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6页).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271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2019-2020年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2019-2020年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6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06页)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懂得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走近单元主题1让学生读单元主题2组织学生谈一谈看到这个主题,你会想起什么?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典型概括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二、走近作者1.组织交流作者的资料(板书课题及作者)2.教师出示幻灯片三、检查预习“贞、稠”是翘舌音。 “殷”是整体认读音节,它的左边第二笔是“撇”,不要写成了“竖”。“韧”字右边的“刃”不要少写“点”。四、集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汇报(指名读、齐读)3.反馈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4.快速地浏览课文,全文共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教师组间巡视,随机指导。五、再读课文,感受井冈翠竹1.读1-2自然段,井冈山的翠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2.竹之外形,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六、作业品读课文,思考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问什么作者反复强调“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巩固学生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教师引导学习3-9自然段感受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抓住一两个典型句子去品读,归纳方法。(第五自然段;多种形式朗读;表达方式,修辞方法,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重点词句去品读。三、教师引导学习10-12自然段感受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及其精神对中国革命深远的影响。四、师生互动,全班交流1.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2.说说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 3.为什么说“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五、总结全文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过去为革命建立功勋,现在和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续奉献。井冈精神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板书设计 革命时期 青翠挺拔井冈翠竹 革命的竹子 从不改色 建设时期 永不低头教学反思: 12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与习惯。3.借助资料,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中几个具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几个具有代表性事物的含义。教学准备幻灯片,收集一些有关延安的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部分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四、总结全文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延安,我把你追寻,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信念 温暖 光明教学反思:13 到韶山教学目标1.学会“咒、霸”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背诵西江月井冈山。2.介绍到韶山的写作背景。3.出示课题,齐读。二、熟读全诗三、理解诗意,学习生字1.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逝川:时间。出自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咒逝川:感慨时间流逝得太快。(2)大意:时间飞逝,离开家乡已经32年了,过去的事都有些模糊了。2.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1)红旗: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奴戟:指农民运动。黑手:指国民党反动派。霸主鞭: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2)大意:回想1927年,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但国民党却残酷地迫害革命者。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1)为:因为。日月换新天: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2)大意:先烈的英勇牺牲更增强了后继者的壮志豪情,我们敢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新中国。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稻菽:指庄稼。英雄:指农民,指劳动者。夕烟:暮色。(2)大意:看着远处的庄稼翻滚,心头无比欢喜,在暮色中走来了无数收工归来的农民英雄。四、再读全诗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从“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四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豪迈气概。)2.阅读12页为革命献身的亲人。六、做课后习题教学反思:2汉语家园21 妙语批试卷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汉语语言的妙趣和丰富内涵。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拓展。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内容。2.理解康有为的批语妙在何处。教学难点课文中对文言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的每一册书里都有汉语家园这一板块,讲的都是汉语的精妙之处,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要学习妙语批试卷(板书课题)二、指名读课文,并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2.注意读通顺。3.纠正读音,练习读准字音。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表率、奏折、摄氏表、谬误三、学习生字、新词1.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对词语加以理解。重点词语:用人唯贤:用人只用贤才。礼请: 聘请。胸无点墨:形容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舞文弄墨:玩弄文字技巧。矣:用在句末,跟“了” 相同。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尔:你妙趣横生:洋溢着美妙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品)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无言以对:没有话来应对。2.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讲、会用。四、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1.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熟读并感知课文内容。3.学会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并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五、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新词,掌握基础知识。2.查找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准备。