学校想的还真周到。”(看似家庭絮语,实则无处不在暗扣“家乡新变化”。乘车回家、手机电话,皆是“变化”的产物。)吃饭时,爷爷感慨地说(又一段插叙,不过极为巧妙。):“福都让你们享了。你爸爸那在南平读高中,一学期回来不到两次,你奶奶挂念极了,就叫我去南平看看。一去一来一走就是一百多里路。”爸爸说:“我不是好好的吗?一百多里路走都要走断腿。”我说:“干么不乘车呢,又快又舒服。”爸爸笑了:“你当是现在哪,早些时书记镇长到县里开会都是一二一走去的。”(书记镇长步行与“我”乘车回家对比,爷爷的探望与爸爸的电话联系对比。)我不做声了。妈妈又问:“他二舅明天做什么?”爸爸说:“老二买了台电脑,说是搞什么信息技术,让我们的大学生过去参详参详。”“真的?我早就想玩电脑了,”我又惊又喜,如果不是在吃饭,我早就跳起来了,“太好了。其实我们老师也要我们如果条件允许,就应该自己买电脑的。不然,就跟不上时代了”我滔滔不绝的说,忽然发现爸爸好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不觉不好意思的笑了。(电脑也在家人的谈话中不经意出现,变化之喜已可窥一斑。特写结尾,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简评咋看本文似乎与“家乡新变化”毫无关系,然而仔细读来,却无处不在写家乡的变化。作者以“联系卡”为线,先后写进了空调、手机、电脑等现代社会物品,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家乡的变化。全文是典型的时间先后顺序,但文中较多的运用了插叙的记叙方法,第二段“我”的回忆、第五段爷爷的话即是如此。前者为后文作铺垫,后者与今天对比,均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主题。例文2: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准备好了吗?”(未见其人,先写其声。)自习课时,数学老师低声问我,“如果觉得还没有把握的话,要不要再推迟几天。”我的心猛跳了几下,仔细想想应该没什么大的漏洞了,就说:“差不多了,就不知讲不讲得好。”老师笑了,说:“下一节数学课就由你来上。注意不要紧张,我相信你一定能讲得很好!”(开篇设悬,吸引读者急读后文。)我能不紧张吗?本来我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女孩,不知老师怎么偏偏选中了我,让我当小老师上一节课。有心不上吧,但一看老师那对我充满信心的眼睛,我就无话可说;硬着头皮上吧,还真有点担心上砸了锅。(插叙,为前段释悬,交代相关情节。)上课铃响了。我拿着课本走上讲台,向台下一看,七八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瞪着我。我的心顿时猛烈的跳了起来,“咚咚咚”的撞击声我自己都能听得见。我手足无措,只觉得脸像火烧一般,嗓子眼干得很。我大脑里一片空白,下意识的向老师望去。(心理描绘细腻逼真,非亲身经历没有此感。)老师正目光炯炯的看着我,那神情似乎在说:“不要慌,要挺住,坚持就是胜利。”我收回目光,使劲吸了一口长气,“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相似形”我开始讲课了。说也奇怪,开头几句还有点结结巴巴,讲到后来我居然也口若悬河了。有时偷眼看看老师,发现老师微笑着也听得很认真呢。(详写上课的经过,老师的鼓励让我抛开胆怯和紧张,真实可信。)课上得很顺利,我甚至开始觉得我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不用读师范也能上个八九不离十。(乐极谨防生悲。)准备讲练习题了。我正在黑板上板书题目,忽然调皮鬼王浩高高的举起了右手。“难道还没有听懂?”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来者不善。)谁知王浩一站起来,就一字一板奇声怪气的说:“报告罗老师,你把距离的距字写错了。”班上同学哄堂大笑。我回头一看,可不,我写成“矩”字了。我叫苦不迭,刚刚平静下来的这时又开始猛跳起来。“这该死的王浩,提问就提问,怪腔怪调的专门捣乱”我在心里恨恨的骂着。可是光骂有什么办法呢,我灵机一动,一本正经的说:“噢,看来王浩同学上课非常认真。对,我们学习就千万马虎不得,任何一点小错误也不能放过。这一点我们应该向王浩同学学习。”教室里平静了下来,王浩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发现,老师笑着向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一段课堂小插曲,既表现了“我”在课堂上的正确处理偶发事件的成功之处,又增添了作文的趣味性。)新课终于讲完了,悄悄看一眼表,离下课也只有几分钟了,赶紧小结、布置作业。好啦,当我吐出一口长气放下课本时,下课铃响了。呵,时间真巧。于是我大声说:“下课!”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回答我的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结局精巧,收到嘎然而止的效果。)简评叙述自己当小老师成功上课的经历,虽从头到尾未见一个“成功”字眼,但文里文外,无处不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作文第三、四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写极为成功,为本文增色不少。上课过程中三次写到老师的眼神,既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又显得前后呼应自然。(3)记叙人称的运用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就是以“我”为叙述者来记事、写人、状物。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足点上,以第三者的口气,把人物的经历、事情的经过告诉读者的叙述形式。(二)描写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二、描写的种类1细描与白描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 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2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草原 一开头,描写作者初入草原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的。