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 5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0044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 5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 5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 5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 5教案 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穷人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二、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三、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 课穷人,谁能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主要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他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已经了解到桑娜在一家生活极度困窘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2个孤儿。请你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动之处。生:桑娜一家生活娜么艰难仍然要把孩子抱过来让我感动生:渔夫艰难地在海上打鱼,也要收养这两个孩子让我感动生:桑娜和渔夫对抱养孩子的看法不谋而合,他们的善良让我感动生:桑娜宁可挨打也要收养两个孩子,让我感动。师:刚才老师注意听了同学们的感受,发现大家都被渔夫和桑娜这对穷苦夫妇的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深深地打动了。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他们美好的品质呢? 老师把这个机会留给同学们,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大家赶快商量一下。问题一:桑娜明知道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得了,为什么还要把孩子抱回来?问题二: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为什么脸色苍白,忐忑不安呢? 问题三:桑娜为什么认为挨丈夫揍是自作自受,甚至认为揍一顿也好呢? 师:看来你们小组的同学们很想了解桑娜心理是怎么想的,想知道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桑娜的内心活动? )师:托尔斯泰堪称世界驰名的心理描写大师,同学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抓住桑娜心理描写的句子来体会。问题四:渔夫出海捕鱼娜么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什么还要抚养2个孩子 ? 渔夫为什么听到西蒙死了,留下了2个孩子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师:看来你们小组的同学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渔夫身上,想知道哪里可以表现出渔夫的品质? (板书:哪里表现渔夫的品质)问题五:渔夫回来后,桑娜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师:也就是说你们小组 想抓住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和神情来体会他们的美好品质?师:不错,你们小组是从文章的表达方法上来研究的,想法很独特 (板书:对话和神情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非常有价值,可见你们认真读书,仔细思考了,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下面小组的同学就互相讨论交流你们刚提出来的问题。学生汇报:(桑娜的内心活动)学习“非。不可。出示课件师:娜个小组先来汇报,回报的时候,要求其他小组的能够认真听,互相补充。生: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心跳得很厉害,因为她担心丈夫会责备她。因为家里负担很重,可是她必须这样做,因为2个孩子实在太可怜了,可以看到桑娜有一颗善良的心。师:同学们,桑娜说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他真的不知道吗? 生:知道,因为它善良,看到两个孩子孤苦伶仃不可能不这样做。生:“非。不可”是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意思更强烈,说明桑娜一定要这样做。桑娜有一颗善良的心。师:是的,桑娜不假思索的抱回了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性。 板书:(善良高尚)师:桑娜没有想家里多了个孩子吃饭更困难,也没有想把别人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更没想这样一来自己今后的生活会更苦。师:桑娜只是在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是吗?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说桑娜此时的心情吗?师:桑娜只是想:宁可()也()还可以用上哪种关联词语表达桑娜现在的心情呢?生:虽然日子会很苦,但是我也要抚养个孤儿。生:因为桑娜的善良,所以收养了个孤儿生:与其让孩子受苦,不如抱回家去。 尽管 还 无论 都师:你们能给同学们读一读这段吗? 师:指导朗读(评价)你们小组还抓住了哪些心理描写的句子? 学习“凑我一顿也好”生汇报:这段心理描写表现出了桑娜内心的矛盾。生:很紧张,害怕,担心丈夫回来,又怕他不回来(是他来了? 不还没来)生:很担心,因为这样家里的负担会更重(自己的五个孩子够他受的了)生:有点后悔,因为自己的生活确实太贫困了,没办法生活下去。(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生:桑娜非常坚定(揍我一顿也好) ( 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形成互动的过程)生:心情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的生:这里连续用了5 个省略号,表现了桑娜思路的断断续续。师:你能将省略的空白填补上吗? 师:谁能读一读这段? (配乐)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也就是说桑娜用(善良)战胜了(软弱)你能完成这项词组搭配的练习吗? (坚定)战胜了(动摇)(乐观)战胜了(绝望)(无私)战胜了(自私)师;这一矛盾的形象就是当时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思想斗争中更增添了她克己待人光辉形象。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师:这个小组同学汇报很精彩,很会学习不仅很会提问题,而且很会解决问题。 抓住了重点的词语和标点来学习语文,真了不起。继续汇报:汇报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以及桑娜的次沉默生:我们小组认为,渔夫回来后,桑娜神情是很复杂的,表现为很紧张师:渔夫在刚刚经历了生于死的考验回到家中,可是桑娜却沉默了,沉默了几次次,桑娜在想些什么呢?生: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桑娜很紧张,不知道怎么跟丈夫说这件事生:第一次桑娜想怎么跟渔夫收养孩子的事。2次:桑娜说了试探性的话,在等着渔夫的回答,因此沉默。