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西师大版数学四上《平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879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西师大版数学四上《平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数学四上《平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西师大版数学四上《平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西师大版数学四上平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平行的现象,理解平行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体会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3经历探索平行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前一节我们学习了相交,你能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吗?学生画后,抽几个学生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教师:同学们能画两条相交的直线了,生活中有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吗?如果有,想象一下它们是什么样子。学生想象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教师:图中的跑道线延长出去会相交吗?学生回答:不会相交。用多媒体课件延长跑道,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平行。板书课题。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教学新知识,既有利于强化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又有利于学生通过相交与平移的比较深刻地认识平移的本质属性;这样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二、进行新课1认识平行线。教师: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多媒体课件突出双杠、吊杆、长方形花台和新增加的铁轨图。教师:这些图形都反映了这样一些数学现象。多媒体课件闪动图中平行的两条边,并隐去图中的其他图形,只留下闪动的两条线。教师:这4组直线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导学生说出每组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宽的,并且把每组直线延长出去,都永远不会有交点。教师:同学们选一组你喜欢的直线延长一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学生选一组直线来延长后,汇报自己的结果。教师:你们所说的直线延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进行的延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第条边和第条边互相平行,第条边和第条边互相平行。在第3个图形中,第条边和第条边互相平行,第条边和第条边互相平行,第条边和第条边互相平行。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注意把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抽象为数学现象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通过学生延长平行线和判断原来学习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平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2.画平行线。教师:我们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或一个三角板和一把直尺画平行线。教师示范画平行线后,学生照老师的方法画平行线。画完后抽一个学生的练习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教师:同学们能画出下面直线的平行线吗?学生画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教师:画平行线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能给同学们提个醒吗?引导学生回答:画平行线时,用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的延长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或直尺的短边)靠紧,另一个三角板(或直尺)靠着这个三角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了。教师: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还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的。教师用视频展示台上学生的作业来进行检验,让学生看清教师用三角板检验平行线的过程。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数学四上探索规律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 1111= 111111= 11111111=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点评: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二、探索规律1教学例1。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学生:确实有规律。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教师:你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引导学生说出:是用每个算式的积和它们的因数相比得到的规律。教师:观察、比较是我们在寻找规律中用得比较多的方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学生2:我发现它们的积很有趣,你看11=1,每个因数里有1个1,积就是1;1111=121每个因数里有2个1,积从左到右就从1开始排到2,然后又排回1;111111=12321每个因数里有3个1,积就从1排到3再排回到1教师:也就是说如果因数中有几个1,积就从1开始从左到右排到几,然后又排回到1。如果每个因数里有4个1,积就从1排到4,即1234,再接着排回来321,组成积1234321。学生3:我还发现从第二个算式111111111的积。学生:1111111111=123454321。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就可以了。教师:我们用这个规律推测1111111111的积是否正确,还是用计算器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后发现确实正确,证明学生发现的规律是科学的。点评: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规律的探索经历了“根据已知条件、运用适当的方法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进行推测验证规律的科学性”这样一个过程,这里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规律的使用,以及验证规律的科学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2教学例2。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乘法算式的规律,下面再来看看这几组除法算式。出示例2中的算式:2424101= 2424202= 2424404=4848101= 4848202= 4848404=教师:我们前面是怎样探索乘法算式的规律的?学生:先有计算器算出算式的结果,再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来发现规律。教师: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索除法算式的规律。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索规律,然后组织汇报。让学生观察:2424101=24 2424202=12 2424404=6 4848101=48 4848202=24 4848404=12学生1:我们组把这些算式横着比较,发现每一排算式的被除数都没有变,而除数则从左往右依次扩大,再比较商,发现商从左往右依次缩小相同的倍数。学生2:我们组是竖着比的,竖着又可以看出是除数不变,被除数在扩大,商随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这里学生没有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上的共同规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如果有学生发现,就让他说说有怎样的关系。下面按有学生发现这个规律设计。学生3:我们组还有不同的发现,因为2424101=24,它的商是被除数的后两位“24”,同样4848101=48的商也是被除数的后两位“48”,我们认为像这一类算式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它的商就是被除数的后两位。教师:那么根据这个规律可不可以推测出2424202=,2424404=,4848202=,4848404=的商呢?学生3:可以。教师:怎么推测?学生:从第一组得到的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的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2424202的商就是2424101的商缩小2倍,也就是12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的这些规律。学生用规律计算余下的一组算式:9696101,9696202,9696404,再组织学生用计算器检验。教师: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我们发现的规律都是正确的。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独立完成例2后面的“做一做”,组织集体订正。点评:对除法计算中规律的探索,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再组织交流。四、拓展运用教师:刚才我们发现这么多乘、除法里的规律,像这些有规律的算式你能写出来吗?学生尝试写,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点评:这里让学生写几个有规律的算式既使学生对规律的探索由“发现规律”扩展到“创造规律”上来,提高了学生对规律探索的层次,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