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妙语批试卷”, 妙语妙在何处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课文。二、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一)讲读课文的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2.思考讨论句子的含义。(出示幻灯片)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表也。” “盛矣哉,世界表之多也,有摄氏表、华氏表、如今又有廉吏民表”3康有为看到试卷后后什么反应?(二)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2.思考讨论批语妙在何处?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以尔之文观之,学不优,无以仕,百里侯无望矣!”点拨:百里侯代指县令的官职,古代县长辖地为百里方圆。三、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批语的妙处1.齐读最后一段。2.结合书后思考题2,进一步体会批语的妙处。(出示幻灯片)比一比,说一说,批语的妙处。(1)题为廉吏民表,尔却扯及摄氏表、华氏表;今若题为“阎锡山论”,尔必曰:“盛矣哉,山西山之多也,有五台山、中条山、而今又有阎锡山也。”(2)题为廉吏民表,尔却扯及摄氏表、华氏表,真是所问非所答也。四、拓展延伸1.介绍辩论中的归谬法2.交流相关故事,进一步感受汉语的博大精神。板书设计 起因妙语批试卷 经过 结果教学反思:22 词语的变迁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进一步学习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3.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汉语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积累,收集新名词。教学重点 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来学习课文,完成收集新名词的练习,培养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词语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语的变迁(板书课题)齐读题目,谁来说一说“变迁”的意思。指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2.边读边找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加以学习。3.通读文章,将句子读得通顺、流利。三、自学生字新词 1.汇报预习情况。 2.指导学习。(1)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可在整体感知课文后,通过定位认读等方法来学习。(2)5个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集中来识记。这些生字大多是合体字,且多数是形声字,凡形声字都可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比如:“萝”、 “媒”等。“攀”字笔画较多,字形较难掌握,“甫”字读音易出错,教学时,这些字应着重强调。(3)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攀”字。写“攀”时要注意它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大”字,应写得略扁,撇捺稍长且分开的幅度稍大。3.理解词语的意思。历尽沧桑:多次经历变化。变迁:情况或阶段的变化转移。烙印:名词,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动词,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舶来客:指进口的货物。走俏:商品销路好。摇身一变:改变面目出现。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而出。攀谈:拉扯闲谈。四、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第1段是总起,26段是分述。五、作业1.写生字新词。 2.搜集新名词。结合书后练习总结出搜集新名词的方法。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词语的变迁。一、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1.教师先进行浏览的指导。浏览是比略读更为快速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扫视”,快速摄取文本大意的能力。2.学生浏览课文,填写信息单。(出示幻灯片)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看一看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中心句: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 3.怎样理解“历尽沧桑的老人”“充满朝气的新生儿”的含义?三、学习课文2-6段,感受词语的变化 1.为什么说“从词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了解汉语词汇变迁的原因。 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结合诗句说一说平台的本意和现在的意思。平台:现在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或条件。四、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朗读指导(1)在品读文章时,要读出文章的趣味。(2)可采用多种方法读,如自由读、小组比赛读等,读后可让学生质疑讨论,为什么这个地方这样读?这样深入体味字里行间的意义,课文才能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3)朗读课文,注意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停顿。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较多,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色。朗读时,教师要作出提示,注意这些标点符号的不同停顿。五、拓展与运用 1.交流收集的新名词。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中提供的策略自主地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体会“从汉语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2.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的新词小宝库:六、小练笔仿照课文,结合自己搜集的新词,写一段话,要求语句流畅,有中心句。教学反思:表达:创编故事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2能够根据所提供词语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编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编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趣味导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先后出示小鸟,小猴子,狐狸,老虎的画面,相机提问:看到小鸟,你能想到什么?看到小猴子呢?看到狐狸和老虎你又能想到什么?二、揭示课题发挥想象,几个看来不太相关的词语就可以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你想试试吗?请你自己任选一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创编一个小故事,题目字拟。斧头 森林 农夫 洪水天空 白云 小鸟 风筝老虎 河水 小羊 猎人大海 陆地 帆船 狂风铅笔 橡皮 格尺 小刀引导学生说出看到这几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创设问题情境:由这几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不能编出一个故事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组来试一试,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三、表达提示1.根据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你要编写故事的大概情节。比如,你选定“斧头、森林、农夫、洪水”这一组词语,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并由此展开联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写出来。2.想象要尽可能合理,读起来让人信服。3.创编故事可以选用一组词语,也可以自由挑选几个词语重新搭配,还可以挑选上述5组词语以外的4个词语来写。四、汇报交流 1.组织同学汇报: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编出了什么故事?2.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编故事的要点:(1)有情节(2)有意义。