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 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3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 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 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 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 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2)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 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 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3)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 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 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 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 种方法进行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 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4)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 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写景衬托人物心情;写景点明时令、地点;写景表现人 物关系;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要体现地方色彩。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采用对比方法写景。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二是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三、描写的要求描写运用得好的文章,能使人有所感受、有所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作文必须在细部下功夫,活用多种描写方法.好的“描写”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不空泛。正如有一位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青蛙,可是晚年他很后悔地说道:“我当初错了,我不该研究青蛙,我应该研究它的一只眼睛。”这“眼睛”,就是细节,就是描写。举例如下:外婆刚进门,我便哭着问:“隔壁胖婶说我妈死了,是真的吗?”外婆说:“别听她胡说,你妈还活着,到外地出差去了。”(1)外婆来了,像挑了千斤的担子,一步一晃。我赶忙扑上去告诉外婆:“二婶说我妈妈不在了”(2)外婆一下站直了,气得不行,小声嚷着:“谁说的,由得她红口白牙咒人,活着,活着,一千一万个活着。”她蹲下来摸着我冻红的手,哄着我说:“孩子,别听她的!你妈妈出远门去了,我刚才还托前庄上你姨夫给她捎了几个钱去”说着,她把头扭了过去。例(1)和(2)两段对话的内容都差不多,但(1)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呆板,而(2)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必要的动作,使人物活灵活现了。那么怎么处理描写呢?第一,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文章离不开人物,人物要有性格(即常说的人物形象),而性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行为,所以动作行为描写是描写人物最常用的方法。怎样才能把动作行为写得具体、生动、传神?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那一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语言描写要插入动作神态。人是会说话的,所以写人的文章大多离不开语言描写。但写语言就只写语言,写对话就只是问什么答什么,而忽略了人们说话时带有的不同情绪、不同神态,以及各种手势动作等,文章就不会生动形象。这样,语言描写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例: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拢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中裤,”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起来,就跟哈叭狗的叫声一样。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了。明确:例子中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写出了笑的动态美,既形象,又生动,好像那三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前表演“笑”一样,活灵活现。第三,写外貌要融入情节,体现个性。请看一个描写歹徒的外貌的片段(放幻灯片):警察生怕抓错人,定睛一瞧,没错,眼前的确是个恶魔的样:年龄20有余,身高不足1.6米,尖嘴猴腮,黄锈牙,一头像被火燎过的黄发又长又乱,活像一个鸟窝,一双鼓凸凸的老鼠一样的眼睛总是溜来溜去,那套在上身的乌鸦色的衣服没扣子,只见他排骨列列,整个人屎屎尿尿不足 90斤。此文所写之人,一看便知不是好“东西”。这段描写抓住了这类“东西”的个性特征,很符合人物的身份。所以,描写一定要抓住特征(比如光头、脚臭、假牙、缺一只眼睛、少一边耳朵等等),要有创意。(三)抒情1、什么是抒情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些感情包括喜悦、愤怒、悲哀、惊惧、爱慕、憎恶等等。每个正常的人,都有这些感情。同学们大可想像一下生离死别的情景:有人热情拥抱,有人强忍泪水,有人号啕大哭,有人细声说关怀的话。一个人怎么表达感情,跟他的性格与气质有很大的关系,无所谓哪种方式最好,只要是真挚而自然的,就足以打动读者的心。我们把这些感情藉文字表达出来,便是抒情文,也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写作抒情文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2、抒情方式 叙事抒情: 我们不能难发现,有很多感情,都是因为某些事情发生而起的;而我们在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体会,便称为抒情。在写作抒情文时,我们可以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表达出情意,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叙事抒情。