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8课《水是什么样的》word说课稿.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312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8课《水是什么样的》word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8课《水是什么样的》word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8课《水是什么样的》word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8课水是什么样的word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饮用水的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本单元是以饮用水作为单元主题,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原有经验,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辨认四种液体。归纳出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观察一杯水。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关注结果,却不注意自己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强调: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二)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形状和流水,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三)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基于这一点,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指导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计了猜谜、小组合作探究和等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牛奶、白酒、糖水、冷开水各一杯,烧瓶、大烧杯、方便袋、水槽、量筒、量杯、滴管等。整节课我都注意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础,借助一定的实验仪器,让学生动脑、动口,自己去认识水。学法是教法的支撑点,没有学法指导,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学法指导:以观察、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动手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液体、固体、气体的特征。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1科学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多种实验器材,指导学生科学观察,突出重点,易化难点。2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安排的各项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各方面能力。为了真正达成课时目标,体现新课程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猜谜激趣,探究观察方法。教师先出示四杯液体。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在四个杯子里装了些东西,请大家仔细观察,猜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所想的答案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观察方法:用眼睛看,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确定了一只杯子里装的是牛奶,可是其它的三个杯子里的物体看上去差不多,所以无法确定,引导学生想出另外的观察方法,即用鼻子闻和用舌头尝,教师边板书边提示:闻到的是气味,尝到的是味道。在指导正确的闻的方法后指名学生上前闻和尝,要求学生说出自己闻到的气味和尝到的味道,学生确定杯中液体名称后,教师揭示正确答案。然后小结出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观察不了解的物体时为了安全,只能用眼睛看,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这样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科学的方法由学生提出来,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一步正确观察水和概括出水一般特点做了铺垫。(二)分组观察,形成水的认识。教师导入: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仔细观察水(板书:水)的特点。在提出观察活动的要求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观察活动,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板书出水的一些特点,交流结束后,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出水的特点?即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这个活动看起来简单,但由于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行间巡视,引导学生分析出水的特点,做好实验记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得出科学的结论。(三)实验探究,认识液体、固体、气体特征。实验一:把烧杯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三年级的学生是刚刚接触到科学实验中的仪器,对许多仪器都不认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比较、去认识。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烧杯,介绍名称,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的特点,通过比较了解烧杯口的作用,在倒水过程中依次介绍量杯、量筒、烧瓶、漏斗的名称和作用,这样做,虽然要费一点时间,但是一方面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实验的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作用,这个时间一定要舍得花。在倒水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形状的变化,倒水结束后,水没有固定形状的这一特点的概念的形成就水到渠成了。实验二:用一个有洞的方便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师操作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一定能说到看到水从袋子的洞口处流到了水槽里,揭示水容易流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出其它的方法来证明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并交流,学生的思维立即就会被激活,想出很多的方法,如把水滴在桌上用嘴吹,还有用筷子搅拌烧杯里的水等,适时出示“液体”这一概念,再练习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水。即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样就使学生从对水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将前概念发展到概念水平。实验三: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2)水与空气比较: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五)课堂小结,引导后续研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满足了情感的需求,研究的热情高涨,因此在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课后能继续观察、研究水,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这样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认识水的另外的一些性质。如果学生有了亲身经历的研究活动,他们的思维一定会更加开阔,今后在课后开展研究的兴趣会更浓。自然常识水说课稿一、 课文说明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体,跟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儿童比较熟悉的东西。本课选取水作为研究材料,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并为认识其他物体打下基础。 