3.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大家通过以上三组词语编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用提供的词语,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4.指导学生怎样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编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5.教师点拨,总结:叙述清楚,语句通顺。师: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总结: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编故事,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编故事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6.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7.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编故事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8.学生自由表达。五、交流评改1.把你编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朋友听,看看他们赞扬你的是什么,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2.读一读同学编写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六、为你的小故事起一个有个性的名字,再把它写在作文本上。教学反思:3科学家眼中的动物31 天鹅教学目标1.通过品析与欣赏学生喜欢的语段,感受科学家布封笔下天鹅的美丽。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布封对天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积累并学会运用优美的词语。4.学习从外形与内在两方面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天鹅的美丽,产生对自然的亲近与动物的喜爱。教学难点学习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学习使用。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科学家布尔写的一篇文章,天鹅,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天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见过天鹅吗?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里,天鹅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把握作者笔下的天鹅的特点大家刚才说出了天鹅美丽、雪白、高贵、优美等特点,真是不错。我相信,在我们学习了法国科学家布封的天鹅后,对天鹅的认识会更加丰富。三、学习生字,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天鹅是什么样的。老师给大家一个建议,读时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对天鹅的认识更丰富了,把这些语句画下来。(二)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概括地说一说作者眼中的天鹅是怎样的? (三)学生朗读自己画下的语句,讲述自己对天鹅新的认识。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天鹅的美好同学们,喜欢布封笔下的天鹅吗?老师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地朗读,读出喜欢的情感来。【这里通过反复地练习朗读,实现课文优美语言的积累内化,并以充分的朗读实现内心情感的外在表达。】二、老师幻灯片出示学生喜欢的段落第一段,第二段。让学生起立朗读。学生朗读时,老师关注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天鹅美好的形象,产生并丰富画面感,以读传情。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天鹅的美好与作者的惊叹,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做出以下引导:指导朗读“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天鹅飞到哪里,就把美丽带到哪里。我们长春的南湖,风景秀美,湖光水色啊,就是没有天鹅。有一天,天鹅来到了南湖,它成了南湖的点缀品,人们争相地涌向南湖,想一睹它们的优雅与妍美。天鹅的美丽无法抵挡。来,让我们想象天鹅来到南湖的盛况,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人人喜爱它,欢迎它,欣赏它,当然也包括你,你别不好意思,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你是喜爱天鹅的,好吗?】四、 指导朗读“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读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应该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天鹅的形貌,这样就会读得入情,读得陶醉了。】【想看看这令人无限遐思的天鹅吗?屏幕出示天鹅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天鹅的美丽。】【多美的画面啊,就是缺少旁白解说,谁想配着美丽祥和的画面,当一名解说员?】通过观看天鹅的视频,形象地感受天鹅的优美与高贵,配画配乐朗读课文。五、学习章法,以助日后习作同学们,你们觉得科学家布封把天鹅写得形象传神、逼真生动吗?他为什么会写这么好呢?【观察细致词汇优美抓住特点层次分明】六、作业.摘抄课文中喜欢的句段,然后背诵下来。.老师向学生呈现几组词语,每组个左右,分别是不同小动物在外形与习性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练笔。猫:柔软的皮毛粉红的舌头湿乎乎的鼻子锋利的爪子灵敏的耳朵吃鱼睡大觉洗脸爱干净捉尾巴耐性教学反思:32 蜘蛛教学目标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了解更多的事物,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研度,全面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事物。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蜘蛛”图片,指一名同学介绍蜘蛛2.再出示生物课本上对蜘蛛的介绍,提问:你认为作为一篇说明文,还应该补充什么内容? 二、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重点关注一下词语:甲胄 妨碍 防御 捕获 陷阱 抛弃 挣扎 俘虏 似乎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些字形、字音及意思需要重点突出、注意的。 3课文围绕说明对象,作者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四、学习课文开头部分 1齐读。 2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3如果让你介绍蜘蛛的话,你将怎样开头? 五、作业把课文读流利,把自己读后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第二课时一、重点学习第二、三段,体会蜘蛛的聪明之处1.自读。2.讨论:写蛛蛛捉几种飞虫?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要分两段?蜘蛛分别用什么方法捉这些飞虫的?3.出示动画:蜘蛛捕捉昆虫的画面。4.学生边复述,老师边板书。5.这两段在语言文字上的特点是什么?6.如果改成下面一段文字,效果如何? 修改之后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7.再齐读第三段,体会生动说明的作用。 二、再一次体会生动说明的作用 1.读下面一段话: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刻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况传给大脑,然后大脑作出反映。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 2.你能否将上面的这段文字介绍,再介绍得生动一些? 3.请同学介绍修改后的文字。 是不是所有的说明都用生动说明好呢?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早餐关系着一天人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的是否充沛和自我感觉的是否良好。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是靠糖产生的,其次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产生的。 4.这一段文字要不要改成生动说明,为什么? 三、总结生动说明的方法 从上的几段文字看,进行生动说明可采用哪些方法? (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进行描写等。) 