同学们在叙事时详略的安排要注意,与主题有关的要多讲详讲,关系不大的则尽量省略删去;否则所抒的情意就不明显了。 借景抒情: 只要是带着显著的感情去描写景物,藉着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情意,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种写作方法,其实并不容易掌握,如果写得好,文章有时就只见写景,以景物描写来代替感情的抒发。如果写不好,就会显得空洞、堆叠词藻。 议论抒情: 议论抒情经常是因有事发生而抒发出来的,但其重点并不在叙述事件,而是着重事件的道理;当道理说清楚时,作者要流露的情感也会同时显现出来。简言之,议论抒情是作者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把引致这份感情产生的理由说清楚,这可使读者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从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咏物抒情: 我们要表达思想感情也可以借助描写客观事物的这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手法详细地描写物象,通常不直接抒情,而是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象的描绘之中,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描写的景物不是重点,要寄寓的道理才是文章的主题。此外,所描绘之物在外形或特点上,与所寄托之感情一定要有相似之处,这才能准确表现主旨。 直接抒情: 我们平日说话、写文章,对着不在我们眼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亲切地和他说起话来,这种表达方式就是一种直接抒情的手法。换言之,即指我们不借助任何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作手法因为直抒胸臆,所以看似容易,其实却难掌握,因为感情要恰当表达而不肉麻是十分困难的。同时,感情虽很个人,但是表达出来后就必须让读者了解感情产生的背景,否则就不明确了。(四)说明常见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五)议论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议论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第二节 作文的技巧(一)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文题形式。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容。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一般规律是: 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审题的要领: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 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 2.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3.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4.弄清蕴含的意义。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 5.明确附加的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二)选材1选材的注意事项: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2选材的指导(1)认真观察,平常事中有新情况。学生说日常生活中的镜头都平淡得不能写,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只要认真观察,“两个鸡蛋不会一模一样”,常见的事,也会有它新的情况。这就看一个学生观察能力发高低了。抓住新意写,这里有的是作文的好材料。例如:亲眼见到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去火车站送客人。在公共汽车上,见到一位阿姨给一位外地模样的大伯让座。车上让座,这是常见的镜头吧?但该生今天所见的情景,是女同志给男同志让座,这就是特色了。那位外地模样的大伯拿了许多东西,这位阿姨主动给他让座表现出人们心灵的美。可见只要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多得很,选用它们照样能表达出鲜明有力的中心思想。在批改作文时,抓住这样的篇章在班里及时讲评,对学生会有一定启发的。(2)用心比较,选突出的内容写。习惯于从生活真实中选材的学生,看到命题思考几分钟,脑子里先后会闪出几个内容。像我的妈妈这样的题目,各年级同学都可以写吧?王琳同学从真实生活出发,想到了以下四项题材:妈妈生活俭朴,连花钱烫发都舍不得。她孝敬老人,每天都给奶奶煮鸡蛋吃。她在厂子里当后勤科长,办事坚持原则,不走后门。她得头晕病半年多了,还照常上班。通过分析比较,她觉得“生活俭朴”“孝敬老人”和“带病上班”,内容显得平淡,写出来可能与别人妈妈的情况差不多,因而不选。“工作中坚持原则”一项,最近正好有一件生动的例子:郑阿姨是妈妈十分要好的朋友,上星期,郑阿姨让妈妈给找一双雨鞋,妈妈没有答应,郑阿姨还真的生气走了呢。妈妈说:“作为一个干部,公与私必须得分清楚!”这次作文该生选用了这项内容,既真实又新颖,与其他同学的选材都不一样。(3)小事中见精神,不可放过。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日记中新的一页,强调他们要多想想生活中那些点滴小事,有些一闪而过的镜头,也是令人难忘的。当时,我口述了一项选材:那一天,我骑车去发一封信。信筒就在马路边。当时我懒了一步,不想下车,坐在车上一手扶把,一手使劲伸向信筒,然而,只差一点就是放不进去。这时走过来一位妇女,还抱着小孩,她顺手接过信,放进了信筒。她一句话也没说。我还没来得及道谢,她已经拐弯走了。这时,我倒反而下了车,站在那里想了好一会儿像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既新颖又有意义,放过了,太可惜。及时抓住它,写成一篇短文,这就叫独立选材能力。学生能用心这样写,一定会提高得快一些。(4)选独有的、别人不知道的内容写。文章是要有读者的。作文也是这样,你写的都是别人尽知的事,没人愿意听。因此,遇到同样的材料,最好选自己独有的、别人不知道的内容写。例如:我敬爱的老师本班的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老师都不选,因为他想到别人可能也写这些人。他选写了上幼儿园时的一位老师,写她的事,同学们都不了解,内容是新鲜的。这次活动教育了我今年学校、班级、中小队都搞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但这时大家共有的题材。