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课文要求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与否、气味、味道,比较木块、石块和水的不同,然后综合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也就是获得了认识物体的一些科学方法。认识某种物体,就要解它的一些基本性质,并且能根据这些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本课就是以这种思路编写的。本课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课文中第一、二、三图是让学生比较木块、石块和水有什么不同,进而认识水是液体,第四图是指导学生通过用眼看,认识水是无色透明的,第五图是指导学生用鼻闻,认识水是没有气味的,第六图是指导学生用舌尝,认识水是没有味道的。最后让学生将以上的对水的各种认识综合在一起,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个科学结论,并把结论填写在课文中的横线上。第二部分是水的基本物理性质的应用,又是认识物体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已知物体的基本性质,把它从其他物体中辨认出来。在直接利用感觉器官辨别物体时,一般应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尝。 关于“液体”这个概念,课文中是通过“像水这样会流动”的明显特征给出的。相对于“液体”,是以“不会流动”作为固体的特征。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的形态,不要求回答“什么叫固体”或“什么叫液体”这样的问题。 学生通过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所获得的认识能力,应该能够迁移去认识其他物体,从而自己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木块,石块,一杯清水,糖块每组一套:可乐、牛奶、醋、水、糖水、酒、盐水各一本,筷子一支。 学生准备:铅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水。早晨起床后,洗脸、刷牙要用水,做早饭、午饭晚饭要用水。此外在一天中还要喝水等等。可是,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样物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1、认识水没有颜色出示:一杯清水。提问:大家观察讲桌上杯里的水或你们桌上杯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出示:白粉笔。提问:这粉笔是什么颜色的?水是什么颜色的?板书:没有颜色。小结:通过水和粉笔的比较,使我们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的。 2、认识水透明谈话:你们把铅笔放入杯里,我把筷子放入杯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水是怎样的?板书:透明。 3、认识水没有气味谈话:谁知道水是什么气味的?大家可以闻一闻。不过,在闻的时候,不要直接凑近杯子,应离远些,用手在杯口上方把气体搧到鼻子方向来闻。今后无论闻什么物体的气味都要这样做。这是为了避免吸入很多有毒的气体,危害我们的健康。提问:谁来说一说水有什么气味?板书:没有气味。 4、认识水没有味道谈话:谁知道水是什么味道的?大家可以尝一尝。不过,尝味道时,一定要用干净的筷子或玻璃棒蘸上一点来尝。在尝其他物体时也一定要按这种科学方法去尝,千万不要随便地用手去蘸,也不要直接用舌尝,以防中毒。提问:大家尝了以后,水有什么味道?板书:没有味道。5、认识水是液体出示:木块、石块、清水。谈话:木块、石块和水有什么不同?水能像木块、石块这样直接放在桌上吗?让我来试试看(将水倒在桌上,水流到地上)。水和木块、石块有什么不一样?讲述:我们通过比较的方法,知道了水是会流动的,木块、石块是不会流动的。像水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木块、石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板书:固体)。6、总结提问:通过把水与木块、石块相比较,我们知道了水是液体,又分别做了上面这些观察,现在谁能综合起来说一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三、巩固、应用谈话:我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了水是什么样的物体。现在我要看看哪些同学学习得最好。在每组的桌上都放有几种液体,请你们辨认一下哪支试管里装的是水?提问:哪个组先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么辨认出水来的?有不同的意见没有?说一说其他几个瓶子里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分别让学生回答)讲述:今天大家在辨认水时,是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去尝。四、总结:今天我们首先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是液体,然后用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分别去观察水的各种物理性质,最后把所观察的结果综合起来,就认识了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今后还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认识其他物体。五、课后小记六、板书设计8、水是什么样的教学目的: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5、愿意合作与交流。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实验一(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实验二:(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2)水与空气比较: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8课金蛇狂舞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了解“螺蛳结顶”的创作方法和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2、技能目标: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熟悉他的作品,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听赏乐曲金蛇狂舞,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鼓和锣等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实物,大锣、小锣、钹、鼓、木鱼。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身边音乐1、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导入新课。2、作曲者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重温他的作品,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下面,我们来欣赏他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族合奏曲金蛇狂舞。二、走近民乐经典1、初听乐曲,感知基本情绪。、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乐器的名称。、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2、介绍民族乐器:用多媒体展示丝竹乐器、打击乐器。3、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4、教师演示一些民间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5、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用于指挥,统一步伐。、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后,让学生通过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初听后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三、享受探究乐趣1、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学生表现,形式如下:、口念。、击拍:肢体语言表现。、用笔敲桌子,表现节奏。2、师生互动。只求节奏相同,不拘发音形式,体验一领众和,一问一答的演奏形式。师(问)、生(答)。四、体验成功喜悦1、再次欣赏金蛇狂舞全曲。有了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知基础,运用我们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大家合作,体验一下打击乐器合奏。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节奏:2/4。、单项乐器,重点辅导。、各组分别推选五名选手参加合练。、合练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3、动一动,走一走。、教师按节奏走动,号召学生起立,走动,配合动作,体验锣鼓音乐的指挥作用。、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