四、总结本课内容 要求学生谈谈本课学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生动介绍它的外貌或某一生活习性。下节课交流。教学反思:33 大孔雀蛾的晚会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4.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难点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三、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四、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第二课时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四、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板书设计大孔雀蛾的晚会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大孔雀蛾晚会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学反思:4生活的启示41 落花生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4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母爱的伟大。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中具体描写男孩和母亲的语句,来感受母亲无声而深沉的爱。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话题导入生活中有一种我们常吃的食品,它味道好,很便宜,有营养,这种食品就是花生,你了解花生吗?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是不是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确 (二)教师强调字音和字型1.“榨”是翘舌音zh,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2.“慕”字下面并列两点,容易写错(三)理解词语的意思开辟 翻地 爱慕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小声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二)交流总结。四、作业(一)写生字(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一)指名分段读课文。(二)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哪部分想写,哪部分略写。重点写了第三部分二、默读课文,深入学文。(一)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二)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三、品读课文,研析重点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3默读父亲的话。(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出示演示文稿: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五、作业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教学反思:42 风筝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词义。2明白本文的主旨。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3.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4.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教学准备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二)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预习检查(一)读准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 憔悴qiocu 模样m 嫌恶xin w 可鄙b 什物sh 惊惶hung 瑟缩s 惩罚chng 虐杀n 宽恕sh 苦心孤诣y 堕du 蜈蚣wgng 伶仃lngdng 2形近字嫌xin 嫌恶 怒n 愤怒 堕du 堕落赚zhun 赚钱 恕sh 宽恕 坠zhu 下坠诀ju 诀别决ju 决定 抉ju 抉择3多音字 凶恶 sh什物 m 劳模恶 恶心 什 模 w 嫌恶 shn什么 m 模样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感情;读出重音。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一)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二)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三)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的故事。 (二)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1)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2)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3)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3)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4)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5)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一)朗读体会 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1.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2.个别朗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一)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1.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2.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3.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二)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三)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 1.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2.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五、结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教学反思:43 因小失大教学目标1.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应该因一件小事而失去不应该丢掉的东西的道理。2.初步了解课文论述的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的方法表现文章的中心的写法。3.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羞辱”等词语的意思。4.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事喻理的写法。教学重点懂得课文中“小”和“大”的关系,学习借事喻理的文章的写法。教学准备富兰克林及相关的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板书课题: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2.课文中讲了一个七岁孩子身上发生的“因小失大的”事,这个七岁的孩子是谁?3.交流关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资料。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是不是每个字音都读得准。2.强调字音:堕 溺 睐 琢3.强调字型:奂 琢4. 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美轮美奂 沉溺 青睐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1.课文讲了富兰克林小时候一件什么事?2.在这件事中,什么是小?什么是大?3.在作者看来,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对哨子付出了太多的钱”?为什么这么说,你怎么看待这些人的做法?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四、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