她选写随爸爸厂子的人们春游古北口长城。结果呢,和谁写的都不一样。当然,并不是独有的材料一定有意义,就一定生动可用。但作为选材的一种思路,学生掌握了它,会有效地克服班内作文千篇一律现象的。(5)有新的感受,旧的材料也可以用。总的来说,我们要求学生是“写新不写旧”的。不过,任何事情都有特殊情况,学习选材也是这样的。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新的感受,也能用旧材料进行表达。旧材料同学们都不愿意用了,自己别开蹊径,自然与众不同。例如:高兴的一天去年新年联欢会上,大家演了很多节目,全班同学还在一起吃了元宵,玩得十分痛快。这项活动,不少人在记一次班会中写过了。该生这次写,着重突出了“吃元宵”一段:当大家端起元宵碗时,教音乐的任老师加演独唱卖汤圆。第二遍,大家跟她一起唱,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他写道:“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和台湾小朋友早日在一起吃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读了他这篇作文,并不使人感到老调重弹,反而觉得充满着时代的气息,有新意。(三)开头与结尾一、开头开头遵循的原则: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2 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开头常见的毛病:1 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3 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常见的开头:1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如翠鸟的开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又如爱迪生。2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3描写式。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4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5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6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7总起式。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8联想式。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9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二、结尾结尾常见的毛病: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2公式化。空喊口号。常见的结尾:1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 带着它走开了。”2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3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4抒情式。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5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第三节 写人叙事文章的写作指导一、怎样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3.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学生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4.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5.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6. 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常见结构(一)总分总式AB、C、DE,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多件事情写一个人。 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部分(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一般用于通过多件事写人,特别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我的(二)逐层进入式:ABCD,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 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适合写因为某件事偶然相遇认识的人。(他帮助了我、旅途中的朋友)常见开头(1)外貌开头这是刚调来的美术老师,姓陈。她的个头不高,留着一头又多又卷的长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像在寻找什么,从没歇过。(2)抒情开头谁是天下最美丽的人?人才之多,她是普通的;世界之大,她是渺小的,但在我心中,却无人能与她相比,她是美丽的,是伟大的!在你懦弱的时候,她总是伸出那双温暖的手,仿佛一股强大的力量永远推动着你前进;在你无知的时候,她总是教育你,开导你,虽只是只言片语,但真理却长存心中。连上天都被她那颗炽热的心感动了,赐与了她一个美丽的名字母亲!(3)倒叙开头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环境开头我爱江南,尤其是黄昏时的江南。我常常在夕阳的余辉中独自坐在河畔,静静地欣赏着暮霭中的河水。河水载着落叶越漂越远,我的思绪也随着落叶流向不远处的一家小画店。这家画店的装饰很简陋,但是在这里,我的心灵常常受到感动和感染。我之所以欣赏这家画店,是因为他的主人华庆。常见结尾(1)抒情结尾 终于,我那颗冰冷的心在母爱的呵护下,渐渐融化了。重读母亲,我读懂了母亲那鬓角的白发;重读母亲,我读懂了母亲那眼角的皱纹;重读母亲,我读懂了母亲那手中的粗糙;重读母亲,我也读懂了母亲那一生无悔的奉献!(2)总结结尾 老黄就是这样一个颇有魅力、极富性格的棋迷,谁不喜欢和他对弈?(3)呼应结尾(与题目或开头呼应)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4)议论结尾爱迪生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