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有趣的磁铁》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647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有趣的磁铁》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有趣的磁铁》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有趣的磁铁》课堂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有趣的磁铁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案例背景分析:有趣的磁铁一课选自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备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主题磁铁有什么性质?利用文字及图示方式提出了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建议: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曲别针、小螺丝、剪刀等。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部分。活动过程只有一个活动:玩磁铁,看看有什么发现。自由活动是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拓展活动安排了“调查了解磁铁还有哪些应用,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课后活动指向,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教科书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让学生经历“准备材料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学科学、做科学。本课主要采用了“单向喇叭口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探究活动从“玩磁铁,看看有什么发现”这一活动指向展开,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统整的、逐渐开放的过程。本课主体活动基本遵循“探究发现再探究再发现”的活动进程展开,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受活动阶段的限制,教师在活动中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教学过程描述: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作为老师,也非常关注同学们的玩。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课前谈话的设计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1课前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平时最喜欢做什么?”为切入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玩”的话题为谈话内容,在课未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为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2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要是让孩子自己选择,那他会选择“玩一节课”,这是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一开始不敢这样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来形成的“学习课堂”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玩是违规的,能玩上10分钟已经是很大的“出格”了,那敢奢望能玩一节课!这样设计的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从教师的充分肯定中获得认同感,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轻松拉进师生的距离,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可以结合课前谈话引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很多的科学道理就是在我们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给它们取个名字吧!(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它们形状的描述也是不确定的,应该没有固定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给磁铁形状命名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给磁铁命名,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S N。如学生不能说到“磁极”,教师可直接讲解给学生)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本环节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如学生不能说出,就可采用“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该讲的就讲”。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 表示出来。(学生自由探究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发现,摒弃了模式化的记录方式,为研究结果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用“”标注自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重大发现”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评价研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验取证,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充足的实验证据,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切忌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本环节教师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20分钟,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能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大发现的快感,较好的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在热火朝天的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地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这一策略,也为学生从“玩”磁铁的探究活动环节过渡到表达与交流环节创设了一个“缓冲区”,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激动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然后再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掀起下一个活动高潮,使课堂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下面是一段学生交流的课堂实录。)生: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这是我们的重大发现。师:“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生:是指两块磁铁不同颜色的两端。师:颜色不同,说明什么不同?生:说明磁极不同。师:颜色相同呢?生:说明磁极相同。师:磁极相同,我们可以说“同极”(板书),磁极不同我们可以说“异极”(板书)。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一遍吗?生: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教师随即板书“推”、“吸”)师:“推”也就是“排斥”,我们可以简写成“斥”(师完善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教师的疑问“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指出了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疏漏。这一简单的质疑,却有三层意义:一是为学生学会倾听树立了一个榜样,暗示学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三是为学生间的质疑问难提供了一个“激发点”。另外,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课探究发现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选择了“引导”,因为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将结论归结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上来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是不能科学、规范的加以描述,教师巧妙地“拉”一把,这是明智之举。生: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力量大,中间的力量小。生:是磁力大,不是力量!师:真棒,你听得很认真!(师板书: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轻松地将课堂推向高潮。生: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生:我们把磁铁放到水里的泡沫上,磁铁也会指南北。生: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会指南北。(师板书:指南北。)生:磁铁只吸铁的东西,不吸铜、铝的东西。(师板书:吸铁)生:把曲别针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隔着玻璃杯也能把曲别针吸上来。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鼓掌)看看学生的发现,就不难想象课堂活动的效果。只要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就能把“蛋糕”做大,把“雪球”滚大。