师:同学们,渔夫出海打鱼会有生命危险,会让妻子儿女心惊肉跳,他自己也胆战心惊,但为了生计渔夫只能每每与狂风巨浪搏斗,可是桑娜和渔夫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却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相濡以沫,他们2个人对话又是什么情景呢? 师:分角色读课文(配乐)继续汇报:渔夫美好心灵的一部分 生:渔夫已经意识到抚养2个孩子会给自己增加负担,但是它已经准备要过艰难的日子了。说明渔夫是个坚强的人。生:这段描写体会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有一颗甘愿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善良高尚的心。师:生活的艰难从哪个字体会出来了?(熬)师:他们要熬过去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想象渔夫和桑娜今后要面对怎样艰难的生活呢,请把它写下来暴风雨中渔夫艰难的在海上捕鱼,这样的日子,他们要熬过去。(烈日下渔夫出海捕鱼,却空手而归)这样的日子,他们要熬过去。(海上起着风暴,渔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这样的日子,他们要熬过去。(渔船变得更破旧了,渔网也补得不能再补了)这样的日子,他们要熬过去。(桑娜一天从早忙到晚,孩子们仍吃不饱)这样的日子,他们要熬过去。出示答案,学生齐读师:同学们,日子这么苦,他们能熬过去吗?能师:为什么?生:渔夫善良、坚强生:渔夫对生活充满希望,他有信心可以一家人渡过难关指导朗读师:托尔斯泰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事实的眼睛,他捕捉到了穷人高尚纯朴的道德情操,走进了穷人的内心世界把渔夫和桑娜金子般高尚的心灵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都用一颗善良的心温暖着别人,即使再穷,也没有失去做人的根本。俄国文学的始祖普希金就在她的诗歌中对穷人这样赞叹道:你们世世代代被人民喜爱,因为你们唤起了善良的情感。在冷酷的时代,你们是光明的化身,并且为娜些受苦的人呼吁同情!你们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各民族的语言都将把你呼唤。在这月光下的世界,他们将长久记着,记着你们呼吁善良和坚强!生:齐读师:同学们,你认为桑娜一家穷吗?生:生活上很贫穷,精神上的富翁。师:回过头来我们再读课题,(深情)师:我们去桑娜和渔夫的情感世界游历了一趟,可见桑娜和渔夫已深深打动了大家,就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说说你的感受。师:同学们,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把他们写在积累本上。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书写的很漂亮师:同学们穷人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俄国,离我们很遥远了,我们现在过这与他们天壤之别的生活,课文对我们有没有借鉴意义呢?有师: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贫穷的人往往赋予仁慈,你是否认为只有穷人才会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呢?才会有崇高的精神世界呢?生:霍英东,慈善家捐助内地50亿生:比尔盖茨,世界首富成立了慈善基金会,15 亿美金用于世界的健康。师:娜是不是只有像他们这样的富人才要去帮助别人呢?生:不是,从飞。林秀珍。师:穷人中自私自利的不乏其人,为富不仁者也比比皆是,但是在每个群体中都有善良,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有,在世纪的中国也有,所以同学们要擦亮眼睛,观察世界,无论贫穷富有,都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师:社会是个大课堂,课上我们讨论心灵的问题毕竟有限,老师希望大家的理解能随着时间更加深刻,希望你们在成长中感悟,探索人生的真谛!课后我们留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续编穷人的故事。作业:续写板书: 穷人生活绝境 收养孤儿 善良高尚 坚强乐观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穷人 6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教学准备】1.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2.媒体资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穷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什么?2.为了更好地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3.同学们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之前曾经学习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4.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天要学的穷人,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教师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规范并帮助学生正音。教师播放媒体资源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2):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三、默读课文,学习第一段1.默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1)感受到桑娜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2)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3)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教师指名回答。二、朗读课文,研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之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引导下面句子:(1)“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善良美好的心灵。(2)“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母亲死后的惨象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由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至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3)“我们总可以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渔夫的善良。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1)表示停顿、间歇;(2)内容上的省略。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这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2.学生集体议答:(1)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的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四、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五、作业设计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