三、生活应用,课后拓展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板书)师: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决的,不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体会与反思:1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小研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本堂课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细绳、铁器、铜器、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3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探究过程就要从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入手,制造矛盾、困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本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较多的发现,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投入“玩磁铁,找发现”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学生在这种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发现了磁铁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对电视屏幕、收音机信号的影响、磁力线的形状、断裂磁铁磁极的变化、磁化现象、磁偏角现象,有的学生还利用自己带来的废旧马达、喇叭等提出了有关电磁铁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科学课应该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伟大的发现者这一客观事实。4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传统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解决了,课也就圆满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到最后,学生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生成了问题的奴隶,课堂的附属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于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堂课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堂在结束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自主的探究与交流研讨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如“火上浇油”,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三下灯泡亮了互联网搜索教案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科学2、课时:13、为了更好的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想方设法准备实验器材,虽然费些事,但却能起到“一次准备,终身受用”的作用;接下来,为了保证授课的质量,我必须针对教学内容中的实验亲自做一下,每一套实验器材都挨着试一遍,由于灯泡不亮的原因不一,需要反复试,反复调换。这节课,我始终以孩子是学习的主人贯穿于整个课堂,老师只做课堂的参与者,凡是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讲,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实验。但对于一些细节:如课上有许多学生(其中不乏老师们公认的尖子生)不知道导线该怎样与电池,开关等连接。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我也预料到,实验前对孩子进行了提示,因为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整节课的学习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二、 教学课题1、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纪录;能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教学重点:能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教学难点: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灯泡等四部分组成。教学准备: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夹、小灯泡、电线、开关)、电池、手电筒;制作教学用课件以辅助教学。三、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电的本领”(第11课)。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就是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走进电的世界,探索有关电的奥秘。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拆开手电筒了解其亮起来的原因,二是据此组装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五、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手电筒手电筒是一种携带方便的照明工具,你会使用它吗?每小组一个手电筒,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现象?二、探究手电筒发亮的秘密1交流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其他小组的发现和他们一样吗?质疑:为什们看上去一摸一样的手电筒有时亮,有时不亮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你大胆猜想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猜想2.揭题刚才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灯泡亮了的秘密。板书课题:灯泡亮了3引导:要想知道手电筒发亮的秘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手电筒拆开,仔细研究一下手电筒的构造?拆开前老师有几点建议:课件出示(1、不能拆下的东西不要强拆。2、要轻拿轻放所拆下的部件。3、找出能让灯泡亮的必须部件。4、实验结束后,要恢复手电筒原样)。听清楚要求了吗?赶快动手操作吧!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5展示“我的发现”。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有补充吗?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知道了要让手电筒亮必须具备以下部件:电池、灯泡、开关、铁片(小圆铁桶)、弹簧等,只要把这些材料按顺序组装起来,手电筒就亮了。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灯泡要亮必须具备如下构造:(出示电池构造课件)电池:指图讲解:带小蘑菇头的这端这是电池的正极,用“”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表示。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电池的正极和手电筒的哪部分连接?(灯泡)。负极和手电筒的哪部分连接?(弹簧、小圆铁桶,也就是导线)开关:手电筒上的开关能控制小灯泡亮灭。导线 :筒里面的铁片和下面的弹簧就相当于导线。三、研究灯泡亮的秘密1.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手电筒亮的秘密,现在老师手中有一只灯泡,你能想办法让它亮起来吗?思考: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都需要什么材料?(电池-电的来源即电源;灯泡; 开关;手电筒中的铁片(小圆铁桶)、弹簧等也就是导线)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你能试着介绍一下吗?小组内互相说说。交流:电池夹(安装电池);开关;灯座(安装灯泡), 开关(实物介绍)3.动手操作开动脑筋,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把这些材料接一接,连一连,让你手中的小灯泡亮起来。(提示: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4.汇报展示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成果给大家展示?小组展示成果。哪个同学能说一下是你们小组怎样连接的?(学生解说) 看的出团结的真大。及时评价:不仅操作得好,表达也很完整。*哪个小组的灯泡没有亮起来?集体找原因5.归纳小结电也有它自己的路,而且有一定的方向,总是从电池的正极出发顺着导线流动,进入灯泡后,通过开关、导线回到电池的负极,当这条路是畅通的,灯泡就会亮起来,我们就说这是一个完整地电路。6电路组成、画电路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一个完整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源、灯泡、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完善板书)7.你能把我们刚才组装的电路画下来吗?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池、小灯泡、电线。学生学画(略)(见板书)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各类符号,学生画。 电源(电池): 灯泡: 导线: 开关:四、总结拓展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灯泡亮了的秘密,电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很大,你知道电从哪里来的吗?(学生回答搜集资料:电动车电池、干电池、电子表中的电池、手机中的电池等),注意这些电池不再使用后,不能随便乱扔,因为一块小小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可以交给爸爸妈妈去处理;如果你想自己处理,可以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看一下如何处理(渗透环保教育)。附板书设计:11 灯 泡 亮 了电源(电池) 电路图导 线 导 线 灯泡 开 关六、 教学反思整节课上,通过启发、探究、合作、创造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带领学生进入电的世界,让学生有了一个科学的学习习惯;又通过动手动脑做实验完成教学目标。孩子们的表现是活跃的,积极的,投入的。学生在合作做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内进行了一次次思维的碰撞,达成小组的共识和积累了成果,体验灯泡亮了后的成功与喜悦。不足之处是,成功的小组完全沉浸在成功与喜悦之中,所以致使在全班进行的各小组成果展示时,存在着不能很好的学习和吸收他人成功经验的现象,同时这种现象也不利于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一点是我在今后的实验课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与训练的。画连接装置电路图,学生还有点困难,课后是我辅导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